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瓦伦丁(Don Valentine,1932年-2019年10月26日),
硅谷风险投资之父、SequoiaCapital的
创始人,风险投资四大巨头(
阿瑟·洛克、
约翰·杜尔和
维诺德·科斯拉)之一。
人物生平
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先后任职于雷神公司、入仙童半导体公司(Fairchild Semiconductor)、
美国国家半导体公司。
1972年,唐·瓦伦丁成立了红杉资本,参与投资的公司包括甲骨文、思科、雅虎、谷歌、LSI公司等等。
1974年,唐·瓦伦丁与资本集团一起成立了资本管理服务公司(Capital Management Services),成立了首个300万美元的
风险投资基金。
1987年,唐·瓦伦丁从对思科开始的第一笔投资开始,作为红杉资本公司主席连续服务了三十年。
2019年10月26日,唐·瓦伦丁(Don Valentine)在美国加州伍德赛德的家中去世,享年87岁。
主要成就
案例一
1976年秋,
乔布斯终于决定他们必须设立自己的公司,决定大刀阔斧地干一场,但
沃兹尼克却一直坚决的反对,乔布斯只得打电话给沃兹尼克的亲朋好友,请他们帮忙说服。有一天,乔布斯和沃兹尼克正在车库里工作,瓦伦丁驾着耀眼的奔驰轿车来访,他是由乔布斯在Atari的老板
布什内尔介绍来的,准备帮助他们筹募资金。瓦伦丁后来吐露他对乔布斯外表(截短的牛仔裤、拖鞋、披肩的长发,和两撇胡志明胡子)的感受:“你干嘛叫我去找这个奇形怪状的人?”瓦伦丁没借给他们资金,但还是把他们介绍给前英特尔市场开发经理马古拉。不过,后来他自己还是没有放过这个回报数亿美元的发财机会。除了苹果外,瓦伦丁还成功投资了
Atari、LSI Logic、
Oracle和Electronic Arts等公司。当然,最成功的还是
Cisco。
案例二
思科系统公司的两个创始人,桑娣·勒娜和林·博撒克都曾是
斯坦福大学的学生。林是计算机系的,而桑娣是市场系的。毕业后,这对夫妇分别负责计算机系和市场系的电脑系统。当时他们为了解决两系之间电脑网络不能互联的问题,决心做一个能连通它们的东西,这就是路由器的雏形。林和桑娣在1984年自创公司。当时他们想将公司叫作Francisco,但发现已经被人注册,所以干脆叫Cisco。
渐渐地随着公司的发展,
思科需要风险投资的注入才能扩大规模。他们和74家
风险投资公司谈过,但没有一家愿意给他们投资,他们根本就认为他们没戏。这时,投资过苹果、3COM等公司的
硅谷老牌风险投资公司红杉资金的创立人唐·瓦伦丁慧眼识珠,投资240万元。红杉资金拥有了思科30%的股份并且有了人事的管理权。唐所作的第一件事就是为思科物色资深的执行总裁。他最后找到了约翰·莫格里奇。1990年2月14日,思科成功上市。这一天恰好是情人节,英语也叫瓦伦丁节,这也是唐后来津津乐道的。当时思科的股价在十几次分股后只相当于不到一毛钱一股。当时谁要投资过
思科,已经有千百倍的回报。瓦伦丁当然是最大的赢家。
案例三
Yahoo的投资无疑是互联网时代的典范,虽然这个项目不是瓦伦丁亲自操刀,但是却是他的红杉资金的杰作。当红杉的合伙人麦克·莫利茨第一次造访 Yahoo时,只见“
杨致远和他的同伴坐在狭小的房间里,服务器不停地散发热量,电话应答机每隔一分钟响一下,地板上散放着比萨饼盒,到处乱扔着脏衣服”。令莫利茨迷惑的不仅是他们的不修边幅,还有Yahoo的发展模式——杨致远把它总结为“在Web网上提供免费服务”。
麦克很快意识到Yahoo的价值。1995年4月,红杉对Yahoo估计400万
美金,公司投资100万美元,Yahoo有了第一笔正式运转的资金。1996年4月12日,Yahoo正式上市,最高达到43美元,当天的收盘价是33美元,Yahoo的市值达到八亿五千万美金,是一年前红杉估价的200 倍,这真是美好的一天!也是风险投资最灿烂的一天。
个人思想
“下注于赛道,而非赛手。”
美国思想家
爱默生曾说:“一个机构就是一个人影响力的延伸”。在红杉,这个人就是创始人唐·瓦伦坦。
所谓瓦伦坦的风格,可以归纳为一句话:“投资于一家有着巨大市场需求的公司,要好过投资于需要创造市场需求的公司”。因其过于强调市场对一家公司的意义,多年以来,这句话被引申为更通俗的“下注于赛道,而非赛手”。
这或许是沙丘路上最著名的一句专属于风险投资业的方法论,也是行业内引发争议最多的名言。表面看来,这句话似乎太过看轻
企业家精神对于创业公司的价值,而且显得颇为个人经验主义:在瓦伦坦创立红杉之前,他曾在
仙童半导体和国家半导体两家公司担任销售方面的要职,被认为善于读解市场变化,并知道如何应对这些变化。而他个人的风险投资教育也来自于国家半导体时期的经历:因为当年其规模尚小,资源有限到甚至不能为全部客户提供产品,就必须有人来判断哪些客户前途广阔,值得长期合作,哪些客户需要果断拒绝。负责这一决策的瓦伦坦必须根据对方公司的市场前景和短期产品的
商业价值来不停做出预测。
但也需要指出,瓦伦坦并非不善相人之术。1960年代他还在
仙童半导体公司任销售经理时,就招聘了一批日后
硅谷的风云人物。如AMD创始人
杰里·桑德斯、Maxim创始人杰克·吉佛德和
苹果公司首任CEO迈克·马库拉。
既然如此,瓦伦坦个人倾向的论述如何成为一家风险投资公司连续30年的价值取向?
