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查吉尔(Don Bernard Zagier),出生于1951年6月,复旦-中植科学奖获得者,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德国马克斯·普朗克数学研究所荣休所长。
人物经历
1951年6月,唐·查吉尔出生。
1967年,获得麻省理工学院数学、物理双学士学位。
1969年,在英国牛津大学获得高等数学文凭。
1971年,在牛津大学获得哲学博士学位。
1971年—1984年,在波恩大学担任德国研究联合会协作研究中心“Approximation”科学成员。
1975年,在波恩大学获得教授资格。
1976年,成为波恩大学应用物理实验室教授。
1979年—1990年,在美国马里兰大学帕克分校担任数论教授。
1984年,成为波恩马克斯普朗克数学研究所科学成员。
1990年—1991年,在日本福冈九州大学担任教授。
1990年—2001年,在荷兰乌得勒支大学担任教授。
1992年—1993年,在日本福冈的九州大学担任教授。
1995年,成为波恩马克斯普朗克数学研究所所长。
2000年—2014年,在法国巴黎法兰西学院担任教授。
2014年,成为意大利里雅斯特国际理论物理中心杰出研究员。
2017年,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2021年,获得复旦-中植科学奖。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唐·查吉尔的主要研究方向是模形式(Modular forms),这是自守形式理论和模空间理论的交叉领域,同时在量子场论和弦理论中也有重要应用。他与Dabolkar、Murthy合作,将他与学生Zwegers等人发展的“模拟模形式”(mock modular forms)应用到黑洞的弦理论研究中;与Möller合作将模形式和拟模形式理论应用到Teichmüller曲线和平坦曲面的模空间研究中。此外,他与Garoufalidis研究了纽结的量子不变量的算术性质,证明了Kashaev不变量满足他曾基于实验发现的“量子模性”猜想的一些情形;与Frank Calegari合作,从代数K理论的类出发构造了一些代数单位,并由此出人意料地证明了Nahm关于模性和代数K理论关系的一个猜想。
他后来对微分方程的算术和拓扑性质产生兴趣。与Vasily Golyshev(他们已经合作证明了所有秩为1的Fano 3-fold满足“Gamma猜想”)及其他合作者(特别是Masha Vlasenko和Spencer Bloch)合作,研究“动机伽马函数”(Picard-Fuchs微分方程解的一种Mellin变换)与Hirzebruch型代数簇特征类之间的关系。其他方面,他与Lin Weng研究Lin Weng曾定义的有限域上曲线的“高秩zeta函数”的性质(特别是,证明了genus为1情形的黎曼猜想,目前致力于一般情形),也与T. Ibukiyama合作将他们的“高阶球多项式”理论推广到高阶球函数理论。他与Martin Möller等人(还有Di Yang和Boris Dubrovin)合作,将他们之前在模空间的组合方面(Hurwitz数、图计数、Bloch-Okounkov定理的推广等)的工作推广到新的方向。
人才培养
荣誉表彰
社会任职
人物评价
唐·查吉尔在古老的数论研究领域不断取得重要突破,更被同行称为“数学杀手”。(文汇网评)
唐·查吉尔教授在模形式和特殊函数上开展了许多影响深远的工作,解决了从拓扑、模空间到几何、数学物理等多个领域中的大量问题。(
上观新闻评)
唐·查吉尔是一位杰出的数学家,他在数论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Don Zagier is an outstanding mathematician who has made major contributions in number theory)。(马克斯·普朗克数学研究所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