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雨
李世民诗作
《咏雨》是唐代诗人李世民组诗作品。第一首诗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春雨体物精微,细腻生动,绘声绘形。别具风韵的咏雨诗。第二首诗写唐太宗看到这场“梅雨”有利于农作物的收成时,非常高兴。
作品原文
咏雨二首
其一
罩云(1)飘远岫(2),喷雨(3)泛长河。低飞昏岭腹(4),斜足(5)洒岩阿(6)。
泫丛(7)珠缔叶(8),起溜(9)镜图波。濛柳添丝密,含吹(10)织空罗。
其二
和气(11)吹绿(12)野(13),梅雨(14)洒芳田。新流添旧涧,宿雾(15)足(16)朝烟(17)。
雁湿行无次,花沾色(18)更鲜(19)。对此欣登岁(20),披襟(21)弄五弦(22)。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1)“罩云”:的意思就是笼罩在天空中的乌云。
(2)“远岫”是指远处的峰峦。
(4)“岭腹”:即半山腰。
(5)”斜足“:斜脚。
(6)“岩阿”:是指山的曲折处。
(7)泫丛”:的意思是“一串串下滴的水珠”。
(8)“缔叶”是说“(雨滴)结在树叶上”。
(9)“起溜”是指河水泛起了一阵阵涟漪。
(10)“含吹”这两个字是唐代才有的词,见于唐代的诗文中,它的本意就是“风吹”。
(11)“和气”,古人认为天地间阴气与阳气交合而成之气。
(12)“绿”绿色。
(13)“野”田野。
(14)“梅雨”本指初夏产生的阴雨天气。因时值梅子黄熟,故亦称黄梅天。
(15)“宿雾”即“夜雾”。
(17)“朝烟”指早晨的炊烟。
(19)”更鲜“更加鲜艳。
(20)“登岁”指丰年。
(21)“披襟”本谓敞开衣襟,本诗比喻心怀舒畅。
(22)“五弦”为古代乐器名。
白话译文
其一
笼罩在天空中的乌云飘去远处的峰峦,下雨涨水河。低飞昏半山腰,斜山的曲折处。一串串下滴的水珠结在树叶上,河水泛起了一阵阵涟漪像镜子,濛柳加丝密,风吹织空罗
其二
阴阳混合之气吹着绿色的田野,梅雨洒在稻田里。新流加旧涧,夜雾值得早上的烟。雁潮湿出行没有顺序,花加上颜色,对这丰收之年我感到非常高兴,披露着衣襟玩弄着五弦。
创作背景
唐太宗每年都要参加春耕的大典,而且还常常亲耕于籍田,常去籍田中查看年景,决不因其他政事而耽误农时。中国古代有一句农谚说:“春雨贵如油”;因此,唐太宗看到这场“梅雨”有利于农作物的收成时,非常高兴的写了这首诗
作品鉴赏
其一
通过笔者的讲解,大家可以发现,唐太宗写的这首诗,每一句就如一段动画,而整首诗又构成了一幅远近景色结合的动态的“山雨飘洒图”。各位读者可以看看本文所配的图片,这张图片用“珠缔叶”三个字就说明了,而“泫丛(一串串雨滴如珍珠般滴下)”的动态景象却看不到。换一句话说,笔者所找到的这张图片只是“泫丛珠缔叶”这个动画片中的一个画面。
这首诗还有一个写作特点是每句都包含了一个动词的片语,这些片语是 罩云、喷雨、低飞、斜足、泫从、起溜、濛柳、含吹。这八个词把雨写活了,就好像是施雨龙王、推云童子、布风婆婆等天神在天上操控的那样。现在有些人不相信有神的存在,认为下雨是自然现象,其实就笔者个人在很浅的层次上所见,所谓的“自然”其实是不存在的,神在控制着一切。请各位读者权且相信有施雨龙王、推云童子、布风婆婆等天神的存在,并重新读一下这首诗,可能您会发现对诗的意境的理解和您刚开始读的时候不一样了。也许您会发现,万事万物在唐太宗的笔下都是活的,都是有生命的。也就是把大自然的神韵通过诗的形式描写出来了。
其二
中国古代的皇帝都特别看重农业。新旧《唐书》及《贞观政要》中均记载了唐太宗非常关心农业的事迹。
此诗前六句均写景物,用词生动且令人感觉诗中所描述的景象栩栩如生。尾联为抒发个人的情感。此诗还有一个艺术特点是每一句都流露出对这场及时雨的喜悦之情,但却通篇不用一个“喜”字。
这两诗除了尾联外,其余的联句都采用对仗的方式来写,不仅对仗工整,且音律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在描写景物方面,把大自然的神韵通过诗句体现出来。笔者认为,古代名家写诗的技巧和方法,有时很难用几句话把它都讲明了,但往往我们在仔细赏读过后,常能意会出其中的神韵,并且有如饮甘泉的感觉。
作者简介
李世民,唐太宗李世民,是唐朝第二位皇帝,他名字的意思是“济世安民”。汉族,陇西成纪人,祖籍赵郡隆庆政治家军事家书法家诗人。即位为帝后,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努力学习文治天下,成功转型为中国史上最出名的政治家明君之一。唐太宗开创了历史上的“贞观之治”,经过主动消灭各地割据势力,虚心纳谏、在国内厉行节约、使百姓休养生息,终于使得社会出现了国泰民安的局面。为后来全盛的开元盛世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将中国传统农业社会推向鼎盛时期。
参考资料
全唐诗卷001.古典书籍在线阅读..
咏雨鉴赏.古诗文网..
最新修订时间:2024-05-09 12:21
目录
概述
作品原文
注释译文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