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史观通论
2001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唯物史观通论》是2001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林泰。该书吸收了新时期历史唯物主义学界的研究成果,围绕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按照社会结构系统、社会运动系统、社会人的系统建立逻辑体系,对社会有机体诸要素及其内在联系、社会运动的客观规律及作为历史主体人的历史作用等进行全面的研究。
内容提要
该书在写作方法上,突出唯物史观的基本理论、概念,着重划清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特别是二者在当代种种表现的界限。突出唯物史观在当代的发展,特别是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对唯物史观的贡献。如对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的贡献;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社会形态理论等。突出唯物史观的方法论意义,各章都有专节运用唯物史观的基本理论剖析现实社会矛盾和重大社会思潮。如运用社会基本矛盾原理分析相对落后的国家率先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必然性;运用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理论分析“个人本位主义”、“人的本质是自私的”、“人道主义历史观”、人的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等。这种写作方法,对提高人们运用唯物史观分析问题的能力可能更有帮助。该书适合已初步学习过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人阅读,既可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生、第二学士学位生的教材,又可供思想理论工作者和党政干部研究、参考。
《唯物史观通论》是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组编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系列教材之一。
目录
绪论
一、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二、历史唯心主义长期存在的根源
三、唯物史观发现以前思想家们对历史观的积极探索及其根本缺陷
四、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及其基本方法论原则
五、历史唯物主义在当代面临的挑战
第一章 人 自然 社会
第一节 人类社会的产生
一、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对立统一
二、劳动是人类的本质活动
第二节 地理环境与社会发展
一、地理环境与社会的相互作用
二、社会发展与生态平衡
第三节 人类自身的生产与社会发展
一、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二、社会发展与人口调节
第四节 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一、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二、近现代科学对社会发展决定力量理论的贡献
第二章 生产力 生产关系 生产方式
第一节 生产力系统
一、生产力的要素及其系统
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三、对“生产力标准”的科学认识
第二节 生产关系体系
一、社会生产关系及其结构层次
二、社会生产管理的二重性
第三节 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一、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的决定作用
二、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能动作用
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四、掌握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规律的现实意义
第四节 生产方式 劳动方式 生活方式
一、生产方式的多义性与一义性
二、劳动方式在生产方式中的地位
三、生活方式
第三章 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社会形态
第一节 社会形态与经济基础、上层建筑
一、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社会形态的科学内涵
二、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三、多元化理论剖析
第二节 社会形态的历史发展
一、社会形态的发展是自然历史的过程
二、社会发展的“三形态论”与“五形态论”
三、社会形态发展的历史趋势
第三节 社会历史进程的统一性与多样性
一、社会历史进程的统一性的表现
二、社会历史进程的多样性的表现
二、社会形态发展统一性和多样性的辩证关系 -
第四节 社会形态理论的发展
一、社会主义社会形态理论的发展
二、评两种制度“趋同论”
三、经济社会形态、技术社会形态、文化社会形态评析
第四章 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
第一节 社会基本矛盾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
一、社会基本矛盾概念的科学概括
二、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
第二节 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特点
一、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是“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
二、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不是对抗性的矛盾,它可以经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不断地得到解决”
第三节 改革是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的发展
一、改革是解放生产力
二、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三、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相结合
四、社会主义现阶段的主要矛盾、基本矛盾和阶级矛盾
五、全面改革
六、改革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
……
第五章 阶级斗争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第六章 社会意识形成与发展的规律
第七章 人的本质与人性
第八章 人的历史作用
第九章 人的需要、价值和人的解放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7-16 13:50
目录
概述
内容提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