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契到汤,传十四代,历四百年,主要在山东地区活动,是与夏平行发展的一个部族。契曾居于蕃,考证一说蕃即今山东滕县。汤灭夏后,山东西南部仍为商王朝的活动中心,从汤到盘庚,共十代二十王,约三百年,迁都五次,三次都在山东境内,盘庚从奄(今山东曲阜)迁殷(今河南安阳县小屯村)后,才停止了在山东的发展。商代是我国奴隶制的繁盛时期。统治区域不仅超过夏代,而且经济、文化水平远高于夏代。殷商王朝继承夏王朝的礼乐制度,成为黄河中下游各方国的“共主”,三千诸侯的领袖。商朝农业、畜牧业都很发达,六畜已齐备。手工业也分化为各种门类,号称百工。商王朝的上层建筑诸制度亦很完备,内服外服政体之完善,贵族世袭系统之长久,历史记事史料之丰富,都居当时世界前列。孔子曾说,其先殷人,有典有册。商代教育较夏代有很大发展。除以习射为主的军事教育和以养老为主的人伦教育外,因受尊神文化的影响,尊神为其教育的重要特点。散神事福少不了乐,乐教也十分发达,教育政策有“以乐造士”之说。学校以习乐为主的瞽宗为代表。《
礼记·明堂位》说,“瞽宗,殷学也。”学校的名称有“学”、“左学”、“右学”、“大学”、“序”等,功能亦多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