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芦沟桥事变前后,日本侵略者加紧进攻我国华北地区,在这种情况下,原
国立清华大学考虑撤离北京,南迁办学,并准备将农学院办在长沙。当时,从学校的财政拨款中抽出一部分基建费,选址于
湖南长沙岳麓山南麓的左家垅,建造了两栋教学楼(即“民主楼”、“和平楼”)和两栋学生宿舍(尚存一栋,即现在的学生一舍)。
1938年4月,由于日寇野蛮轰炸长沙,刚竣工不久的清华校舍未能幸免。“民主楼”屋顶被炸裂,四栋楼房外墙被敌机机枪扫射,弹痕累累,学生宿舍仅存残墙破壁。中南大地烽烟四起,清华师生只在长沙圣经学院稍作停顿后,被迫再次迁移,分三路长途艰难跋涉,远退云南昆明。
1945年抗战胜利后,长沙的清华校友对“和平楼”进行修缮和改造,成立了清华中学,1952年,高等教育部对全国高等院校进行首批院、系调整,确定由武汉大学、中山大学、湖南大学、南昌大学、广西大学、北京工业学院的地质、矿冶系(科)组建成
中南矿冶学院(中南工业大学前身),并派清华大学秘书长陈新民教授出任第一任院长,定址于长沙市岳麓山南麓的左家垅。当时,由省政府决定,将在此办学的清华中学和湖南人民革命大学迁离左家垅。清华中学并于长沙市一中。历尽沧桑的和平楼及学生宿舍等房屋移交给中南矿冶学院使用。首批到达学校的师生员工日以继夜地工作,对原有楼房进行了大修,并将两栋近教学楼分别命名为“民主楼”、“和平楼”。11月1日,来自六所高等院校的2000名师生员工汇集在民主楼后楼的礼堂内,举行了隆重的中南矿冶学院成立典礼。
2002年11月,长沙市市政府公布《长沙市近现代历史建筑(地段)保护项目》,有35处历史建筑(地段)受到重点保护,其中包括了中南大学资源生物学院和平楼和中南大学信息院民主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