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迁莺·甲辰冬至寓越儿辈尚留瓜泾萧寺
宋代吴文英词作
《喜迁莺·甲辰冬至寓越儿辈尚留瓜泾萧寺》是宋代词人吴文英所作的一首忆姬词。上片哀伤旅途孤单,遥忆在吴亲人;下片思念亲人,哀叹老之将至。此词主要抒发词人在旅途中的孤单与哀伤之情,表达了词人对遥在吴地的亲人的思念以及对自己老之将至的哀叹,与词序之意紧合。全篇迤逦写来,疏朗中倍见沉痛。
作品原文
喜迁莺·甲辰冬至寓越儿辈尚留瓜泾萧寺1
冬分人别2。渡倦客晚潮,伤头俱雪3。雁影秋空,蝶情春荡4,几处路穷车绝5。把酒共温寒夜,倚绣添慵时节。又底事6,对愁云江国,离心还折。
吴越7。重会面,点检旧吟,同看灯花结8。儿女相思,年华轻送,邻户断箫声噎。待移杖藜雪后9,犹怯蓬莱寒阔。最起晚10,任鸦林催晓,梅窗沉月。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1.喜迁莺:词牌名,又名“鹤冲天”“喜迁莺令”“早梅芳”“春光好”燕归来“”万年枝“”烘春桃李“等。以韦庄《喜迁莺·街鼓动》为正体,双调四十七字,前段五句四平韵,后段五句两仄韵、两平韵。另有双调四十七字,前段五句三平韵,后段五句两仄韵、两平韵;双调一百三字,前后段各十一句、五仄韵等变体。吴词为一百零三字。瓜泾:地名。《苏州冯志》:瓜泾港在吴江县北九里,分太湖支流东北出夹浦,会吴松江。
2.冬分:冬至、夏至、春分、秋分为四大节气,都是时令的交界点,所以称冬至为“冬分”。
3.伤:忧思,悲伤。
4.蝶情:化用《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子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春荡:即“春心”,表示爱恋相思之情。典出《蜀王本纪》:“望帝使鳖灵治水,与其妻通,惭愧,且以德薄,不及鳖灵,乃委国授之,望帝去时,子规方鸣,故蜀人悲子规鸣而思望帝。”《成都记》:“望帝死,其魂化为鸟,名曰杜鹃,亦曰子规”。春,一本作“秋”。
5.路穷车绝:即阮籍哭途。《三国志·魏书·王卫二刘傅传》“裴松之注”引晋孙盛《魏氏春秋》曰:“(阮)籍旷达不羁,……时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恸哭而返。”
6.底:何,什么。
7.吴越:指杭州。原指五代十国之一的吴越王钱缪,曾为唐镇海节度使,曾据有浙江之地及江苏的一部分,后被封为吴越王,建都杭州。
8.灯花结:据说灯花结有喜讯至。灯花,灯的余烬,爆成花形。
9.杖藜:持藜茎为杖,泛指拄杖而行。
10.最:一本作“晨”。晚:一本作“懒”。
白话译文
甲辰冬至,我携子寻姬不获,就单身乘船至越州(绍兴),儿辈还滞留在吴地瓜泾的萧寺。乘舟随着晚潮越行越远,长途跋涉,更觉疲倦不堪,与亲人离别又倍感伤心,以致头发都愁白了。秋日中呆呆仰望雁音传书而不至,春天里又为迷恋野蝶而荒废了光阴。有一年寒夜,我们夫妻俩把盏对酌共创温馨气氛的情景,又记得,有一回在绣被内夫妻依偎的亲热劲,真是亲情如蜜甜啊。还有什么比离情别绪更使人伤心呢。我面对着重重彤云,茫茫天水,心中的离愁又添上一重。
