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树林小序
明代陆树声创作的散文
《嘉树林小序》是明代陆树声创作的一篇散文。本文由写嘉树林名称的由来、传播,写到作者游嘉树林的情景,末写作者感想。以对二桧的描述、品评贯串全文,赞扬了刺史熊公、无瑕僧、文人墨客等对胜地形成的重要作用。
作品原文
嘉树林小序
嘉树林在钟贾山麓,山麓有垂丝桧二,虬枝峭拔,霜皮剥落,相传陈朝物也。寺与书历代久远,自陈以前莫可考。前刺史长沙熊公莅郡,公佘人山,憩二树下,徘徊清赏,遂大书匾为“嘉树林”,命无瑕僧守之,故有今名,自刺史始。刺史题后,凡郡中学士大夫,流寓墨客,类经品赏。无瑕僧尤护持庄严,如菩提祇树。每人山过无瑕僧者,无瑕僧即癯然抱卷,濡墨向客,客也无不染毫者。由是此山之胜,几压九峰矣。
予自甲辰六月,由天马峰步人此山,见山藥蓊郁,群木森拱。而二木挺特,不著枝叶,而缕理纠结,势复稜稜如神仙蜕骨,当是数百年前物也。无瑕会意,因坐予蒲团,供茗碗三四,按弦鼓《梅花曲》,风韵凄切。时繁荫匝地,云气蒸衣,爽籁四发,不知此外尚有烦暑也。无瑕僧因展卷向予曰:“上客留题”。
予谓此山之胜,乃在二桧。不有刺史好奇,孰经品题?即经品题,向非无瑕僧,或凡猬沙门,孰能会刺史意,永护山门耶?乃知故物盘踞,必有神灵呵护,而胜地名流,若相待以合者。则兹山之遭,亦不偶也。
白话译文
嘉树林在钟贾山的山麓,山麓有垂丝桧两株——枝条虬曲,高耸挺拔,色白如霜的树皮已经剥落,相传是陈钥时代的树。寺与树都经历了久远的年代,陈朝以前的年代就无可考证了。前任刺史长沙熊公到松江府任职,公余入山,在两株树-厂歇息,徘徊欣赏.便用大字书写“嘉树林”的匾,命无瑕僧人看守着,所以有今天这个名称,是从刺史开始的。 自从刺史题匾八个,凡是松江府中的学者、官员、客居此地的人和文人墨客,都经临此处品赏寺与树。无暇僧人对两株树尤其严加保护,就像保护菩提树一样。凡是入山拜访无瑕僧人的,无瑕僧人就挪动清瘦的身子抱来卷轴,对着客人蘸墨挥毫,客人亦无不染毫书写。因此这座山的佳妙,几乎压倒松江九峰。
甲辰半六月,我由天马峰徒步进入这座山,见山里的竹子长得十分茂盛,各种各样的树木森然环终, 而这两株树挺拔持立,无枝无叶,纹理纠结,神态又庄严端方,就像神仙蜕变而成,该当是数百年前的树。无瑕领会我的心意,于是拿出蒲团让我坐下,给我端来三四碗茶,按弦弹奏《梅花曲》,格调凄切。当时繁阴遍地,云气侵衣,清音四起,不知外面还有令人烦闷的暑热。无瑕僧人于是展开卷轴对我说:“请高贵的客人留下题辞。”
我说这座山的佳妙之处,全在于两株桧树。要是没有刺史好奇,谁来品题?就算经人品题,假使不是无瑕僧人,或者只是平凡猥琐的僧人,谁能领会刺史的心意,永远在寺门外保护着这两株树呢?这才知道两株古树盘踞于此,全赖有神灵呵护,而胜地、名流,好像是各相期待而碰在一起似的。那么这座山的际遇,也就不是偶然的了。
作品鉴赏
本文由写嘉树林名称的由来、传播,写到作者游嘉树林的情景,末写作者感想。以对二桧的描述、品评贯串全文,赞扬了刺史熊公、无瑕僧、文人墨客等对胜地形成的重要作用。全文脉络清晰,又多前后照应。如作者游嘉树林,见到的二桧是“二木挺特,不著枝叶,而缕理纠结,势复棱棱如神仙蜕骨”;照应前面“虬枝峭拔,霜皮剥落”。又如写无瑕僧招待作者,要求留题,照应前面“无瑕僧即癯然抱卷,濡毫向客”几句。本文详略得当,如描写二桧,前面只数语简略概括;后面写作者亲见的情形,就详摹细绘,显得更为传神。语言平易而又洗练。
作者简介
陆树声(1509~1605),明朝学者。字与吉,号子泉,松江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嘉靖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历官太常卿、南京国子监祭酒。两次召为吏部右侍郎,均不就。万历初,即家拜礼部尚书。他屡辞朝命,不喜为官,高凤亮节,为士论所重。有《平泉题跋》《茶寮记》《汲古丛语》《病榻寤言》《长水日钞》《陆学士杂著》《陆文定公集》《耄余杂识》。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8-31 06:47
目录
概述
作品原文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