哼唱歌曲
音乐领域术语
哼唱歌曲,指用简单的音符贯穿全曲的歌曲,通常歌词为重复的一两个字。
常见的哼唱歌曲
再见,警察——冯曦妤
斯卡布罗集市——莎拉·布莱曼
双童声协奏曲——Jean-Baptiste Maunier和Clémence Saint-Preux
龙女之声——樊竹青
Classicriver——约翰.列侬
我在那一角落患过伤风——冯曦妤
定义
是一种以儿童为主要对象的歌曲,曲色多半较为简单,歌词亦以浅白和富教育意义,使儿童容易明白。这类的歌曲多半反应了儿童的思想和内心世界。主要表现在内容多反映儿童的生活情趣,传播生活、生产知识等。歌词多采用比兴手法,词句音韵流畅,易于上口,曲调接近语言音调,节奏轻快,有独唱或对唱
性质
(一)内容浅显,思想单纯。
大米饭歌词孩子们随着年龄的增长,由感知到模仿,最终学会诵唱儿歌,并从中获得审美感受。但内容往往十分浅显,易为幼儿所理解,或单纯集中地描摹、叙述事件,或于简单有趣的韵语中表明普通的事理。例如,圣野的儿歌《布娃娃》:“布娃娃/不听话/喂她吃东西/不肯张嘴巴。”于天真稚气中表达了幼儿对周围生活的模仿和思考。同时,孩子们在诵唱这首歌时马上就会联想到自己吃饭的情景,懂得应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二)篇幅简短,结构单一。
幼儿对周围事物的认识还比较单纯,又限于口耳相传,因此,哼唱歌曲篇幅应当短小精巧,结构应当单纯而不复杂。一般只有短短的四句、六句、八句,当然也有较长的。就每句组成的字数看,有三言、四言、五言、七言、杂言。三字句、五字句、七字句是基本句式。短小、单纯、自然,就易学易唱。如全舒的《小青蛙》:“小青蛙/叫呱呱/捉害虫/保庄稼/我们大家都爱它。”只19个字,既描绘出青蛙鸣叫的田野图画,又告诉儿童一个常识。
(三)语言活泼,节奏明快易唱。
哼唱歌曲传播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游戏方式来实现的,所以要求其作品适宜诵唱,并能与游戏过程相配合,必须呈现出鲜明的音乐性和节奏感。幼儿好动,又处于学习语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阶段,富有音乐感、节奏明朗、生动活泼的语言可以引起幼儿的美感、愉悦感,激发他们学习语言的积极性。因此,无论是传统的还是创作的,也无论是世界上哪一个民族的,都具备合辙押韵、节奏明快易唱、语言活泼的特点。
应用
哼唱歌曲是情感教育的需要
童谣图片吟唱中,优美的旋律、和谐的节奏、真挚的情感可以给儿童以美的享受和情感熏陶。 儿童听唱儿歌既可以联络与周围人的感情,也可以使他们的情感得到抒发,从而调节他们的情绪,使其得到愉悦。其中,婴儿听了,会从和谐优美的声音中领受亲人的爱抚,从而产生情感效应,心理得到慰藉和满足。而幼儿唱,则是感情的外泄过程,并且能从中体验模仿成人的劳作和生活,验证自己的经验和记忆。
2.哼唱歌曲是启迪心智的需要
有大量的作品,都是以某方面的知识作题材,可以形象有趣地帮助认识自然界,认识社会生活,开发他们的智力,启迪引发他们的思维和想象能力。 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说,
3.哼唱歌曲是训练语言的需要
哼唱歌曲语言浅显、明快、通俗易懂、口语化,有节奏感,便于幼儿吟诵。反复吟诵,能帮助矫正发音、正确把握概念、初步认识事物,并能培养他们语言的连贯力和表达力,训练和发展思维,培养和提高他们运用语言的能力。例如,《十四和四十》这首儿歌是典型的矫正发音的,而金波的《小白兔》:“小白兔,三瓣嘴,蹦蹦跳跳四条腿儿。”则告诉幼儿小白兔的外貌特征是什么,便于幼儿区分小动物。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2-19 14:10
目录
概述
常见的哼唱歌曲
定义
性质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