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识派,亦称“瑜伽行派”。中同传统称为”大乘有宗”。印度大乘佛教派别之一。与“中观派”并行。其理论于4一5世纪时为无著、世亲所创立。主要经典有《瑜伽师地论》、《
唯识二十论》、《唯识三十颂》、《辨中边论》等。该派认为心识产生以后有一种作用,能把识的一部分转变为识的对象,即所谓“内识生时,似外境现”(《唯识二十论》),由此主张世界万物都是心识的变现,本身并非真实的客观存在,只是由于人们认识不到这一点,才把它执为实在的外境。该派把识分为八种,眼、耳、鼻、舌、身、意六识有了别及思虑作用,第七识未那识为潜在的自我意识,第八识阿赖耶识为前七识的根本及核心。
其中阿赖耶识执藏着世界万物的各种名言(概念)种子,这些种子在业种子的作用下,从潜在状态转为现行活动时,便变现出世界万物。该派提出
三性三无性说以解释一切认识现象的有、无、真、假。用“五位百法”建立佛教名相分析系统。5-6世纪以后,该派分为以难陀(Nanda,约450—530)、安慧(Sthira-mati,约473—550)为代表的唯识古学及以陈那、护法为代表的唯识新学。由于在见分、相分等问题上的观点不一,分别被称为无相唯识派与有相唯识派。瑜伽行派后与中观派合流,形成瑜伽中观派,并最终融合于密教中。瑜伽行派思想很早就传入中国,南北朝时菩提流支的地论学派及真谛的摄论学派所传基本上属于唯识古学,唐玄奘的唯识宗则主要传译唯识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