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气式战斗机
喷气式发动机推动飞行的战斗机
喷气式发动机推动飞行的战斗机区别于螺旋桨发动机推动飞行的战斗机,它的原理是空气和煤油在燃烧室燃烧后所产生的大量高温高压气体向后喷射的作用力与外部空气形成反作用力,而推动飞机前进的。
研发起源
世界第一架喷气式战斗机是由德国于1939年首先研制成功的。安装有德国的科学家冯·奥亨研制的喷气发动机的He—178型飞机是世界上第一架喷气式飞机。该机于1939年8月27日首次试飞-但是是实验性的验证机。最早投入批量生产并转变被部队的喷气式战斗机是英国的‘流星“式战斗机和德国的梅塞施密特ME-262型战斗机。Me-262首次试飞在1942年7月18日,时速达850公里,这比当时所有活塞式战斗机要快得多。1943年11月,希特勒观看了这种飞机表演后说: “我们总算有了可以用于闪电作战的轰炸机了!”而坚决不同意将其作为战斗机使用。为此梅塞施密特不得不重新修改设计增加挂弹架。直到1944年秋天,Me—262才得以作为战斗机投入使用。尽管Me-262取得了辉煌的战果,但它已不策挽回纳粹德国的败局了。
研发成功
采用活塞式发动机,靠螺旋桨产生的拉力来推动的飞机,在二次大战爆发后不断进行改进,但航速增长不大,最快每小时仅达750千米。1942年,德国人和美国人分别研制出了首架喷气式歼击机。7月27日,德国试飞了一架“梅塞施密特”—262型喷气式战斗机;10月2日,美国也试飞了一架P—59型喷气式战斗机。德国首先研制并试飞成功的“梅塞施密特”—262战斗机成为世界上第一架实用性质的喷气式战斗机。
机种特点
战争后期德国和英国的喷气式歼击机开始用于作战。战场上的士兵用惊异的眼光看着这种没有螺旋桨速度却极快的战机在空中厮杀。喷气式飞机突破了活塞式飞机性能的极限,使战机进入了另一个崭新的时代。到1949年,有些国家已拥有相当数量的喷气式飞机。著名的喷气式歼击机有苏联的米格15、美国的F-80和英国的“吸血鬼”。
发动机
喷气发动机
喷气式战斗机采用喷气发动机。喷气发动机是靠喷管高速喷出气流直接产生反作用推力的发动机。广泛用作飞行器的动力装置。燃料氧化剂在发动机的燃烧室内起化学反应而释放热能,然后热能在喷管中转化为调整气流的功能。喷气发动机螺旋桨发动机不同,它是靠空气和煤油燃烧后所产生的大量高温高压气体,向后喷射而推动飞机前进的。所以一般在机身前面和侧面都开有专门的进气口,机身后部或中部留有喷管。
机翼类型
后掠翼
大部分喷气式战斗机的机翼为后掠翼,为了躲避激波造成的阻力。因此很多喷气式战斗机速度都极快。
平直翼
平直翼是指无明显后掠角的机翼。一般指后掠角小于20度、平面形状呈矩形梯形或半椭圆形机翼,如F-16。
前掠翼
后掠翼相反,前掠翼这种机翼的外形特点是,其前缘和后缘均向前掠,即掠角为锐角。如苏-47战斗机
变后掠翼
机翼后掠角在飞行中可以改变的机翼称之为变后掠翼,如F-14。
代表机型
发展代次
喷气式战斗机的发展代次实际上是人为的一种划分,其中并没有一个特别严格的界限。
第一代
第一代喷气式战斗机是初步实现了超音速飞行、和喷气式发动机的真正应用。在速度上是螺旋桨飞机难以比拟的。
第二代
第二代喷气式战斗机将速度进一步提高,提出了高空高速的概念。而实际上第二代战斗机多为截击机,主要针对的作战目标实际上是对方的轰炸机。
第三代
第三代喷气式战斗机显著的概念就是能量理论,将空战过程中动力和能量的转换作为了一个要点。
第四代和第五代
说到第四代和第五代喷气式战斗机,实际上是有着相互的传承关系的。在不断的对空战本质的探索过程中,喷气式战斗机逐渐出现了真正的多用途(四代)和高生存性(五代)。
第六代
第六代喷气式战斗机实主要解决来袭导弹的威胁,激光技术的不断完善使第六代战斗机具有击落敌方空空导弹的能力。第六代喷气式战斗机还在研发中。
参考资料
后掠翼.百度百科.
平直翼.百度百科.
最新修订时间:2023-11-17 21:00
目录
概述
研发起源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