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喇沁亲王府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喀喇沁亲王府,原称“喀喇沁旗右翼旗王府”,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喀喇沁旗王爷府镇,始建于清代康熙十八年(1679年),贡桑诺尔布的故居,现已被辟为喀喇沁旗王府博物馆
历史沿革
喀喇沁亲王府原称“喀喇沁右翼旗王府”,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喀喇沁王爷府镇,始建于清代康熙十八年(1679年)。
天聪九年(1635年),苏布地之子固鲁思奇布授札萨克,为喀喇沁右翼旗第一代王爷。第一代王爷和第二代王爷图巴色棱都居住在今辽宁喀左、建平,到第三代王爷班达尔沙才迁到喀喇沁旗龙山,康熙九年(1670年)又从龙山迁到现王爷府。
顺治七年(1650年)苏布地之子晋贝勒,康熙七年(1668年)第三任札萨克班达尔沙晋多罗杜棱郡王。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第八任札萨克啦特纳锡第晋亲王品级。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康熙帝第五女儿和硕端静公主下嫁第五任札萨克噶勒藏;第十三代王旺都特那木济勒,娶皇家礼亲王之妹为福晋;第十四代王贡桑诺尔布娶皇家肃亲王之妹为福晋。满蒙联姻使喀喇沁王与清廷及皇家关系更为密切。王府建成后三百多年间,一直是历代郡王亲王的府邸。
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晋亲王品级后,又在郡王府基础上扩建为亲王府邸。历代亲王皆有扩修,但中轴建筑形制一直保持下来。
民国元年(1912年)8月,贡桑诺尔布去北京担任中华民国蒙藏事务局(后为蒙藏院)总裁一职,住进了位于北京地安门内太平街米粮库胡同的喀喇沁王府。其后,贡桑诺尔布虽回过家乡,但并未久住。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伪满洲国喀喇沁右旗政府进驻喀喇沁亲王府旧址。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建西县人民政府进驻喀喇沁亲王府旧址。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喀喇沁旗王爷府中学进驻喀喇沁亲王府旧址。
解放初期被做为王爷府高中而得以保存,文化大革命时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只存留了王府的中轴区和西跨院的大体建筑。
1997年9月,喀喇沁旗王爷府中学从喀喇沁亲王府旧址迁出。
2002年,喀喇沁旗王府博物馆基本建成。同年9月15日它以“中国清代蒙古王府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展区面积达4000平方米,共17个展厅,分别开辟了“喀喇沁亲王府历史陈列”、“书画陈列”、“喀喇沁亲王府复原陈列”、“王府校史陈列”等。
建筑特点
格局
喀喇沁亲王府原占地300余亩,建筑面积2万余平方米,400多间,共分五进院落。喀喇沁亲王府主体建筑有大堂、二堂、仪门、大厅、承庆楼等22栋。西跨院十一栋为宗庙、孔庙、关庙、议事厅、书斋、练武场等。东跨院10余栋为生活区,有膳房、浴池、戏楼、仓库、东门等。府第后为花园,修建11座院落,137间房舍的苑囿。在绿荫中筑有老爷祠、马王殿、土地祠。
引进的人工泉水河,河上建有五座凉亭和三座小桥。园西北建一座假山,山顶筑一凉亭,山下建一山洞,谓神仙洞。
特点
喀喇沁亲王府建筑布局,可归纳为三点:其一,建筑群体与自然环境有机地结合;其二,亲王府建筑布列以中轴核心区段为主,东西两路(跨院)为辅,中路以体现亲王府权力等级,而东西跨院为生活功能区,建筑布局十分灵活;其三,人造园林与建筑相结合,中路以苍松为主,而东西跨院有奇花异草、玲珑石、树木,更有花园叠山理水。
