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人诗意图》是清代
石涛创作纸本水墨淡设色画,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画作内容
1985年由黄君碧捐赠给台北故宫博物院。展开画轴,远处危崖层叠。其中有两座山峰几乎并列耸入云霄,更远处一山峰,隐约可见。两远山之间,几乎掩没于云雾之中,迷雾茫茫,山峰左侧山坳处座落着几间屋宇房舍,周围树木成荫,房舍掩映在山石和丛树荫下,画面的下面为山冈峭壁,山冈上长满小花草木,还有一株垂柳和杂树,山冈下为宽阔湖面,湖面水流湍急,波纹起伏,湖塘处芦苇丛生,山冈两岸处高架着一座木桥,由三组桥脚支撑。
艺术鉴赏
这幅画中树木品种较多,姿态不一,有的枯木无叶,有的硕果累累,有的枝叶稀疏低垂,有的繁茂葱郁,还有的枝干虬然。总观全画,意境清幽、淡雅,技法求其神而不刻意求形,充分显示作者渴望超凡的心态。全图山石用墨笔勾勒,他以清劲、简括的细秀线条勾勒山石,不多加皴擦,用墨轻淡,苔点也不多,染时亦不用淡墨水,只以藤黄调入赭石中,把亮部润染出柔和的层次,并以很浅的石青入少许花青加在暗部,衬托出并强调了山色明亮和润泽。远山以藤黄和青染出,石涛早岁之作喜用渴笔,而后面貌变化,时见掺用湿润笔趣。此画为他晚年之作,故皴笔恣肆豪放,落墨淋漓痛快,画幅上题诗之笔墨潇洒,一如画笔,书画交相融和。总体来说此画山石富于阴阳凹凸之面,皴法横竖折转多变,故山石林木虽不繁盛,而通幅亦饶丰润之韵致,为石涛传世山水画中的佳构。
作者简介
石涛 (1642—约1718年),俗姓朱,明宗室靖江王朱赞仪十世孙,谱名若极,广西桂林人。明灭亡后,出家为僧,法名原济,字石涛,号清湘老人、苦瓜和尚等。工于诗文,擅绘山水、兰竹、花草及人物。其笔情纵恣凝炼,独具创新,对扬州画派和近、现代中国画的影响极大。与清初画坛朱耷、髡残、弘仁合称“清四僧”,著有《苦瓜和尚画语录》,针对画坛时弊提出诸多精辟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