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东楚,男,1968年10月生于
湖南武冈,法学博士,伦理学博士后,教育部公派
美国东北大学法学院访问学者,现任
中南大学法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理事、湖南省诉讼法学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兼常务理事、湖南省暨湘潭大学调解研究与培训中心专家,湖南省教育科学管理研究会理事、湖南省依法治省领导办讲师团成员,主要研究民事诉法与司法制度。
研究方向
研究兴趣主要集中在诉讼诚信和诚信原则方面,计划中的(诉讼)“诚信三部曲”已经完成两部,包括已经出版的《(诉讼)主体诚信论》和正在修改出版的《(诉讼)诚实义务论》,下一步拟关注、研究和写作《裁判诚信论》。2012-2013年留美期间游学于哈佛大学、麻省理工等波士顿周边的美国高校,对美国教育和法律文化颇有感触,随笔独著《游学波士顿 :美国教育文化亲历》正在出版。
民事诉讼法、司法制度
1. 诉讼调解2. 民事陪审3.民事抗诉监督4.诉讼诚信
教授课程
法学本科民诉法系列
《民事诉讼法学》,64学时,法学核心必修课程; 《仲裁法学》,48学时,法学选修课程; 《中外司法制度比较》,32学时,法学选修课程; 《诉讼法疑难案例》,32学时,法学选修课程; 《民事模拟审判》,16课时,法学实验课程。
硕士研究生民诉法系列
《民事诉讼法学专题研究》,48学时,诉讼法学必修课程(全日制法学硕士); 《比较民事诉讼法专题研究》,32学时,诉讼法学选修课程(全日制法学法律硕士); 《民事诉讼法应用与实务》,32学时,全日制法律硕士必修课程(全日制法硕); 《民事诉讼法学理论专题》,48学时,在职法律硕士必修课程(在职法律硕士)。
其他主要课程系列
《民事诉讼法学》,64学时,网络学院法律本科课程(网络法学本科); 《民事诉讼法概论》,48学时,网络学院法律专科课程(网络法学专科); 《法学概论》,64学时,社会学专业必修课程(原法学院社会学本科); 《刑法学》,80学时,法学核心课程(原长沙铁道学院法本、专科,法学自考本科及原湖南省广播电视大学法律专科等); 《高等教育法》,16学时,中南大学新进教师上岗培训课程; 《刑事模拟审判》,16学时,法学实验课程。
出版图书
学术成果
独著《诉讼主体诚信论:以民事诉讼诚信原则立法为中心》曾获湖南省第15届优秀学术著作立项全额出版资助,并入选“高校社科文库”(光明日报出版社2011年版);主要合著《模拟审判:原理、剧本与技巧》(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1版、2013年第2版);主编《民事诉讼法学》本科教材获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中南地区优秀教材一等奖,参编和副主编民诉法学湖南省“九五”、“十五”和“十一五”规划教材,参编研究生教材《民事诉讼法学》。
科研项目
1.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沉默权、真实陈述义务制度与诚信原则立法的伦理基础》(12BZX067)
2.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诉讼主体诚信论》(湘社科办【2010】19号)
3.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权威维护研究》(08YBB024)
4.湖南省教科规划课题《法学教育的社区服务功能研究》(XJK08CGD048)
5.湖南省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法律实践性教学“刚柔差别机制”研究》(湘教通字【2004】344号)
6.最高人民检察院课题《公共利益诉讼——民事公诉的制度视角》(GJ2006D13,参与单飞跃教授主持)
7.中国博士后基金项目《诚实义务论》(第50批二等资助,2011M501306)
8.中南大学博士后基金项目《诉讼诚实义务》(第18批一等资助)
9.中南大学社科基金项目《民事公诉制度研究》(中大社字【2006】108号)
10.中南大学本科教育教学改革课题《螺旋式教学:民诉法教学平台研究与实践》(中大教字【2006】108号)
11.中南大学研究生教育创新项目《JM法学教育的“三元化机制”研究与实践》(2010JG04)
著作教材
1.《诉讼主体诚信论:以民事诉讼诚信原则立法为中心》,光明日报出版社2011年版;
2.合著(2/3)《模拟审判:原理、剧本与技巧》,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第2版;
3.合著《民事诉讼理念变革与制度创新》,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年版;
4.合著《模拟审判:原理、剧本与技巧》,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1版;
5.合著《当今中国社会问题研究》,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6.主编《民事诉讼学》,中南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2012年重印;
7.副主编《民事诉讼法学》,湖南省“十一五”规划教材,湖南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8.参编《民事诉讼法学》,湖南省“十五”规划教材,湖南人民出版社、湖南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参编《民事诉讼法学新论》,湖南省“九五”规划教材,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10.参编《民事诉讼法学专论》,研究生教材,湘潭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11.参编《证据法学》,国家精品课程,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12.副主编《证据法学》(含《证据法学学习指导书》),湖南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13.副主编《刑法学学习指导书》,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14.参编《刑法学》,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15.参编《法律文书写作学》,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16.参编《律师法学》,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17.参编《新编司法文书写作》,湖南出版社1997年版;
论文
1.《从“彭宇案”看裁判诚信与依良心审判:兼谈《民诉法》第13条第1款对法院和法官的适用性》,载《中南大学学报(社科版)》2014年第5期(CSSCI);
2.《民事陪审制的兴衰与启示》,载《学海》2008年第1期(CSSCI);
3.《论法院委托调解》(第1作者),载《重庆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年第5期(CSSCI);
4.《救灾捐赠中的民企形象——一个信任文化的视角》,载《科学.经济.社会》2009年第2期(CSSCI);
