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诉讼当事人之间为处理和结束诉讼而达成的解决争议问题的妥协或协议;也指当事人在自愿互谅的基础上,就已经发生的争议进行协商并达成协议,自行解决争议的一种方式。一般来说,和解的结果是撤回起诉或中止诉讼而无需判决。在这种情况下,和解作为当事人之间有约束力的契约,可以防止重新提出诉讼。当事人双方也可以将和解的条款写入一个协议判决,由法院记录在卷。
定义
指诉讼当事人之间为处理和结束诉讼而达成的解决争议问题的妥协或协议;也指当事人在自愿互谅的基础上,就已经发生的争议进行协商并达成协议,自行解决争议的一种方式。一般来说,和解的结果是撤回起诉或中止诉讼而无需判决。在这种情况下,和解作为当事人之间有约束力的契约,可以防止重新提出诉讼。当事人双方也可以将和解的条款写入一个协议判决,由法院记录在卷。
法条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相关规定
第二百一十二条 【自诉和解】人民法院对自诉案件,可以进行调解;自诉人在宣告判决前,可以同被告人自行和解或者撤回自诉。本法第二百一十条第三项规定的案件不适用调解。
人民法院审理自诉案件的期限,被告人被羁押的,适用本法第二百零八条第一款、第二款的规定;未被羁押的,应当在受理后六个月以内宣判。
第二百二十三条 【未和解程序使用】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适用速裁程序:
1、被告人是盲、聋、哑人,或者是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的;
2、被告人是未成年人的;
3、案件有重大社会影响的;
4、共同犯罪案件中部分被告人对指控的犯罪事实、罪名、量刑建议或者适用速裁程序有异议的;
5、被告人与被害人或者其法定代理人没有就附带民事诉讼赔偿等事项达成调解或者和解协议的;
6、其他不宜适用速裁程序审理的。
第二百八十八条 【公诉案件和解】下列公诉案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真诚悔罪,通过向被害人赔偿损失、赔礼道歉等方式获得被害人谅解,被害人自愿和解的,双方当事人可以和解:
1、因民间纠纷引起,涉嫌
刑法分则第四章、第五章规定的犯罪案件,可能判处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
2、除渎职犯罪以外的可能判处七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过失犯罪案件。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五年以内曾经故意犯罪的,不适用本章规定的程序。
第二百八十九条 【和解协议书】双方当事人和解的,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应当听取当事人和其他有关人员的意见,对和解的自愿性、合法性进行审查,并主持制作和解协议书。
第二百九十条 【和解对量刑的影响】对于达成和解协议的案件,公安机关可以向人民检察院提出从宽处理的建议。人民检察院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从宽处罚的建议;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可以作出不起诉的决定。人民法院可以依法对被告人从宽处罚。
相关司法解释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印发《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当事人达成和解的轻微刑事案件的若干意见》的通知》
关于适用范围和条件:
对于依法可能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单处罚金的刑事公诉案件,可以适用本意见。
上述范围内的刑事案件必须同时符合下列条件:
1.属于侵害特定被害人的故意犯罪或者有直接被害人的过失犯罪;
2.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
3.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真诚认罪,并且已经切实履行和解协议。对于和解协议不能即时履行的,已经提供有效担保或者调解协议经人民法院确认;
4.当事人双方就赔偿损失、恢复原状、赔礼道歉、精神抚慰等事项达成和解;
5.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亲属明确表示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予以谅解,要求或者同意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依法从宽处理。
以下案件不适用本意见:
1.严重侵害国家、社会公共利益,严重危害公共安全或者危害社会公共秩序的犯罪案件;
2.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案件;
3.侵害不特定多数人合法权益的犯罪案件。
关于当事人达成和解的途径与检调对接:
当事人双方的和解,包括当事人双方自行达成和解,也包括经人民调解委员会、基层自治组织、当事人所在单位或者同事、亲友等组织或者个人调解后达成和解。
人民检察院应当与人民调解组织积极沟通、密切配合,建立工作衔接机制,及时告知双方当事人申请委托人民调解的权利、申请方法和操作程序以及达成调解协议后的案件处理方式,支持配合人民调解组织的工作。
人民检察院对于符合本意见适用范围和条件的下列案件,可以建议当事人进行和解,并告知相应的权利义务,必要时可以提供法律咨询:
