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春来·金鱼玉带罗襕扣》是
元代政治家
伯颜所写的一首小令。这首小令前两句先通过服饰、车马表明自己身居高位;接下来再正面抒发自己气吞山河的气势,以及辅佐帝王、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全曲写得气势非凡,一气贯通。
作品原文
【中吕】喜春来1
金鱼2玉带3罗襕4扣,皂盖朱幡5列五侯6,山河判断在俺笔尖头。得意秋7,分破8帝王忧。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白话译文
自己身着紫罗袍,腰扣玉带,佩了金鱼形金符,出行黑色车盖、红色旗帜,王侯之内气派庄严。一统的山河,掌管全在我的笔尖头。功居开国元勋,正当得意之秋;分减帝王之忧,乃是宰相不该忘的职志。
创作背景
据明叶子厅《草木子》卷四《谈薮篇》载:“伯颜丞相与张九(张弘范)元帅,席上各作一《喜春来》词。伯颜云……张云:‘金妆宝剑藏龙口,玉带红绒拄虎头。绿杨影里骤骅骝。得志秋,名满凤凰楼。’帅才相量,各言其志。”按《元史》伯颜、弘范两传,至元十一年(1274年),左丞相伯颜领行中书省总兵攻宋。十二年十一月,元兵分三路攻临安(今浙江杭州),伯颜率中军从建康(今江苏南京)进发。十三年正月,三路元兵会师临安,二月,南宋幼主出降。推敲伯颜曲中之意,再根据张弘范曲意,伯颜此曲当作于至元十三年元兵攻占临安之后。
作品鉴赏
文学赏析
这是一首豪气快意的小令,且这种豪气快意与作者身份地位相符,断不是故作豪爽、底气不足的心虚之作。
篇首两句,就已呈现出一种华丽的贵胄之气和踌躇满志之态。“金鱼玉带罗襕扣”是从衣饰显示出其品阶,显然伯颜此时已身居高位,位列五候,甚是尊贵。他所佩戴的金鱼鱼符,所系的玉饰腰带,所穿衣服的扣子,无一不是达官贵人特有的佩饰,昭示着他们的门第身份和地位。“皂盖朱幡列五候”,写的是其仪仗车饰,显示其位高权重。古代高官出行往往用黑色的车盖,红色的旗帜,即“皂盖朱幡”。元代并无裂地封侯之制,此处用“列五侯”来表明他身处高官显贵之列。
位高者权也重,对江山社稷自然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山河判断在俺笔尖头”写的就是这层意思。疆域虽大,河山虽壮,却全在俺笔尖掌握。有一种站在河山之巅,俯瞰中华大地,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天下之大,舍我其谁的豪气。将河山之重与笔尖之轻相提并论,有举重若轻的洒脱与优游感。
“得意秋,分破帝王忧”的结句将作者的志得意满和豪气干云演绎到极致。据说作此小令之时,伯颜已率师攻破建康,与其他两路元军会师临安,南宋幼主已降。此时,正是伯颜建功立业的得意之秋。此句实际上是作者自明心志,建功立业并非是要图谋个人荣华,而是要为帝王分忧,其胸怀天下,高瞻远瞩的气魄令人感佩,难怪他病卒后,谥“忠武”。
这首小令朴实、飘逸,有豪迈之气,其中“山河判断在俺笔尖头”之句颇有宏大气象。前几句极言其“武”,英武和事功兼备。后面一句点题,表明其“忠”。
名家点评
重庆工商大学教授王翃:这首曲子表现了一个权高位尊的政治家在春风得意之时的豪气与意志,也表现了元代高层统治者对自己统治的自信与对自己的文治武功的自豪。这与一般文人的胸襟和气度大不相同。同时它语言朴实,但颇有豪气,这种豪气之中夹杂着一些自负,虽说不上是“小人得志”,至少有一点得意忘形。这与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心理意识有别,在中国知识分子中也是不多见的。(《元曲三百首鉴赏辞典》)
作者简介
伯颜(1235一1294),姓八邻氏,蒙古族人,元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韬武略。伯颜长于西城,奉使入朝后,受
忽必烈赏识,拜中书左丞相,后升任同知枢密院事。据说他统二十万大军伐宋,如统一人,还朝之后,不言己功,行囊仅随身衣被而已。宋亡后,又曾出镇和林,屡平诸王之乱。元成宗朝加太傅录军国重事,卒后追封淮安王,谥忠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