5.《论民事抗诉监督的信任保证》,载《河北法学》2009年第3期(CSSCI扩展);
6.《我国陪审制度的历史及其改革——兼论中外“陪审”之“陪”的语义差别》,载《中南大学学报(社科版)》2012年第2期(CSSCI入选);
7.《社区法律服务在卓越法律人才培养中的功能及其实现》,载《现代大学教育》2012年第3期(CSSCI);
8.《法律实践性教学“刚柔差别机制”研究》,载《现代大学教育》2007年第2期(CSSCI);
9.《民诉法诚信原则的适用实施问题研究》,载《民事程序法研究》第12辑(2014年11月);
10.《论民事抗诉监督对司法公信力的修补》,载《民事行政检察指导与研究》总第9集(2011年1月);
11.《2013年度民事诉法实施报告》,载《中国法律实施报告.2013》;
12.《从苏俄之承看坚持我国民事检察监督基调的必要性》(第1作者),载《中南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年第4期;
13.《论民事陪审中当事人的程序选择权》,载《中南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年第1期;
14.《为当事人掂量诉讼的门票》,载《中南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年第1期;
15.《从民事诉讼目的的流变看我国诉讼调解的出路》,载《中南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年第2期;
16.《我国民事审判监督制度的内涵辨析》,载陈刚、廖永安主编:《移植与创新:混合法制下的民事诉讼》,首届东北亚民诉法国际研讨会文集,中国法制出版社2005年版;
17.《论调解、和解与民事诉讼的和谐——一种整合诉讼调解与诉讼和解制度的修改思路》,载《诉讼法理论与实践(2005年卷)》;
18.《再论民事公诉权——权利和权力的视角》,载《诉讼法理论与实践:司法理念与三大诉讼法修改(2006年卷)》;
19.《少奇同志“平民法”思想探析》,2012年刘少奇法治思想研讨会提交并入选论文;
20.《法律教学中的模拟审判》,载陈启元主编:《日新其德——中南大学教改理论与实践》,中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1.《模拟法庭的“法学实验室”创新功能初探》,载陈启元主编:《其命维新——中南大学创新教育探索》,中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2.《法律专业研究生的“一课三教”:以“民事诉讼法”课程教学为例》,载陈立章主编:《长善继志:中南大学研究生创新教育探索》,中南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23.《专家陪审员的来路与去向》,获2006年长沙市岳麓区法官协会第3届“实践理性与法学方法”理论研讨会一等奖论文;
24.《民事保护令的程序法思考》,2011年中国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2011年提交论文;
《论人民陪审员的适度专家化》,载廖永安、【美】彼特.安德森主编:《对话与交融:中美陪审制论坛》,湘潭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26.《论民事抗诉监督对司法公信力的修补》,载《民事诉讼法学专论.2008年卷》;
27.《复合型法律人才培养的体验性教育》,教育部高校法学教指委、中国法学教育研究会2013年年会暨“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论坛文集;
28.《环境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研究》(第1作者),《环境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研究》,载《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第2期;
29.《民事公诉全的概念与属性分析》,载宋世杰、刘建军主编:《诉讼法理与实践探索》,中国检察宋世杰、刘建军编撰,中国检察唇瓣上2006年版;
30.《民事诉讼中“法官诚信”的理想与保证》,载中国民诉法学研究会2007年会论文集;
31.《论高校模拟法庭的教学定位》,载《铁路教育研究》1999年第3期;
32.《论我国诉讼调解研究与实践的五大误区》,载《诉讼法理论与实践(2003年卷)》;
33.《我国诉讼文化的乡村视域》,载《湖南省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第6期;
34.《惩罚性赔偿与精神损害赔偿的“惩罚性”》,载《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第3期;
35.《现代社会中通奸行为的“非罪化”》,载《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第1期;
36.《我国民事审判“终审不终”的法社会学视角》,载《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第4期;
37.《试论精神损害赔偿的“惩罚性”》(第二作者),载《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第1期;
37.《论我国城乡诉讼文化的互动性》(第一作者),载《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科版)》2002年第4期;
39.《论法律案例教学中“判例”的地位与作用》,载《湖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原《法学学刊》,现《时代法学》)2002年第5期;
40.《法学本科教学应当推行判例教学法》,载《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科版)》2001年第2期;
41.《试论模拟法庭教学的误区与矫正》,载《中国学校教育研究》2001年第4期;
42.《实践性教学是法学创新教育的关键》,载《行政与法》2002年第10期;
43.《论人民法院不是证明责任的主体》,载《河北法学》2002年第5期;
44.《论法学教育的职业伦理关怀》,载《当代法学》2002年第4期;
45.《民事再审与审判监督关系之辩证》,载《中南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年第2期;
46.《“惩罚”不宜视为精神损害赔偿的主要功能》,载《中南大学学报(社科版)》2003年第1期;
47.《我国民事诉讼的诉讼经济观》,载《求索》2003年第6期(CSSCI);
48.《介于大学与职业之间的法律体验性教育——以美国JD和我国JM的相似性为视角》,载《大学教育》2015年第1期;
49.《当事人真实义务立法与民诉法诚信原则的裁判适用》,载《政法论丛》2015年第1期(CSSCI);
所获荣誉
曾获中南大学铁道学院讲课“十佳”、湖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中南大学教学成果一、二等奖等。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主持和参与省部级课题多项,在《当代法学》、《河北法学》、《政法论丛》等法学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