l.由公安机关立案侦查的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条第二项规定的案件;
2.未成年人、在校学生犯罪的轻微刑事案件;
3.七十周岁以上老年人犯罪的轻微刑事案件。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或者其亲友、辩护人以暴力、威胁、欺骗或者其他非法方法强迫、引诱被害人和解,或者在协议履行完毕之后威胁、报复被害人的,不适用有关不捕不诉的规定,已经作出不逮捕或者不起诉决定的,人民检察院应当撤销原决定,依法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逮捕或者提起公诉。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或者其亲友、辩护人实施前款行为情节严重的,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关于检察机关对当事人达成和解案件的处理:
对于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的案件,符合本意见规定的适用范围和条件的.应当作为无逮捕必要的重要因素予以考虑,一般可以作出不批准逮捕的决定;已经批准逮捕,公安机关变更强制措施通知人民检察院的,应当依法实行监督;审查起诉阶段,在不妨碍诉讼顺利进行的前提下,可以依法变更强制措施。
对于公安机关立案侦查并移送审查起诉的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条第二项规定的轻微刑事案件,符合本意见规定的适用范围和条件的,一般可以决定不起诉。
对于其他轻微刑事案件,符合本意见规定的适用范围和条件的,作为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刑罚的重要因素予以考虑,一般可以决定不起诉。对于依法必须提起公诉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在法定幅度范围内从宽处理的量刑建议。
对被不起诉人需要给予行政处罚、行政处分或者需要没收其违法所得的,应当提出检察意见,移送有关主管机关处理。
对于当事人双方达成和解、决定不起诉的案件,在宣布不起诉决定前应当再次听取双方当事人对和解的意见,并且查明犯罪嫌疑人是否真诚悔罪、和解协议是否履行或者为协议履行提供有效担保或者调解协议经人民法院确认。
对于依法可能判处三年以上有期徒刑刑罚的案件,当事人双方达成和解协议的,在提起公诉时,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在法定幅度范围内从宽处理的量刑建议。对于情节特别恶劣,社会危害特别严重的犯罪,除了考虑和解因素,还应注重发挥刑法的教育和预防作用。
常见问题
自诉案件可否调解?可否和解?
人民法院对自诉案件,可以进行调解;自诉人在宣告判决前,可以同被告人自行和解或者撤回自诉。但被害人对有证据证明对被告人侵犯自己人身、财产权利的行为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而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不予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案件提起自诉的,不适用调解。
哪些公诉案件可以通过当事人和解来解决?
下列公诉案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真诚悔罪,通过向被害人赔偿损失、赔礼道歉等方式获得被害人谅解,被害人自愿和解的,双方当事人可以和解
(1)因民间纠纷引起,涉嫌刑法分则第四章、第五章规定的犯罪案件,可能判处3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
(2)除渎职犯罪以外的可能判处7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过失犯罪案件。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5年以内曾经故意犯罪的,不适用当事人和解的公诉案件诉讼程序。
双方当事人和解的,办案机关如何处理?
双方当事人和解的,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应当听取当事人和其他有关人员的意见,对和解的自愿性、合法性进行审查,并主持制作和解协议书。
对于达成和解协议的案件,公安机关可以向人民检察院提出从宽处理的建议。人民检察院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从宽处罚的建议;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可以作出不起诉的决定。人民法院可以依法对被告人从宽处罚。
实践热点
自诉案件什么时候可以提出和解?
判决宣告前,自诉案件的当事人可以自行和解,自诉人可以撤回自诉。
人民法院经审查,认为和解、撤回自诉确属自愿的,应当裁定准许;认为系被强迫、威吓等,并非出于自愿的,不予准许。
自诉案件和解撤诉后案件如何处理?
裁定准许撤诉或者当事人自行和解的自诉案件,被告人被采取强制措施的,人民法院应当立即解除。
公诉案件法院可以安排和解吗?
对符合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七十七条规定的公诉案件,事实清楚、证据充分的,人民法院应当告知当事人可以自行和解;当事人提出申请的,人民法院可以主持双方当事人协商以达成和解。
根据案件情况,人民法院可以邀请人民调解员、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当事人亲友等参与促成双方当事人和解。
被害人死亡,亲属可以代为和解吗?