喀喇沁亲王府各院地面平缓,前后高差不足0.5%,各类建筑皆为高台基构筑,按其等级之尊卑,高度不一。其中府门、轿厅、议事厅还置有宽阔月台,为等级尊贵之标志。
喀喇沁亲王府建筑属无斗拱官式大木结构形制,各单体建筑皆有条石台阶、压檐石、角柱石、挑檐石。砖作遵循“活糙规矩不糙”(制度规矩优先,材料工艺量力而行),大木用材考究,用材硕大,结构严谨,多用椽飞,木装修豪而不华,瓦作采用传统筒瓦覆顶,室内天棚视等级功能而定,分藻井(承庆楼),井口天花(议事厅、回事厅)和一般吊顶,一般吊顶有的是平顶,也有的采取类似北京地区的单“切”或双“切”做法。室内皆地炕取暖。
主要建筑
府门
喀喇沁亲王府府门面阔3间,为硬山式建筑。府门为喀喇沁亲王府的第一进建筑,体量大、等级高。门上镶横7纵9六十三颗门钉,按《大清会典》属亲王品级。府门平时紧闭,遇有贵宾莅临,府门、仪门大开,以显尊贵。东配房为传达室,西配房原为王府衙门。喀喇沁王府建筑中重要建筑多建于比较高的台基上,主要建筑多设有月台,平面以柱间为单位,有三开间、五开间、七开间等,有的建筑加前檐廊,有的是前后檐廊,有的不加。构成长方形或方形平面,这种几何图形的运用增加了建筑的稳定感,柱子多采用圆形柱,显示了王府建筑的雄伟和壮观。从单体建筑来说,其封闭性比较强,只有南面开窗,窗户比较密集,除了门外,每开间都有一个窗户,门扇由小方格或斜方格组成。府门建筑面积143.3平方米,月台建筑面积81.3平方米,合计建筑面积224.6平方米。
仪门
仪门,面阔一间,硬山式建筑,为喀喇沁王府二进门。平常府门和仪门并不开启,只有举行大典或贵宾光临时才会打开。典籍载:凡新官到任,仪门前下马,迎接上级官员时要大开仪门,所有官员要官带整齐,迎出门外。府门和这二门都属仪门范围,大门张灯,二门结彩,府门上方悬挂灯笼即张灯,二门上悬挂彩带即结彩。府门和仪门之间的甬路两侧设有乐队。
轿厅
轿厅为喀喇沁王府存放骡轿、轿具之所,故名轿厅。轿厅面阔三间,硬山式建筑。骄厅三开间,明间开间为4.15米,宽于次间,次间为3.84米,骄厅设有月台,前设甬道,宽2.37米。柱直径不等,分别为39厘米、36.5厘米、37.5厘米和38厘米。前与府门、仪门,后与回事处对应,又有过厅之称,后檐墙为板壁,与其它建筑形制有所不同。前置月台,此建筑为与仪门之间的甬道,是迎送贵宾仪仗队主要布列的地段,并经此进入回事处。轿厅的东配房是带兵梅林,是存放武器的地方,西配房先是依仗库,存放旗子、乐器。
骄厅的右面为车厅,王府专供郡王、福晋乘坐的轿车原本放在院内车厅处,主要是有利于轿车出行。
回事处
回事处,面阔五间,大木硬山式建筑。面宽20.9米,进深3.66米。明间最宽4.22米,两次间相等3.87米,两尽间稍大于次间3.92米。回事处是旗内官员签到、听传、收发文牍、协办公务之所。喀喇沁王府既是郡王及其家眷生活的地方,也是札萨克署理旗政的地方,一切公务活动都有一定的规矩。官员到府内办公实行签到制,来到前边这个大案子翻牌。札萨克要某位官员办什么事情由指定的官员到回事处传达。早上旗内官员齐聚回事处,先签到,有公务在身的官员办理自己的公务,没有公事的官员准备听传。府内的专职收发文牍的笔切齐,相当于现在的秘书,起草训令,收发各处官员送来的奏章,整理上级发出的来往文书。回事处的作用就相当于现在单位的综合办公室。回事处的东配房是管旗章京,是受王爷指令主持全旗行政、司法和军事。西配房是署印协理。
议事厅
议事厅府内等级最高的建筑,即议事厅,又称银安殿,面阔七间,面宽28.27米,进深11.69米,金柱35厘米,檐柱33厘米,有前后外檐廊,窗户宽1.5米,前设月台,月台宽10.28米。银安殿建造应该是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后,晚于整个喀喇沁王府的建造时间。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喀喇沁右翼旗札萨克卓索图盟盟长、郡王喇特纳锡第被清廷赐亲王品级。于是府内就按清制开始扩建银安殿,即议事厅。
