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由林赛·特纳执导,
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在
英国国家剧院主演的舞台剧,被评“一部为如今躁动不安的世界量身定做的《哈姆雷特》”。近总共76晚的表演,超过10万张门票一售而空,成为伦敦史上销售最快和观看人次最高的舞台剧。
当一个国家全副武装时,一个家庭正在四分五裂。要替父报仇又要顾忌自身与国家的安全,王子哈姆雷特为无法解决眼下的困境而感到愤怒……这部莎士比亚的经典悲剧,可谓脍炙全世界人口。而当它与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这样的超级明星发生化学反应时,散发出的能量无疑是巨大的。
2015版《哈姆雷特》既是
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首度尝试
莎翁剧表演,也是他时隔四年重返戏剧舞台的作品。这版《哈姆雷特》的演出场场火爆,几乎是一票难求,不仅剧迷捧场,康伯巴奇的粉丝们更是在剧场外售票处彻夜排队。总共76晚的表演,超过10万张门票一售而空,成为伦敦史上销售最快和观看人次最高的舞台剧,并为小朋友们筹集了15万镑善款,创造多项记录。而本尼在最后一场演出谢幕的时候,也是难掩激动的心情,泪洒现场。
2015年8月卷福版《哈姆雷特》在英国最大的多功能演艺厅——巴比肯中心演出。总共10万张门票提前1年在互联网上开售,数分钟内即售罄,《伦敦标准晚报》惊叹这是“史上卖得最快的戏票”,黄牛票价更是高达近500英镑。
2015年10月15日,该剧首次通过NT Live向全英国550家影院的观众进行了现场直播,而后向欧洲、美国等大部分地区扩散。但在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国家,因时差、设备、语言等技术问题,未能实时直播,需要在英国直播之后,经过制作字幕和转播拷贝才能落地进行放映。
2015年11月22日,《哈姆雷特》NT Live版在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首都剧场、中间影院和
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同一天进行了超前点映,希望借此让国内观众在最短“时差”内看到世界上最精彩的舞台作品。这也是NT项目6月落地中国以来,带来的与英国“时差”最小的一次放映。此次《哈姆雷特》在京沪的提前点映只是对莎士比亚逝世40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的预热,2016年“英国国家剧院现场”的莎翁名剧精选单元会再次看到该剧的规律放映。
这部莎士比亚的经典悲剧,当它与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这样的超级明星发生化学反应时,散发出的能量无疑是巨大的。英国《每日电讯报》评论“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塑造了一位超炫的五星哈姆雷特”,《综艺》杂志则称“这是一部为如今躁动不安的世界量身定做的《哈姆雷特》”。
《
每日邮报》专栏作者简·莫伊尔(Jan Moir)给BC版《哈姆雷特》打出了五星评分。她在专栏评论中写到:“继《神夏》《弗兰肯斯坦》之后,本尼终于在巴比肯剧院迎来了他演艺生涯中的又一大挑战。1480行台词,渐入疯狂的表演,呈现最丑恶最卑鄙的谋杀,哈姆雷特一角可谓戏剧表演的珠穆朗玛峰,最杰出的演员也很难把控住。然而三个小时之后,当本尼大汗淋漓地站在台上谢幕时,观众们纷纷起立鼓掌,请求他能再多演一些。”
《每日电讯报》:导演Lyndsey Turner和舞美设计Es Devlin在巴比肯巨大的舞台上展现了一个奢华、伟大的哈姆雷特。舞台上,本尼迪克特和其他演员在一个宫殿般的大厅表演者这出悲剧:高雅的宝石绿墙面,华丽的水晶吊灯还有舞台右侧豪华的楼梯……这一切就好像出自画家John Singer Sargent的作品。
《
北京日报》:创作者一方面删去了原剧本中修饰性的部分华丽辞藻,另一方面改变了场幕结构,这使得剧情紧凑得如同一辆飞驰的列车,呼啸着碾平了一切可能造成磕绊的沟坎。这版《哈姆雷特》对剧本的删减,并非是大刀阔斧式的砍剁,面对经典文本时如执手术刀一般地小心翼翼,锋刃游走于皮肉之间,却丝毫不伤及作为筋骨的价值观。因此,尽管该剧的演员们已不必如吟诵十四行诗那样正襟危坐,但作品本身却呈现出近乎保守的传统气质。这种传统气质如同一个无形的玻璃陈列罩,将作品与当下时空彻底隔绝开来。
《
京华时报》:这版《哈姆雷特》最显著的构思在于现代与古典的交错融合。哈姆雷特和朋友霍拉旭、心爱的姑娘奥菲莉亚几乎都以当代造型和方式出现,其他角色则依旧保留着古典主义的造型和表演风格。母亲和叔父的婚礼、奥菲莉亚的葬礼和结尾斗剑等多个场次,都叫人感觉发生在哈姆雷特的梦境里。这种参差于是生出了潜意识层面的内涵,强化了剧作中人类在面对苦难、抉择、生死时的举步维艰。哈姆雷特的好朋友霍拉旭每次出场都背着一个大大的帆布包,好像随时要去远行,又好像刚刚回来,这种自由而随性的状态暗合了剧中哈姆雷特描述他的台词:“一个平静接受命运光临的人”。诸如此类当代化的角色设置和处理,似乎毫不费力地就割开了《哈姆雷特》的皮囊,让其中符合时下观众口味的某一部分精神释出。但是除此之外,导演依旧让其他演员以传统的面目登台,和“哈姆雷特们”彼此相对、探看,他们的关系就像人们现在在美术馆里看一张
文艺复兴时期的画作。舞台设计和视觉效果也不时露出这样的面目,下半场原本贵族的阁楼厅堂里覆盖上了一层厚厚的黑色渣滓,来体现世间万象的崩坏倾覆感。导演将之杂糅的真正目的,一边保留着对古典的顶礼崇敬,一边又秉持着制造当代美学的野心和信念,也许是另一种哈姆雷特式的犹豫不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