符合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七十七条规定的公诉案件,被害人死亡的,其近亲属可以与被告人和解。近亲属有多人的,达成和解协议,应当经处于同一继承顺序的所有近亲属同意。
被害人系无行为能力或者限制行为能力人的,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可以代为和解。
被告人亲属可以代为和解吗?
被告人的近亲属经被告人同意,可以代为和解。
被告人系限制行为能力人的,其法定代理人可以代为和解。
被告人的法定代理人、近亲属依照前两款规定代为和解的,和解协议约定的赔礼道歉等事项,应当由被告人本人履行。
和解协议书由谁制作?
对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主持制作的和解协议书,当事人提出异议的,人民法院应当审查。经审查,和解自愿、合法的,予以确认,无需重新制作和解协议书;和解不具有自愿性、合法性的,应当认定无效。和解协议被认定无效后,双方当事人重新达成和解的,人民法院应当主持制作新的和解协议书。
和解协议书包含哪些内容?
和解协议书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1、被告人承认自己所犯罪行,对犯罪事实没有异议,并真诚悔罪;
2、被告人通过向被害人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方式获得被害人谅解;涉及赔偿损失的,应当写明赔偿的数额、方式等;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由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撤回附带民事诉讼;
3、被害人自愿和解,请求或者同意对被告人依法从宽处罚。
和解协议书应当由双方当事人和审判人员签名,但不加盖人民法院印章。
和解协议书一式三份,双方当事人各持一份,另一份交人民法院附卷备查。
对和解协议中的赔偿损失内容,双方当事人要求保密的,人民法院应当准许,并采取相应的保密措施。
审判期间还可以和解吗?
审判期间,双方当事人和解的,人民法院应当听取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等有关人员的意见。双方当事人在庭外达成和解的,人民法院应当通知人民检察院,并听取其意见。经审查,和解自愿、合法的,应当主持制作和解协议书。
和解协议可以反悔吗?
和解协议约定的赔偿损失内容,被告人应当在协议签署后即时履行。
和解协议已经全部履行,当事人反悔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但有证据证明和解违反自愿、合法原则的除外。
和解后还可以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吗?
双方当事人在侦查、审查起诉期间已经达成和解协议并全部履行,被害人或者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又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但有证据证明和解违反自愿、合法原则的除外。
暂时没有履行能力可以和解吗?
被害人或者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后,双方愿意和解,但被告人不能即时履行全部赔偿义务的,人民法院应当制作附带民事调解书。
和解后可以减轻处罚吗?
对达成和解协议的案件,人民法院应当对被告人从轻处罚;符合非监禁刑适用条件的,应当适用非监禁刑;判处法定最低刑仍然过重的,可以减轻处罚;综合全案认为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可以免除刑事处罚。
共同犯罪案件,部分被告人与被害人达成和解协议的,可以依法对该部分被告人从宽处罚,但应当注意全案的量刑平衡。
案例剖析
自诉和解
《最高法发布涉民生执行典型案例之一:姜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案——被执行人擅自处理法院查封财产,申请执行人提起刑事自诉,双方当庭达成和解协议并实际履行》