当我们分离吴越两地的一家人重新团聚时,我将从箱中翻检出分离时思念亲人的诗词,大家傍灯下细细阅读,直看得灯花也为我们的重逢爆出了同心结。当邻家传出断断续续哀幽鸣咽的箫声时,更激起我年华虚度,“儿辈”分离,不能共叙天伦之乐的孤寂感。在雪止后,如果我扶杖携藜去登越州的蓬莱阁,心中将会害怕那阁高风劲,天气太冷了。到那时候,我将懒散地躺在被内,随它清早的群鸦在林中聒噪,月儿西坠在窗外的梅花梢间,也不想起来活动筋骨。
创作背景
这是一首悼念杭州亡妾之作。夏承焘《吴梦窗系年》认为:梦窗于南宋理宗淳祐三年(1243年)中秋之后,置家于瓜泾萧寺,遂离苏州游杭州。淳祐四年(1244年),冬至后入绍兴知府史宅之幕中。在杭州作本词,吴文英于越中行迹,始见于此。
作品鉴赏
文学赏析
“冬分人别。渡倦客晚潮,伤头俱雪”二韵,写从苏州来杭州时的情景。冬日与家人分别,渡船赴杭,由于长期羁旅他乡,未老先衰,伤感满头白发。其实这一年,吴文英只有四十五岁。但过了不惑之年,事业无成,心境上的倦怠,失意,加之爱情屡受挫折,悲哀过度,才导致满头“俱雪”。“倦”字、“伤”字是一篇之旨。“雁影秋空,蝶情春荡,几处路穷车绝”一韵,承上“伤头俱雪”引发平生无限感慨。“雁影秋空”,化用杜牧《九日齐山登高》诗意:人要有江水那样广大能包含一切的旷达胸襟。人生在世,醉亦只如此,不醉亦只如此,怨亦只如此,不怨亦只如此。古往今来任从何人,都不能翻此局面。但吴文英不是盛唐诗人,他处于南宋末世,虽俯仰江天秋景,却达观不起来。“蝶情春荡”,化用李商隐《锦瑟》的悼亡诗境,诗中悲悼亡妻如蝴蝶、杜鹃,均遽化为异物不能复活。吴文英这里用来悼念亡妾。“几处路穷车绝”,化用阮籍哭途典故,发泄吴文英胸中的苦闷、悲愤之情。“几处”二字,意谓不止一次地在路穷车绝之处恸哭而返。可见心境的深哀,处境的艰难。这一韵的氛围统领全篇的情调。“把酒共温寒夜,倚绣添慵时节”一韵,写当前现实,承首韵“冬”字,眼前正是寒冬,不宜外出,如何打发漫漫寒夜,最好是端起酒杯,热酒下肚、共同感到温暖。这也是一个歪靠着绣床,打盹儿犯困的时节。从“共温”和“倚绣”词中透出男女共度的意味。“倚绣”似乎不完整,“倚”是动词,“绣”,指绣花的物品,形容词,它后边的宾语被省略了。应补为“绣房”、“绣床”或“绣被”。“又底事,对愁云江国,离心还折”一韵,承上,在这冷冷清清的寒夜里,又为了何事,却面对天空中的阴云,滔滔的江水,忍受着离别的煎熬与折磨。“愁云江国”,仍含杜牧的“江涵秋影雁初飞”的意境,但在吴文英眼中的“云”却是愁云,“江”和“国”组合,这俯仰之间,词人心潮起伏,客观的风景渗透浓厚的主观色彩,家事、国事都不完整,爱妾亡去,江山半壁,一个“折”字写出了此时“使人意夺神骇,心折骨惊”的难以名状的感情。词的上片,由“冬分人别”、“伤头俱雪”,引发出一系列感慨,这其中还不仅是悼亡之悲,漂泊外乡,与家人的分隔,乃至山河的破碎,都是郁积在这位正直无奈的知识分子,一个半生游幕的僚客心中的难言忧伤。
