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尔生·莱孚·哈励逊(TILISON·L.HAR—RISON,1888年~1947年),加拿大安大略省蒂尔森堡市人。毕业于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和阿尔伯特大学,是一位著名的外科医生和国际主义和平战士。1945年始任联合国善后救济署卫生组军医。
人物生平
铁尔生·莱孚·哈励逊(TILISON·L.HAR—RISON,1888年~1947年),加拿大安大略省蒂尔森堡市人。毕业于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和阿尔伯特大学,是一位著名的外科医生和国际主义和平战士。民国元年(1912年)来到中国广州,投身于孙中山先生领导的民主主义革命。翌年参加墨西哥班邱·维拉暴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先在加拿大陆军服务,后到法国参加沙眼和癫痫病防治工作。20世纪30年代初再次到中国上海、天津行医。抗日战争时期参加中国红十字会,在新四军从事医疗救济工作。后在香港参加英国海军。1945年始任联合国善后救济署卫生组军医。
1946年4月,赴北平筹备援助解放区的医药物资,受到北平军调处叶剑英、黄华的亲切接见。同年8月31日,押送医药前往邯郸,一路遭到国民党军队的盘查刁难和围追堵截。9月5日抵达邯郸,受到晋冀鲁豫解放区邓小平、薄一波等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哈励逊大夫在邯郸视察了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第七分院和医学院,对解放区缺医少药的严重情况非常焦虑,遂返回上海向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等国际组织汇报情况。当年12月4日,受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等国际组织委托,将40吨医药物资和20吨纺织品由上海乘火车押送邯郸。他冲破沿途国民党军队的刁难阻挠,19日到达开封时已身染重病。为防止再发生意外,他改用13部汽车运输,又因连连受阻而改为牛车,沿田间小路绕道前进,一路受尽疾病、疲劳和风雪折磨,在同伴搀扶下终于将一批物资安全运到邯郸,及时装备了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第七分院。为争取时间给解放区军民再作贡献,哈励逊不顾大家劝阻带病回返开封,继续护送装有大批物资的卡车队伍来邯郸。当再次送药绕道山东省阳谷县张秋镇时病情急转恶化,不幸于1月10日逝世于张秋镇天主教堂。该镇西门村农会怀着十分悲痛的心情按当地风俗将哈励逊大夫安葬于河南开封。
后世纪念
1947年2月7日,中国解放区救济总会、中国福利基金会、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等机构在上海新亚饭店隆重举行哈励逊逝世纪念会。中国福利基金会主席宋庆龄出席了纪念会。中国解放区救济总会驻沪代表林仲在会上郑重宣布:为纪念哈励逊大夫,将晋冀鲁豫军区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第七分院命名为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将北方医学院命名为哈励逊医学院。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几经辗转,在1962年衡水专区复置时由石家庄市迁往衡水扩建为衡水地区医院。为了纪念和发扬哈励逊的国际主义精神,衡水地区医院于1987年9月5日复名为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1998年10月27日,衡水市与哈励逊大夫的故乡—加拿大安大略省蒂尔森堡市正式结为友好城市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