议事厅的东配房是会客厅,是喀喇沁王专门用来接待客人的场所。亲王府内规矩多,府内人自不必说,就连外来客人也有固定的休息、用餐之所。客厅布置的也极为讲究,桌后条案上一对掸瓶,一对花瓶,这叫“瓶瓶静静”,而寓意为“平平静静”,这四个瓶如果和这八仙桌一配又出来一句俗语,“四平八稳”,这属汉文化范畴,文字游戏。
西配房是王府的书画厅,即如许斋。这是郡王旺都特那木济勒的书斋,旺王性格残暴,但却酷爱诗书画,一生诗作颇多但大多是粉饰太平,歌功颂德,描写景物之作。
议事厅的东厢房是客房,西厢房是存印处,室内有花罩和隔断。
承庆楼
承庆楼,俗称“后罩楼”,这是喀喇沁王府古建筑群中唯一一座楼式建筑,“承”为“传承”,“继承”之意。承庆楼面阔5间,面宽18.12米,有前檐廊,金柱为33厘米,檐柱为32厘米。楼上原为佛堂,供奉千手千眼佛。楼下为祠堂,供奉着12位札萨克的画像。承庆楼的东配房是王爷吃饭的场所,西配房是王爷的居室。
东西跨院
喀喇沁王府的西跨院占地2亩,内有关帝庙,孔子庙,西跨院现存建筑11栋,前区为二重四合院,皆卷棚式屋顶。其中两栋正堂分别为环廊歇山式和双体勾连搭式,精巧别致,典雅玲珑。府内苍松翠杉,府围绿水青山,环境优美和谐,贡桑诺尔布兴办崇正学堂就在这里。王府的东跨院为生活住宅区,有戏楼、书房、福晋的卧室,院中种植各色牡丹。
价值意义
喀喇沁亲王府的建筑气势恢宏,殿宇森严,布局精巧,建筑壮观,结构严谨,是典型的清代建筑群,其建筑规模之大为内蒙古49旗蒙古王府之首,集塞北地区、蒙古民族、藏传佛教三大建筑特色于一身。是内蒙古地区尚存的建造年代最早、封爵等级最高、建筑规模最大、至今保存最好的一座清代蒙古亲王府邸。王府内藏品丰富,仅明清时期的文物就有1400多件。
喀喇沁亲王府的营建是清王朝对蒙古王公采取“重归附,厚赏赐”及封爵制度的产物,其建制、等级、规格严格按亲王品级而建,高台阶,置月台,修有丹陛桥,占地面积大,房屋数量多,体现了亲王府邸“以高为贵,以多为贵,以大为贵”的建筑文化内涵,当属清代官式建筑典章制度的代表性实例,是研究清廷对蒙古各部所采取的政治策略的重要实物佐证,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保护措施
1997年起,喀喇沁旗投资2000多万元对喀喇沁亲王府进行了修缮。已建成有20个展室、千余件珍贵文物的喀喇沁旗王府博物馆。
2001年6月,喀喇沁亲王府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3年5月,喀喇沁王府二期工程开工建设,全面恢复喀喇沁王府东跨院4000多平方米的古建筑。
2006年4月,喀喇沁亲王府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006年下半年,燕贻堂恢复建设项目开工,燕贻堂是清朝王爷听戏的场所,整个工程总投资450万元。2008年8月29日,燕贻堂首次对游人开放,燕贻堂首次对游人开放后,游客除可观赏到燕贻堂古建之外,还可欣赏燕贻堂实景演出,主要有喀喇沁蒙古族迎宾歌舞宝典、乐舞《大番曲》、哈达迎宾舞、蒙古拳对歌等。
2008年8月5日,喀喇沁亲王府后花园复建项目开工。该项目作为喀喇沁旗委、政府2009年实施的重点旅游建设项目之一。工程计划投资700万元,建设面积50亩,其中仿古建筑面积800平方米,人工湖水面面积6000平方米,园林绿化面积2400平方米。7处仿古建筑,包括涤俗庵、绿蔼堂、四宜堂、丹霞楼、眠亭榭、长云亭、六角亭。4处人工湖,1处叠水,1座曲桥,1座拱桥。2010年8月1日内蒙古自治区两个精神文明经验交流会在赤峰召开时对游人开放。
参观信息
地址
喀喇沁旗政府驻地锦山镇西南19千米的王爷府镇。
交通
市内交通:赤峰市内乘坐巴士到达喀喇沁锦山镇,换乘锦山到旺业甸的公共汽车,喀喇沁亲王府下车即可。
自驾交通:沿京密线,途经顺义、怀柔、密云、承德、茅荆坝一直向东北方向行驶,过茅荆坝隧道即进入内蒙古喀喇沁地界,再行20多分钟即可到达喀喇沁王爷府镇。
最新修订时间:2024-04-23 10:07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