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希树
持久性数据结构
在计算机科学中,哈希树又称为默克尔树(Merkle Tree),是一种持久性数据结构,可用于实现集合和映射,旨在替换纯函数式编程中的哈希表。 在其基本形式中,哈希树在trie中存储其键的哈希值(被视为位串),其中实际键和(可选)值存储在trie的“最终”节点中。
介绍
在将一个数进行哈希的时候,我曾经写过关于哈希的这么些东西:对于数,当一个质数不够用的时候,可以加上第二个质数,用两个mod来确定该数据在库中的位置。那么这里需要简单的解释一下,对于一个质数x,它的mod有[ 0 .. x - 1 ] x种;所以对于两个质数x和y,能存储的无一重复的数据有 x*y 个,其实也就是开一个x*y的二维数组。但是当数据极其多时,用两个质数去mod显然也是有不够的时候,就还要再加一个。为了便于查找,选取最小的十个质数,也就是2,3,5,7,11,13,17,23,29,31来mod,能包括的数就有10555815270个,已经远超出longint了。就是说,如果我开一个十维数组,那么取到一个数的效率就是O( 1 )!但是那样显然太浪费空间了,就可以用到树。
同一节点中的子节点,从左到右代表不同的余数结果。例如:第二层节点下有三个子节点。那么从左到右分别代表:除3余0,除3余1和除3余2。
对质数的余数决定了处理的路径。例如:某个数来到第二层子节点,那么它要做取余操作,然后再决定从哪个子节点向下搜寻。如果这个数是12那么它需要从第一个子节点向下搜索;如果这个数是7那么它需要从第二个子节点向下搜索;如果这个数是32那么它需要从第三个子节点向下搜索。这就是一个哈希树了。
哈希树的建立
选择质数分辨算法来建立一棵哈希树。选择从2开始的连续质数来建立一个十层的哈希树。第一层结点为根结点,根结点下有2个结点;第二层的每个结点下有3个结点;依此类推,即每层结点的子节点数目为连续的质数。到第十层,每个结点下有29个结点。同一结点中的子结点,从左到右代表不同的余数结果。例如:第二层结点下有三个子节点。那么从左到右分别代表:除3余0,除3余1,除3余2.对质数进行取余操作得到的余数决定了处理的路径。
以随机的10个数的插入为例,来图解HashTree的插入过程。如图2。
其实也可以把所有的键-值节点放在哈希树的第10层叶节点处,这第10层的满节点数就包含了所有的整数个数,但是如果这样处理的话,所有的非叶子节点作为键-值节点的索引,这样使树结构庞大,浪费空间。
查找
哈希树的节点查找过程和节点插入过程类似,就是对关键字用质数序列取余,根据余数确定下一节点的分叉路径,直到找到目标节点。
如最小”哈希树(HashTree)在从4G个对象中找出所匹配的对象,比较次数不超过10次。也就是说:最多属于O(10)。在实际应用中,调整了质数的范围,使得比较次数一般不超过5次。也就是说:最多属于O(5)。因此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在时间和空间上寻求一个平衡点。
删除
哈希树的节点删除过程也很简单,哈希树在删除的时候,并不做任何结构调整。
只是先查到到要删除的节点,然后把此节点的“占位标记”置为false即可(即表示此节点为空节点,但并不进行物理删除)。
优点
1、结构简单
从哈希树的结构来说,非常的简单。每层节点的子节点个数为连续的质数。子节点可以随时创建。因此哈希树的结构是动态的,也不像某些哈希算法那样需要长时间的初始化过程。哈希树也没有必要为不存在的关键字提前分配空间。
需要注意的是哈希树是一个单向增加的结构,即随着所需要存储的数据量增加而增大。即使数据量减少到原来的数量,但是哈希树的总节点数不会减少。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避免结构的调整带来的额外消耗。
2、查找迅速
从算法过程我们可以看出,对于整数,哈希树层级最多能增加到10。因此最多只需要十次取余和比较操作,就可以知道这个对象是否存在。这个在算法逻辑上决定了哈希树的优越性。
一般的树状结构,往往随着层次和层次中节点数的增加而导致更多的比较操作。操作次数可以说无法准确确定上限。而哈希树的查找次数和元素个数没有关系。如果元素的连续关键字总个数在计算机的整数(32bit)所能表达的最大范围内,那么比较次数就最多不会超过10次,通常低于这个数值。
3、结构不变
从删除算法中可以看出,哈希树在删除的时候,并不做任何结构调整。这个也是它的一个非常好的优点。常规树结构在增加元素和删除元素的时候都要做一定的结构调整,否则他们将可能退化为链表结构,而导致查找效率的降低。哈希树采取的是一种“见缝插针”的算法,从来不用担心退化的问题,也不必为优化结构而采取额外的操作,因此大大节约了操作时间。
缺点
哈希树不支持排序,没有顺序特性。如果在此基础上不做任何改进的话并试图通过遍历来实现排序,那么操作效率将远远低于其他类型的数据结构。
最新修订时间:2024-02-18 15:22
目录
概述
介绍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