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交大独挂国旗是指《何梅协定》签订后,包括唐山在内的冀东22县全部沦陷,唯独交通大学唐山工程学院(简称唐山交大,今
西南交通大学)每天还升中国国旗。
1935年7月6日,《何梅协定》签定,致中国在当时河北省和察哈尔省的主权大部丧失。处于日军卵翼之下的冀东伪政府成立后,唐山交大情形更加危急,学校如何能够在日军铁蹄下生存?是离开唐山,还是在唐山坚持?师生中两种意见相持不下。在这关键的时刻,孙鸿哲表明了他的坚决态度:“我们倘使离开唐校去南京请愿,便无异为伪冀东政府撤出一个最好的办公处所,你们去得回不得,无端地放弃了这块‘国土’。所以我敢说,谁主张放弃这块‘国士’,谁离开学校的,谁就是汉奸!我现在已将校门封锁,围墙四周派警卫守起,谁要冲出去,我让他在校内流血,免得在校外流血。”
孙鸿哲认定,校墙以内,国旗招展之下,是为真正的国土,能保留一时便是一时。此一举,与当时在上海的暨南大学所持的只有日军通过校门时方可停课的决绝抗日态度,可谓异曲同工。
在孙鸿哲的领导下,唐山交大在敌占区坚持着,并且努力将学校各项事业做到最好。自校园到宿舍,自礼堂到讲堂,均修整得空前的雅洁而美观,四季轮替中,他总是一早便巡视校园各处,发现有不整洁的地方,即刻纠正。图书馆、实验室乃至学生体育运动设施,无日无时不在积极充实与改进中。尽管外界环境越来越险恶,但孙鸿哲坚定地守护着唐院,留着这一片净土,容许师生们高谈阔论,而且试图准备如何打倒日本,如何铲除奸伪,如何改进政治,如何提倡思想自由。他也经常给唐院师生讲述“英国某军舰下沉,船上全体英国人唱着歌有秩序地沉没下去”的故事,不仅要表示他对于学校和国家负责到底的态度,而且希望全体唐院人秉持国家大事,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从爱校开始,扎实地为国努力。
有一次,一位英国使馆的参赞参观唐校,说道:“我怎么也未想到这个市镇里,有这样好的学府,那是在英国也很难寻得的!”当然,也有人对孙鸿哲的做法表示不解:非常时期,学校建设不该这样不顾外界恶劣环境,而只管改进内部,将来给敌人拿去,岂不可惜?孙鸿哲对这样的批评并不介意,自有解答:“国土果然沦陷于敌手的话,该有多少宝贵东西牺牲了,这一校址还值得计算在内,真是小气得可怜。”在孙鸿哲的领导下,虽然外部环境极其恶劣,但唐山交大的教学没有丝毫的松懈,一批批青年才俊从这里获得了知识,正如他所说:“中国现在已处在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地步,我们的教育也只有跟着走,要置之死地而后生。只有在这种艰苦危险的环境中,才能培养出耐得风寒的种子!”
在孙鸿哲全力周旋与坚持下,唐山交大屹立于日伪统治中而不倒。那时,在冀东22县土地上,独有唐山交大悬挂着中华民国国旗。一时间,唐山交大校园成为冀东人民心中的圣地。一位中学校长曾这样说:“孙院长能使国旗悬挂在贵院旗杆上,不仅给我们唐山老百姓以无限的安慰,更是冀东22县,乃至于关外民心,都觉得中央不会忘记了他们。同时作为平津学府的屏障,那是太有意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