哨遍·为米折腰
宋代苏轼词作
《哨遍·为米折腰》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此词檃括陶渊明归去来辞》而成,其主旨即是“归去来”,从未归以前之误、去彼来此之急写起,一直写到归来游赏之趣,田园之乐,及家人相聚之欢,最后以随缘自适作结。全词写得周到而浑成,虽是檃括前人文章,但抒写自己的怀抱并自成妙境,实际上也是一种艺术创造。
作品原文
哨遍
陶渊明赋《归去来》,有其词而无其声。余治东坡1,筑雪堂于上。人俱笑其陋,独鄱阳董毅夫过而悦之2,有卜邻之意3。乃取《归去来》词,稍加檃括4,使就声律,以遗毅夫。 使家童歌之,时相从于东坡,释耒而和之5,扣牛角而为之节6,不亦乐乎?
为米折腰,因酒弃家,口体交相累7。归去来,谁不遣君归。觉从前皆非今是。露未晞8。征夫指予归路9,门前笑语喧童稚10。嗟旧菊都荒11,新松暗老,吾年今已如此。但小窗容膝闭柴扉12。策杖看孤云暮鸿飞13。云出无心,鸟倦知还,本非有意。
噫!归去来兮。我今忘我兼忘世。亲戚无浪语14,琴书中有真味。步翠麓崎岖15,泛溪窈窕16,涓涓暗谷流春水。观草木欣荣,幽人自感17,吾生行且休矣。念寓形宇内复几时。不自觉皇皇欲何之18?委吾心、去留谁计。神仙知在何处?富贵非吾志。但知临水登山啸咏,自引壶觞自醉19。此生天命更何疑。且乘流、遇坎还止20。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白话译文
陶渊明写《归去来兮辞》,文章有词句而没有配声律。我在东坡置地之后,在坡上面建筑了雪堂。人们都笑话雪堂简陋,只有鄱阳人董毅夫过访觉得很喜欢,并有为邻的打算。于是拿来取《归去来兮辞》,稍微加以檃括,使它符合声律,用以赠送给董毅夫。 让家中僮仆歌唱,当时僮仆跟随我在东坡上,我放下农具与他唱和,敲击牛角为他打节拍,不是很快乐吗?
为了生存而委屈自己,为了追求而离开家庭,身体和内心都已疲惫不堪。回去吧,谁不想我回家呢。我感到从前的生活都不是现在所期盼的。路旁白露尚未干。行人指给我回家的路,门前有嬉笑的孩童。曾经种植的菊田已经荒芜,原先年轻的松树已经悄悄衰老,不得不感叹我如今已和它们一样。只有小窗容我驻足,关紧了院子的大门。拿起拐杖到窗前看风高云淡,暮鸟归巢。云飞天空,本没有心思,暮鸟归巢,也只是本能。
哎呀!回归乡下了。我忘却了自己,也忘却了世界。亲戚之间已经无话可谈,只有音乐和文学才能带来真正的快乐。在翠绿的山里崎岖的小路上散步,叮咚的小溪与我为伴,暗谷里同样有着春的希望。看见草木是何等繁盛,感叹说生命也该在这里结束吧。自家的破房能算哪一类呢?为什么要担惊受怕不可终日?收敛自己的心思,不管门外的变化。神仙只会在哪里呢?至少不是对富贵的渴求。只用在水岸在山巅自在地高呼,用壶中的美酒来超脱自己。这不就是神仙一样自在的天命么?像水一样前进,遇到坎就停下。
创作背景
此词作于苏轼贬官黄州时期,其题序交待了创作背景,有个叫董毅夫的人罢官东川,归鄱阳,途经黄州,与苏轼相聚多日,董毅夫离去时,苏轼作此词相赠。苏轼有《与朱康叔》云:“旧好诵陶潜《归去来》,常患其不入音律,近辄微加增损,作《般涉调·哨遍》,虽微改其词,而不改其意,请以《文选》及本传考之,方知字字皆非创入也。”
作品鉴赏
整体赏析
此词檃括陶渊明《归去来辞》而成。檃括,就是就原有的文章加以剪裁改写。此词仅微改《归去来辞》语句,不改其意,使之符合声律。
此词主旨即是“归去来”。苏轼之爱陶渊明,在于欣赏他的弃官归隐。苏轼在仕途中挫伤累累,太需要解脱,“归去来”便是他抚慰心灵的最佳方法,逃避现实的最佳途径。全词从未归以前之误、去彼来此之急写起,一直写到归来游赏之趣,田园之乐,及家人相聚之欢,最后以随缘自适作结,写得周到而浑成。尽管词意全系出自《归去来辞》,但抒写的是自己的怀抱,与胸中无此境界,徒以檃括为趣不同。
陶渊明《归去来辞》的文字,可说非常精练,没有一句废话。在这种情况下要加以檃括,有著相当高的难度,非一般人能为之。苏轼檃括此作的高妙处,在他融合了《归去来辞》的“序”与“正文”的精旨。譬如,《哨遍》的首句“为米折腰”,概括了陶渊明史传的可靠记载;次句“因酒弃家”,凝缩了“序”文的“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等语;第三句“口体相交累”,从“序”一下过渡至“正文”,除了味道不变,甚至还有导入主境的妙效。所以说,苏轼改写《归去来辞》,实际是一种艺术创造。
名家点评
宋代张炎词源》卷下:“东坡词如《水龙吟》咏杨花、咏闻笛,又如《过秦楼》《洞仙歌》《卜算子》等作,皆清丽舒徐,高出人表。《哨遍》一曲,檃括《归去来辞》,更是精妙,周、秦诸人所不能到。”
明代杨慎评本《草堂诗余》:“《醉翁亭》《赤壁前后赋》,当时俱檃括为词,俱泊然无味,独东坡《归去词》特胜,不特其音律之谐也。”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宋代文学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苏洵长子。嘉祐二年(1057年)进士。累除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端明殿学士、礼部尚书。曾通判杭州,知密州、徐州、湖州、颖州等。元丰三年(1080年)以谤新法贬谪黄州。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宋徽宗立,赦还。卒于常州。追谥文忠。博学多才,善文,工诗词,书画俱佳。于词“豪放,不喜剪裁以就声律”,题材丰富,意境开阔,突破晚唐五代和宋初以来“词为艳科”的传统樊篱,以诗为词,开创豪放清旷一派,对后世产生巨大影响。有《东坡七集》《东坡词》等。
参考资料
哨遍(为米折腰).龙榆生先生纪念网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1-30 17:06
目录
概述
作品原文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