“吴越。重会面,点检旧吟,同看灯花结”二韵,承上“离心还折”,笔锋忽转,追忆与亡妾在杭州重逢时欢娱生活。吴文英回忆二人重会面时,共同清点翻检旧日的诗词作品,一起观赏灯心燃烧时结成的灯花儿。这里含有李商隐《夜雨寄北》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浪漫意境。“儿女相思,年华轻送,邻户断箫声噎”一韵,转为议论,吴文英说自己一生沉浸在儿女相思的男女欢情事中,轻易的浪费掉青春年华,此时从邻家门户中传来忽断忽续的幽咽的箫声,令人更觉凄然。“待移杖藜雪后,犹怯蓬莱寒阔”一韵,写现时老态,害怕雪后的天寒气候。前一句写出词人步履维艰,老态龙钟的形象。后一句写出寒江辽阔,让人更感胆怯。反衬词人对未来生活的忧虑、畏怯。“最起晚,任鸦林催晓,梅窗沉月”一韵,写词人慵懒,倦怠的心态。“最”字、“任”字极写贪睡、无聊、麻木的精神状态。“鸦林催晓”,“梅窗沉月”,一动一静,以景写情,省却许多文字,余味无穷。
开篇描写了从苏州来杭州时的情景,冬日与家人分别,乘船赴杭,长年羁旅他乡的忧惧使词人未老先衰,满头白发。词人的悲愤心情在下文中以阮籍穷途痛哭的典故来表达,“几处”二字意味他不止一次穷途痛哭,足见心绪之悲凉,处境之艰难。词中描写了在漂泊流离的境遇之中的复杂心态,这里也有悼念亡妾的悲伤,与家人分离的凄苦,词人对爱情与亲情那份执著的情怀在词中表达得非常充分。
名家点评
黑龙江大学中文系教授陶尔夫:词人为生活所迫,抛家舍子,四处漂泊,已经达到“路穷车绝”的困境。这首词写出了在这一困境中挣扎拼搏的复杂心态。(《吴梦窗词传 吴文英》)
中国韵文学会会员徐育民:这首词抒发“儿女相思,年华轻送”,以及“路穷车绝”“离心还折”的极其复杂的感情。随着思想的波澜起伏,词的结构也翻转跳荡。忽而“伤头俱雪”极度悲哀;忽而“同看灯花结”极其欢娱;忽而议论“儿女相思、年华轻送”,忽而贪睡不起,“倚绣添慵”。总之,结构的起伏跌宕,恰切地反映了情感的波动变化。词人的思绪如“意识流”般自然涌出,一位羁旅倦客,经受人生多种折磨的白发杖藜老人的形象,深深印在读者心中。而词的结构脉络也显得层次井然有序。这首词的主旨恐怕也难以用怀人伤悼概括之。身世之慨极深。(《吴文英词新释辑评 下》)
作者简介
吴文英(约1200年—约1272年),宋代词人。字君特,号梦窗,晚年又号觉翁。四明(今浙江宁波)人。原出翁姓,与翁元龙为亲兄弟,后出嗣吴氏。未入仕途,以布衣出入侯门,结交权贵,流寓吴越,多居苏州。宋理宗绍定五年(1232年)为苏州仓台幕僚,淳祐间在吴潜幕府,景定后客荣王邸。游踪所至,每有题咏。晚年一度客居越州,先后为浙东安抚使吴潜及嗣荣王赵与芮门下客。知音律,能自度曲。其词绵丽,措意深雅,守律精严,炼字炼句,又多自度腔,词上承温庭筠,近师周邦彦,在辛弃疾、姜夔词之外,自成一格。对南宋后期词影响很大;缺点是其词雕琢工丽,音律谐婉,然多数词意晦涩,题材狭窄。张炎批评说:“吴梦窗词如七宝楼台,眩人眼目,拆碎下来,不成片段。”(《词源》)。周济在《宋四家词选》中将吴文英、辛弃疾、周邦彦、王沂孙列为宋词四大家。今存《梦窗词》甲、乙、丙、丁四稿,存词三百余首。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8-31 01:36
目录
概述
作品原文
注释译文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