根本而言,这是一种差异化努力。虽然所有风险投资者都会承认市场的重要性,但即使在美国,关于市场状况的数据总是匮乏,多数人更愿意变换角度考察公司,而去回答那些看似重要的问题:技术是否独特?管理团队是否足够好?产品是否可以被专利化?这些问题并非不重要,但它们都只能为一个判断提供片面支持,而当投资者试图同时回答多个问题时,就很容易失去焦点。
比如,不乏业内人士指出,比起投资雅虎和Google,更令人感到神奇的是红杉投。在多家投资公司同时看好时,它突然经历了一次员工集体辞职,令其他投资商望而却步。但莫瑞茨未改初衷,并最终将其出售给
eBay,大赚一笔。
财富观
在本刊就此次“火中取栗”之举询问莫瑞茨时,他最直接的回答是:“我们依旧相信该市场前景”。就其当时的判断,开拓的
电子支付市场是存在的,且拥有巨大发展空间。唯一的问题是,它与不过一街之隔的
Paypal一直处在胶着竞争状态之中,双方均消耗巨大。这就让它面临一个并不复杂的选择:不惜稀释股份将两家公司合并,获得此市场的领导地位。
“下注于赛道”的另一个理由是,天才创业者实则非常罕见。瓦伦坦曾表示,自己一生只见过两个拥有超人洞见的创业者:英特尔的
罗伯特·诺伊斯和苹果的
史蒂夫·乔布斯。即使如此,1977年乔布斯找到了瓦伦坦时,年仅22岁,只读过半年大学,爱打赤脚,形象仿佛胡志明,其经历和身份都很难令投资者信服。
同样的问题出现在
雅虎这个项目上。雅虎创始人
杨致远曾告诉本刊:“莫瑞茨关键的本领还是看人,当年我和费罗以及后来
Google的两个创始人,还都是学生,我们自己都不会赌自己一定成功。”
但对红杉来说,这实际并不是个问题。莫瑞茨发现雅虎时,它还处在只有两个创始人的初创期,仅从两个人的天赋判断其未来成就几乎没有可能。也因此,这并不是莫瑞茨首要的考量要素。真正的问题,也是多数投资者困惑的是:如果雅虎上的全部信息都是免费的,它如何挣钱?
这最终依然取决于莫瑞茨对市场的判断。曾在《时代》周刊就职几年的他深知,广播和电视也是免费的,但它们仍能取得商业上的巨大成功,这也应是
雅虎的未来。正是他将自己看到的未来传递给
杨致远和
大卫·费罗,让一个分类信息检索页面变成了门户网站,并最终成为首个网络上的媒体帝国。
人物评价
当然,也并不是说,红杉全不在意创业者的品质。如果审视一下红杉投资组合中的创始人阵容,不难发现,虽然红杉很少寻找那些“八面玲珑”、能够解决从技术到管理的各种问题的创业者,但它最成功的项目通常由特点互补的团队构建。比如
思科的创始人是一对情侣,桑迪·勒纳是个极富攻击性、精明且意志强大的女科学家,而其男友林·博萨克性格开朗、喜欢放手管理,且有些理论主义。
雅虎的
杨致远外向、喜欢思考商业事务,费罗内向、专注于技术。而
Google的拉里·佩奇喜欢思考事情是如何发生,
谢尔盖·布林喜欢对既成事实进行改善……他们都清楚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以及另一个人所能对公司做出的贡献。而且,红杉几乎很少投资于那些有过巨大成功的创业者,而更愿意投资于那些有过挫败经历的创业者。在红杉看来,那些持续成功的人往往并不能客观认识成功的原因,很容易陷入个人英雄主义而忽视了大势、时机、他人以及运气因素。而那些失败过的人,如果依然渴望成功的话,能够更好地审视自己。比如1970年代末期的威尔夫·科瑞根,他曾在
摩托罗拉有过极好的提升过程,但他前往
仙童半导体的几年则极不顺利。当瓦伦坦再次遇见他时,他已经从错误中学习到了什么是无效的,这让他获得了红杉投资于其LSILogic公司的机会。与此相反,当乔布斯被苹果扫地出门,创办NeXT公司时,红杉反而没有对他进行投资。仅仅因为,这是一家“以复仇为目的”的公司。
这就再次回到了“赛手与赛道”的关系这一问题。就像莫瑞茨玩笑所说:“从生存几率上判断,你愿意赌天才跳下悬崖,还是赌普通人从二层跳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