嚬,汉语汉字,拼音:pín,左右结构,笔画共19画。基本字义是指笑的样子、古同“颦”。基本词义为名词时,指一种开花植物,亦称“四叶菜”、“田字草”。蕨类植物,生在浅水中,茎横生在泥中,质柔软,有分枝,叶有长柄。为动词时,是指皱眉、张口等。
基本释义
嚬
pín<名>
另见píng
嚬
颦
pín<动>
同“颦”。本义:皱眉 [knit the brows]
侯乘驹兮入庙,慰我民兮,不嚬以笑。——韩愈《柳州罗池庙诗》
又如:嚬眉(皱眉头);嚬笑(皱眉和欢笑);嚬瘁(皱眉而忧伤);嚬呻(蹙眉呻吟;苦吟)
张口 [open the mouth]。如:嚬伸(欠伸,打呵欠)
古籍解释
康熙字典
《广韵》符眞切《集韵》《韵会》《正韵》吡賔切,𠀤音频。《正字通》眉蹙貌。《通鉴》韩昭侯曰:明主爱一嚬一笑。《王筠诗》敛笑动微嚬。
又《正字通》通作颦。《骆賔王诗》妆镜菱花暗,愁眉柳叶颦。
又通作矉。《庄子·天运篇》西施病心而矉。《注》蹙额曰矉。《李白诗》蛾眉不可妒,况乃效其矉。
又借作频。《孟子》已频愿曰。《王充·论衡》薄酒酸苦,賔主频蹙。
○按《正字通》云嚬与言部𧭹别,未闻训嚬为笑者,信如旧注,则一嚬一笑,犹言一笑一笑也,於义难解。各韵书以为笑貌,俱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