【案情简介】2012年3月17日,姜某驾校雇员任某驾驶驾校所有的吉A7A8xx号大型普通客车载学员于某等人,沿302国道由北向南行驶至639公里处,越过道路中心线逆向驶入路左侧,与由南向北行驶的吉J95117中型仓栅式货车相撞,致于某等人受伤。任某负事故全部责任。于某经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诊断为双侧胫腓骨粉碎性骨折、左踝关节粉碎性骨折、骨盆多发骨折、尾骨骨折、骶骨右侧骨折、腹部闭合性损伤、脾脏周围血肿、局限性腹膜炎、双肾周血肿,住院治疗37天,共发生各种费用合计287 890.52元,姜某在于某住院期间支付了104 500元,其余183 390.52元,双方未能自行解决,于某遂向农安县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拘留期间,被执行人提出和解。在法院主持下,双方达成执行和解协议,被执行人拘留被释放后一次性给付申请执行人赔偿款130 000元。被执行人姜某被释放后,未履行和解协议,农安县人民法院欲对查封其名下的两台轿车进行评估拍卖时发现已被其转卖一台,遂于2016年5月3日对其实施了第二次拘留。拘留时,姜某极不配合,声称要钱没有,要命一条。此次拘留期届满后,姜某仍拒不履行给付义务。
2016年6月28日,申请执行人于某向农安县人民法院提起自诉,要求追究被执行人姜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的刑事责任。该院经审查后于2016年7月4日立案,7月28日对姜某予以逮捕。同年8月17日公开开庭进行审理。庭审过程中,姜某认罪态度较好,主动提出和解一次性给付150 000元,并当庭履行完毕。姜某的认罪悔罪表现,取得了于某的谅解,于某当庭要求撤回自诉申请,农安县人民法院当庭准许自诉人于某撤诉,释放了被告人姜某。
【典型意义】 本案被执行人对生效判决确定的赔偿义务有能力履行而拒不履行,被施以拘留后仍不思悔改,擅自转卖法院查封财产,致使生效判决无法完全履行,应追究其刑事责任。本案以自诉方式启动追诉程序,最终促使被执行人履行了赔偿义务,取得了申请执行人的谅解。
《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5件检察听证典型案例之一:陈某故意伤害案——以听证促和解,实现案结事了人和》
【基本案情】
2019年9月17日晚,犯罪嫌疑人陈某来到江苏省南通市某区东社镇某民营家具厂车间,与其同事被害人李某因工作原因发生争吵。陈某使用一块多层板朝李某腰部捅了一下,李某使用多层板回捅。随后双方使用多层板相互扔砸。其间,李某被陈某砸中面部,左侧上颌骨及左侧颧骨骨折。经鉴定,为轻伤二级。2019年10月28日,陈某被南通市某区公安局传唤到案,如实供述了上述事实。
【听证程序】
2020年6月23日,公安机关以陈某涉嫌故意伤害罪将该案移送南通市某区检察院审查起诉。承办检察官在审查该案中发现,当事人双方系工友关系,平时关系良好。鉴于该案由民间纠纷引发,为彻底消除双方对立情绪,化解矛盾,推进司法公开,提升司法公信,南通市某区检察院决定于2020年7月17日召开公开听证会。
一是认真做好听证准备。听证会召开之前,南通市某区检察院制定详细听证方案,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3人担任听证员参与公开听证会,并提前向听证员介绍该案案情、需要听证问题以及有关法律规定。同时,确定犯罪嫌疑人陈某、被害人李某以及公安机关侦查人员作为听证会参加人,为听证会召开做好充分准备。
二是公开听证规范进行。为彰显司法透明、推进司法公正,南通市某区检察院依照《人民检察院检察听证室设置规范》设置听证会席位,通过“中国检察听证网”对本次听证会进行互联网直播,当事人所在单位同事等社会公众观看直播。听证会由院领导主持,承办检察官介绍案件事实和需要听证的问题,侦查人员与双方当事人相继发表了意见,听证员进行了充分提问与认真评议。
三是促进刑事和解。承办检察官向犯罪嫌疑人陈某释法说理,同时建议被害人李某按照相关赔偿标准提出合理的赔偿金额。陈某主动筹措赔偿款项,在检察机关见证下与李某签署和解协议。
听证员评议后发表意见,认为该案符合不起诉适用条件,可以对陈某作出相对不起诉处理决定。经审查,南通市某区检察院采纳了听证员意见,认为该案双方当事人达成刑事和解,犯罪嫌疑人陈某犯罪情节轻微,可以作不起诉处理。2020年7月20日,检察院对陈某作出相对不起诉处理决定,并及时将处理决定和相关理由告知听证员,该纠纷得以化解。
【典型意义】
检察官在听证会召开前,制定听证方案,确定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监督员、案件当事人、公安机关侦查人员等听证参加人,以保障听证程序顺利进行。经过检察官介绍案情、当事人说明情况、听证员提问评议、当事人最后陈述等听证程序,检察官从化解民间矛盾纠纷、修复受损社会关系角度出发,释法说理,把握刑事和解契机,化解了民间纠纷,消弭了信访风险,实现了案结事了人和。
刑事附带民事案件中的执行和解
《曾某犯故意杀人罪刑事附带民事部分执行案——刑事附带民事案件中的执行和解》
【案件索引】
一审:某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2009)一中刑初字第3515号(2010年10月10日)
二审:某市高级人民法院(2010)高刑终字第667号(2011年11月8日)
复核:最高人民法院(2011)刑一复11980898号(2012年1月12日)
