《四十不惑:中国改革开放发展经验分享》是
蔡昉编著的经济学著作,首版时间2018年5月。
内容简介
在《四十不惑:中国改革开放发展经验分享》一书中,蔡昉从经济与历史的角度解释了中国的
改革开放推动经济高速增长的原因。同时也对中国经济发展阶段做出判断,揭示面临的新挑战和新任务。立足于在人口红利、扶贫、农业等方面的长期专业研究,蔡昉提出了中国应当从依靠人口红利向获得改革红利转变的思路,探讨保持经济持续增长、跨越中等收入阶段、实现向高收入阶段过渡的路径。
作品目录
创作背景
2019年是改革开放40年,学术界和理论界都做了充分的准备,为了总结和梳理改革开放40年经验。蔡昉在《破解中国经济发展之迷》的基础上,根据新的素材、做了新的思考、进行了很大的修订,编著了该著作。
作品思想
《四十不惑:中国改革开放发展经验分享》采用经济学的规范分析方法,以改革发展逻辑为主线,以通俗易懂的语言风格讲述中国经济奇迹,尝试用中国经验、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丰富经济发展理论。该书解释了为什么中国改革开放可以成功地推动经济高速增长,以事实描述和经济学逻辑简述了中国40年的成功发展如何促使人民生活和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得到前所未有的改善。该书还对中国经济发展阶段做出判断,揭示了当前所面临的新挑战和新任务,提出了从依靠人口红利向获得改革红利转变的思路,探讨了保持经济持续增长、跨越中等收入阶段、实现向高收入阶段过渡的路径。
该书指出,要坚持市场化的改革方向,深挖生产要素供给生产率提高的潜力。正确的改革开放一定能解放生产力,进而增强国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其中,改革开放是充分必要条件。这也是改革开放40年经验所带来的启示。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中国的经济高增长速度有所减缓。中国经济增长不会回到以往的高速度上,但可以延缓经济增速下降的速度,从而保证中国平稳成为高收入国家。挖掘生产要素供给和生产率提高的潜力,归根结底还是要依靠改革。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生产要素供给和生产率提高尚有一些潜力可挖,中国仍可通过大力发展教育、提高教育质量等措施来挖掘潜力。40年改革开放的经验显示了改革的重要作用。改革可以直接改善生产要素的供给,并提高生产率,最终提高经济增长速度。只有通过正确的改革措施,才能激发各个领域的发展潜力。例如,户籍制度改革对于激发农村劳动力具有重大意义,金融体制改革对于国家创新和产业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该书指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中国40年改革开放的经验带来两大启示。第一,在以人民为中心这一根本目标的指引下,中国的改革开放不拘泥于模式。中国的改革最初是没有蓝图的,但有明确的方向,即改善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这样一个根本的目标,中国可以借鉴所有可以借鉴的经验,却不照搬任何现成的模式,并最终实行了市场经济。第二,意识形态在中国的改革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只有正确的意识形态才能真正让改革向前推进。以扶贫为例,扶贫的边际效益是递减的,后期推进难度会增大;当有一个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时,扶贫措施才能产生切实效益。要实现2020年全部脱贫的目标,就要基于以人民为中心的意识形态作为指导。
作品评价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社长赵剑英:该书既包涵了中国经济发展的40年轨迹和事实,同时也有和西方经济理论的对话,视野非常开阔,可以称得上是第一本系统梳理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经济变革与发展的著作。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张卓元:这是一本比较全面的经济学书籍。蔡昉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对当今中国发展作了客观的描述与阐释,使中国发展得以更具象地呈现。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
刘元春:本书是在规范的经济实证研究方法、规范的逻辑、规范的框架和范式的基础上诠释中国改革开放,着重讲述中国经济当前的问题和未来面临的挑战,相较一些就事论事谈中国经济的读物更具深度和实用性。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黄群慧:全书有三个方面的特点:首先是进行了理论创新,坚定不移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坚持了市场化的改革方向,正确处理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第二是全书将学术理论研究和政策性理论研究相结合,在学理的角度上将两者统一;第三是书中的一些理论对当下的热点问题进行了呼应,为学术研究提供了理性的方法论。
版本信息
作者简介
蔡昉,1956年生,经济学博士,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专著《中国经济》《避免中等收入陷阱》《超越人口红利》(获2013年中国出版政府奖)《读懂中国经济》(2017年度“中国好书”)等,主编《人口与劳动绿皮书:中国人口与劳动问题报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