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醒理论
激发论
唤醒理论(arousal theory)是环境刺激对人产生的直接效果是提高唤醒水平,无论刺激是令人愉快的还是不愉快的,对提高唤醒水平的作用是相同的。在神经生理学上,唤醒指在刺激作用下通过脑干的网状结构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性,同时加强肌肉的紧张状态。大脑可能处于不同的唤醒水平,唤醒可以被描述为连续变化的过程,其一端为困倦或睡眠状态,另一端为高度觉醒的兴奋状态。
这种理论认为,个体活动空间逐渐缩小时,其唤醒水平随之上升。当个人活动空间缩小使之感到不便或困难时,就会产生攻击行为。
唤醒理论:这是英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贝里尼提出的。贝里尼在对人的感觉经验进行考察时发现,人对新奇的刺激的感觉,是随着刺激的重复出现和历时的长短而展开的,刺激重复得越多,时间越长,感知表象的新奇性就会逐渐降低。人在审美活动中获得的愉悦是由这样两种“唤醒”引起的:一种是“渐进性”唤醒,即审美情感的紧张度是随着感知和接受的过程而逐步增加的,最后到达度的临界点产生愉悦体验。另一种是所谓“亢奋性”唤醒,就是情感受到突发的冲击迅速上升到达顶点,然后在“唤醒”下退时获得一种解除紧张的落差式愉悦感。
唤醒的偏好水平是个体行为的决定因素。一般人偏好中等唤醒水平,导致最佳唤醒。过高和过低都将导致不好的表现。
参考资料
心理学概论.读秀学术.2012-02
最新修订时间:2023-12-24 13:30
目录
概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