执行:某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2012)一中执字第642号(2012年7月20日)
【基本案情】
被执行人:曾某
刑事附带民事原告人:林永某、韩阶某、夏啟某、夏某(且为以上三人代理人)
案外人:张某某(被执行人曾某之妻)、曾某某(被执行人曾某之子)
被告人曾某因工作中与其单位领导林某(女,殁年46岁)产生矛盾,遂起意杀害林某,并事先租赁了用于作案的房屋某市石景山区鲁谷大街五芳园×号,购买了绳子、电锯等作案工具。2009年3月9日20时许,曾某将林某骗至上述租房处,对林某进行殴打、捆绑,并用绳子猛勒林某的颈部,致林某机械性窒息合并颅脑损伤死亡。后曾某将林某的尸体肢解,并将大部分尸块抛至某市丰台区卢沟桥北路96号对面水渠内。被告人曾某作案后被查获归案。
【裁判结果】
某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2009)一中刑初字第3515号刑事附带民事判决书判决:
一、被告人曾某犯故意杀人罪,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二、被告人曾某赔偿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林永某、韩阶某、夏某、夏啟某丧葬费、死亡赔偿金经济损失共计人民币558982元。
三、驳回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林永某、韩阶某、夏某、夏啟某的其他诉讼请求。
某市高级人民法院(2010)高刑终字第667号刑事裁定驳回曾某的上诉,维持原审刑事部分判决。
最高人民法院(2011)刑一复11980898号刑事裁定核准某市高级人民法院(2010)高刑终字第667号维持第一审以故意杀人罪判处被告人曾某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的刑事裁定。
【执行情况】
曾某犯故意杀人罪附带民事部分执行案,某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于2012年6月12日立案执行。经查,被执行人曾某名下有房屋一套,执行法官及时查封了该房屋。该房屋170多平米,属经济适用房,由被执行人之妻张某某和5岁的儿子居住。刑事附带民事原告人申请评估、拍卖该房屋。
合议庭评议后意见是,本案应在保障被执行人曾某家属基本居住权及张某某的财产份额主张前提下依法对该房屋予以处置。执行法官告知张某某本案将处置该房屋。张某某主张该房屋属夫妻共同财产且为家庭唯一住房,不同意法院处置。谈话时,张某某几度情绪失控,反对法院处置房屋,并且表示不会配合法院执行房屋,并可能采取过激行为。随后,张某某及其儿子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五条、第二百二十七条的规定,共同向本院提出了执行异议和案外人异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执行中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的规定》第七条规定:“对于超过被执行人及其所扶养家属生活所必需的房屋和生活用品,人民法院根据申请执行人的申请,在保障被执行人及其所扶养家属最低生活标准的居住房屋和普通生活必需品后,可予以执行”。本案被执行人家属住着宽敞的大房子,却不履行民事赔偿义务,并且被执行人已无其他可供执行的财产,这对于刑事附带民事原告极不公平。而一旦执行该房屋,我院既要保障被执行人家属基本居住权,被执行人家属为妇女和儿童,属于弱势群体,又存在拒不腾房和采取过激行为的风险。
执行法官一方面准备启动评估、拍卖程序,另一方面多次约谈双方当事人,积极创造机会,争取和解解决。一起犯罪,两名死者,两个破碎且互相敌对的家庭,并且本案刑事附带民事原告人要求不和被执行人家属见面,不希望被执行人家属以电话、短信等任何方式对其家庭进行“骚扰”。执行法官只能采取“一对一”的方式单独沟通。执行法官作为“中间人”,与双方当事人耐心沟通,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积极开展和解工作。执行法官不厌其烦地向张某某解释相关法律及法院强制执行的依据,希望她积极配合;同时向刑事附带民事原告人夏某介绍本案执行难度及被执行人家属困难处境,转告被执行人家属代偿的意愿。经过多次长谈,双方当事人情绪冷静下来,增加了相互理解,也认同执行法官对案件的分析,最后都作出了适当让步,达成和解。本案被执行人曾某家属积极履行民事赔偿人民币40万元,刑事附带民事原告人也已接受,并放弃其余部分的民事赔偿,至此本案和解结案。
相关词条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和解、自诉和解、公诉和解、听证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