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猊
汉语词语
唐猊,读音táng ní,汉语词语,意思是猛兽,出自《三国演义》。
解释
即“唐夷”。古代传说中的猛兽,皮坚厚,可制甲。后因借以称良甲。(单解猊:ni,阳平音。也称“狻(suān)猊”,即狮子 [lion]或者,传说中的一种猛兽。)
出处
《三国演义》第三回:“两阵对圆,只见吕布顶束发金冠,披百花战袍,擐唐猊铠甲,系狮蛮宝带,纵马挺戟,随丁建阳出到阵前。”
汉·赵晔《吴越春秋·勾践伐吴外传》:“ 越王 乃被唐夷之甲,带步光之劒,杖屈卢之矛。”
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二:“裹一顶红巾,珍珠如糁饭;甲挂唐夷两副,靴穿抹绿。” 凌景埏 校注:“唐夷,就是‘唐猊’,古代一种凶猛的野兽,用它的皮制甲,非常坚厚。后来一般就用‘唐夷’作为甲的代词。”
《水浒传》第56回:徐宁道:“单单只盗去了先祖留下那副雁翎锁子甲,又唤做赛唐猊。昨夜失了这件东西,以此心下不乐。”
参考资料
唐猊.汉典网.
最新修订时间:2021-04-13 12:46
目录
概述
解释
出处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