哨遍·太皞司春
金代董解元词作
《哨遍·太皞司春》是金代董解元创作的词。
作品原文
哨遍
太皞司春,春工著意,和气生旸谷。十里芳菲,尽东风,丝丝柳搓金缕。渐次第,桃红杏浅,水绿山青,春涨生烟渚。九十日,光阴能几?早鸣鸠呼妇,乳燕携雏。乱花满地,任风吹、飞絮濛空有谁主?春色三分,半入池塘,半随尘土。
满地榆钱,算来难买春光住。初夏永,薰风池馆,有藤床冰簟纱厨,日转午。脱巾散发,沉李浮瓜,宝扇摇纨素。着甚消磨永日,有扫愁竹叶,侍寝青奴。霎时微雨送新凉,些少金风退残暑。韶华早,暗中归去。
作品鉴赏
以《西厢记诸宫调》而著名的董解元亦是填词的行家里手,这首《哨遍》就见称于时。况周颐在《蕙风词话》中说:“有《董哨遍》词云云,此词连情发藻,妥贴易施,体格于乐章为近。”又云:“自昔诗词之递变,大都随风会为转移。词曲之为体,诚迥乎不同。董为北曲初祖,而其所为词,与屯田有沆瀣之合,曲由词出,渊源斯在。”况周颐的这两段话,首先指出了董词的特点:“连情发藻,妥贴易施,”即与曲为近,易入乐章。其次指出了词的嬗变即“曲由词出”,北曲初祖董解元的这首《哨遍》就是一个很典型的范例。理解了况周颐的这番话,就大体把握住了董的这首词的特点:铺陈为主而较少蕴意,辞藻迭出而内涵较浅。但从别一角度来看,他又比较细腻的感受并表达出了描写对象的特征和诸般特点,给审美者以新的审美内涵。
这首词比较细致、准确地写出了从春到夏的自然变化和抒情主体的具体感受。上阕描写初春至暮春的景象变迁。首二句运用古代传说将春天拟人化。传说东方之帝名太皞,统管春事。《礼记·月令》云:“孟春之月,其帝太皞,其神句芒”。“春工”指太皞所统管的东君春神,他们着意装点山河,使万物返青生辉,使和暖之气生自日出的地方(《尚书》注云:“日出于谷而天下明,故称‘旸谷’”),故而大地春回。“十里芳菲”以下七句系描写初春景象:遍野芳菲,东风劲吹,柳垂金线,桃红杏浅,水绿山青,春水涨堤,诗人准确地抓取了一系列典型意象,酣畅淋漓地写出春色的明媚与绚丽。这七句中“柳搓金缕”中的那个“搓”字用得最好,前人只以金线、金缕形容初春柳绿的鹅黄淡绿;把金线、金缕想象为是被春风的柔掌搓出,却是董解元的独创之举。“九十日,光阴能几”以下乃慨叹流光苒荏,春色易逝。“鸣鸠呼妇”,用典新巧:《埤雅》曰:“鸠,阻则辟逐其妇,晴则呼之。语曰:天欲雨,鸠逐妇;既雨,鸠呼妇。”诗人引用此典,不但形容晴日鸟鸣之幽,主要涵义是喻春光短仲,不知不觉鸠鸟已成双逐对,乳燕也携雏而飞,怪不得眨眼间已落花满地,柳絮飘绵。“飞絮濛空有谁主”一句,造语工丽,它不仅写出柳絮任风摆布四散飘飞的零乱景象,而且自然引出“春色三分,半入池塘,半随尘土”的警词辟句,正因“濛空无主”方使春色就此匆匆逝于流水,委于黄土。数百年后曹雪芹笔下的名句“嫁与东风春不管,随尔去,任淹留”,就是在“空濛无主“的启示下展开的想象。
下阕着重描写初夏的明丽景象,甚见情趣。第一句“满地榆钱,算来难买春光住”就是一句天才的妙语,“榆钱”“难买”,诗人由“榆钱”中的“钱”字生发联想:榆钱挂树时已是春去夏来之时,因而自然想到金满地的“金钱”也难买得春光留住。“薰风池馆”之句勾勒出初夏的环境氛围,因系静态描写,比较平淡。而“脱巾散发,沉李浮瓜,宝扇摇纨素”数句却十分生动,写出了古人消夏的生活情景。“扫愁竹叶,侍寝青奴”二句用典不着痕迹,自然洒脱。“竹叶”即“竹叶青酒”。晋人张华即有“苍梧竹叶清,宜城九酝醝”之句;苏轼《饮酒》诗中即把酒喻为“应呼钩诗钩,亦号扫愁帚”。“青奴”又名竹夫人,指竹床。黄庭坚诗云:“青奴元不解梳妆,合在禅斋梦蝶床。”竹叶扫愁,青奴侍寝,二句写得语意双关,又何其诙谐风雅,用典如此纯熟精巧,可谓出神入化。最后四句“微雨送凉”,“金风退暑”暗写夏去秋来亦如春去夏来之急促匆忙。“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时光就如流水一样片刻不停,人生的年华就在这如流的岁月中匆匆消逝。一去不返——“韶华早,暗中归去”当是全词的点题之笔了。
作者简介
董解元
金代戏曲作家。名字已佚,“解元”是金、元时期对读书人的敬称。他的生卒年不详,大概成名于金章宗完颜璟在位期间(1190~1208)。元代戏曲、曲艺界尊崇其作品的“创始” 之功,对他极为推重。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9-04 00:56
目录
概述
作品原文
作品鉴赏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