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透翅天蛾(学名:Cephonodes hylas)是
节肢动物门有翅亚纲鳞翅目天蛾科动物。是寄主于药用植物黄栀子及茵草科植物、咖啡、花椒树等的天蛾科昆虫。隶属于天蛾科,透翅天蛾属。分布在山西、安徽、江西、湖南、湖北、四川、福建、广西、云南、台湾等省。幼虫取食寄主叶片,受害重的只残留主脉和叶柄,有时把花蕾、嫩枝食光,造成光秆或枯死。
形态特征
卵和幼虫
卵长1-1.3mm,球形,鲜绿色至黄绿色。末龄幼虫体长52-65mm,浅绿色。头部椭圆形。
前胸背板具颗粒状突起,各节具沟纹8条。亚气门线白色,其上生黑纹;气门上线、气门下线黑色,围住气门;气门线浅绿色。第8腹节具1尾角。
蛹
长25-38mm,红棕色,后胸背中线各生l条尖端相对的突起线,腹部各节前缘具细刻点,臀棘三角形,黑色。
成虫
翅长20-34mm。胸部背面黄绿色,腹面白色;腹部前端草青,中部紫红,后部杏黄色,尾部毛丛黑色;腹部腹面黑色,第5、6节两侧有白斑;触角黑色,前半部粗大,端部尖而曲;翅透明,脉棕黑色,基部草绿,顶角黑色;后翅内缘至后角有浓绿色鳞毛。
雄性外生殖器上的钩形突呈倒足形,顶端尖,向前上方伸出;背兜椭圆形;颚形突圈带形;囊突大半圆形;抱器左右不对称,平板型有毛丛;抱器腹突臂形,中间细,前半膨大,顶端边有齿,下方有带齿的海绵状骨化片;阳茎端粗壮、两侧有舌状突;内阳茎外翻呈膜质球状胞。较细,骨化强,似矛头状,一侧有一钝齿,顶端光滑。在云南西双版纳一年发生三代,以蛹在浅土内薄茧中过冬,来年4月下旬过冬蛹羽化为第1代成虫,第2、3代成虫分别于7月及10月间出现。成虫白天活动,飞翔时有嗡嗡声,雌虫产卵于叶面上,每叶1-3粒,每雌平均产卵200余粒。
生活习性
1年生2-5代,以蛹在土中越冬。
江西1年生5代,每年5月上旬至5月中旬越冬蛹羽化为成虫后交配、产卵。1代发生在5月中旬至6月下旬,2代为6月中旬至7月下旬,3代为7月上旬至8月下旬,4代8月上旬至9月下旬,5代9月中下旬,老熟幼虫在10月下旬后化蛹。该虫多把卵产在寄主嫩叶两面或嫩茎上,每雌产卵200粒左右。幼虫多在夜间孵化,昼夜取食,老熟后体变成暗红色,从植株上爬下,入土化蛹羽化或越冬。
它是白天活动的蛾类之一,喜欢快速振动着透明的翅膀在都市庭院的花间穿行,吸花蜜时靠翅膀悬停空中,尾部鳞毛展开,如同鸟的尾羽,加上颇似鸟类的形体,常常被误认为蜂鸟。”
咖啡透翅天蛾的成虫喜欢吸食花蜜,但它的幼虫主要以啃药用植物的叶片为生,有时会把花蕾、嫩枝都吃光,所以它其实是个害虫。
分布范围
安徽、江西、湖南、湖北、四川、福建、广西、云南、台湾等地有分布。中国之外分布于日本,印度,缅甸,斯里兰卡,大洋洲。
为害栀子花、大叶黄杨、咖啡等植物。
发生规律
上海地区1年发生4代,以蛹在土中越冬,次年4月下旬成虫羽化,第二至第四代成虫分别出现在6、8、10月份,成虫羽化后约10小时交尾产卵,卵期3-5d。幼虫期约45d。
天敌
幼虫期天敌有
质型多角体病毒、白僵菌、细菌以及姬蜂两种。咖啡透翅天蛾质型多角体病毒感染力较强,第3、4代幼虫常因病毒流行而虫口显著下降。另据文献记载,幼虫期天敌有蝇虎一种,它对捕食初龄幼虫有一定作用。卵期有寄生蜂。
防治方法
(1)秋冬或早春及时翻耕,把蛹翻出或深埋土中,使蛹被天敌食害或不能羽化出土。幼虫为害期进行人工捕杀。
(2)提倡喷每克含活孢子数100亿的
苏云金杆菌500-800倍液,不仅防效优异,还可保护天敌。
(3)必要时喷洒90%晶体
敌百虫1000倍液或50%
敌敌畏乳油1500倍液、20%氰戊菊酪乳油2000-2500倍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