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师范大学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公办高校
内蒙古师范大学(Inner Mongolia Normal University),简称内蒙古师大,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是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在边疆民族地区最早建立的高等学校,自治区重点大学,国家“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支持院校,教育部“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计划”学校。
历史沿革
内蒙古师范大学作为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在边疆民族地区最早建立的高等学校,砥砺七秩春秋,几度迁址整合,由专升本,由硕升博,不断发展壮大,唯师范之名不改、师范之责不移、师范之韵常存,勇开祖国北疆师范教育之先导,甘为新中国民族地区高等教育之前驱,在推动国家和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筑牢自治区教育发展基石、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做出了突出贡献。
学校前身
1951年11月20日,自治区人民政府决定于1952年在乌兰浩特市建设内蒙古师范学院并招生。
1954年7月,中央教育部同意并批复内蒙古自治区教育部:原内蒙古师范学院与原内蒙古师范专科学校(由张家口师专和绥远师专合并)合并为“内蒙古师范学院”。
1954年8月,学校西迁至呼和浩特市,与1953年8月由张家口师专和绥远师专合并而成的内蒙古师范专科学校合并,成为新的内蒙古师范学院。1955年,全部师生迁到新城南门外的新校园。1956年学院成立函授教育科,设汉语文、蒙语文、数学三个专业。1958年增设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五个专业的专科和本科。1959年成立函授部。1964年,学校成立附设函授大学,先后在牙克石、通辽、赤峰等地设立函授站,形成了完整的函授教育体系。1966年开始了文化大革命,内蒙古师范学院是文化大革命内蒙古自治区的“重灾户”,各方面都遭受了严重的破坏。1971年学校试点招收工农兵学员;1972年全面招收工农兵学员。1976年恢复函授教育。1978年,学校开始招收研究生。1981年,学校被确定为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正式建校
1982年更名为“内蒙古师范大学”,被列为自治区重点高校。1983年恢复内蒙古师范大学附设函授大学。1984年学校确立了“献身、求实、团结、奋进”的八字校风,以多种形式办学,扩大招生规模,加快改善办学条件,建成物理教学楼、生物楼教学楼、图书馆、学生宿舍楼等基础设施。2000年,内蒙古教育学院并入学校。2006年,学校获批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013年6月,学校入围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2015年6月,学校加入“欧亚太平洋大学合作网”(EPU)。 2017年2月,学校被确定为内蒙古自治区首家“免费定向培养师资计划”试点高校。 2021年10月,学校被列入教育部“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计划。 2022年11月,校团委荣获“全国红十字模范单位”荣誉称号。2023年5月11日,张军提名任内蒙古师范大学校长。同年12月29日,内蒙古师范大学与乌拉特中旗联合创建“北疆文化实践基地联盟”。
2024年8月25日,内蒙古师范大学召开中共党史与党建学院、未来科学与技术学院、“一带一路”学院筹建工作推进会。9月9日,内蒙古师范大学附属云谷学校揭牌仪式在和林格尔新区云谷片区举行。12月15日,内蒙古师范大学教师发展学院成立。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4年4月,学校下设26个教学机构,5所附属学校。学校开设95个本科专业(其中普通师范专业27个,职业教育师范专业21个,2023年招生专业81个),涵盖10大学科门类。
学科建设
截至2024年11月,学校拥有博士学位授予权一级学科9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硕士学位授予权一级学科26个,硕士专业学位18种;有自治区“一流拔尖培育学科”4个,有自治区重点学科和重点培育学科18个;具有硕士研究生免试推荐入学资格。
师资力量
截至2024年4月,内蒙古师范大学现有教职工2061人(不含合作办学),其中专任教师1353人,具有博士学位专任教师725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53.58%,具有正高级职称专任教师258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19.07%,具有副高级职称专任教师477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5.25%;有博士生导师126人、硕士生导师1208人,自治区级教学名师23人,国家和自治区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39人。2002年至2024年,入选及引进国家“长江学者”1人、“百千万人才工程”5人、国家“万人计划”3人、国家级青年人才5人、自治区“新世纪321人才工程”163人(次)、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5人,获自治区“草原英才”项目资助86人(次)。先后聘请包括7位两院院士和5位学部委员在内的近560位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任学校学术顾问、客座教授和兼职教授。
教学建设
截至2024年4月,学校有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1门,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点6个;有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个,自治区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个,自治区级品牌专业32个,自治区重点建设专业4个。有自治区精品课程78门,自治区级教学团队17个,自治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0个。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2个,自治区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1个。有教育部民族教育发展中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地区本科人才培养重点研究基地1个。建有国家级现代产业学院1个,自治区级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1个,获批国家级创新创业学院建设单位。
合作交流
截至2024年4月,学校已经有2个合作办学学院,并且坚持开放办学,与俄罗斯、蒙古、韩国、日本、澳大利亚、美国、白俄罗斯、英国、德国等14个国家和地区共计56所高校签署了校际友好合作协议,与国内100余个知名院校、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在俄罗斯建有孔子学院1个、蒙古国建有孔子学院1个、孔子课堂1个。学校是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单位。
录取方式
对思想政治品德考核合格、身体状况符合相关专业培养要求的考生录取时以投档分为排序成绩。
内蒙古自治区艺术类专业录取采取“分数清”录取方式,即在同一个学校志愿中,按照“分数优先”的方式安排专业,专业之间不设专业志愿级差。当考生所有专业志愿都无法满足时,对服从专业调剂的考生,调剂到其他未录取满额的专业,不服从专业调剂的投档考生,学校将予以退档处理。
内蒙古自治区非艺术类专业和内蒙古自治区以外省(自治区、直辖市)录取采用“专业志愿清”录取方式,即对在学校投档比例线上且已经投档学校的考生,按专业志愿顺序,以投档分从高分到低分排序,在专业招生计划内择优录取。当所有专业志愿都录取完毕后,对服从专业调剂的考生,根据投档分从高到低排序依次调剂到其他未录取满额的专业,不服从专业调剂的投档考生,学校将予以退档处理。
对于已投档考生,当考生录取排序成绩相同时,首先执行国家规定的相关优先录取政策;其次对文科和蒙授文科考生,依次按语文(蒙古语文甲或朝鲜语文,下同)、文科综合、外语、文科数学单科成绩择优录取;对理科和蒙授理科考生,依次按理科数学、理科综合、语文、外语单科成绩择优录取。对于艺术、体育类专业,当考生录取排序成绩相同时,依次按专业考试、语文、外语、文科数学(理科数学)、文科综合(理科综合)单科成绩择优录取。对于新高考改革省(自治区、直辖市)考生依次按照语文、外语、数学、选考科目总分成绩排序。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4年4月,学校拥有省部级科研平台58个。其中,国家民委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培育)1个,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3个,内蒙古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4个,自治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1个,自治区应用数学研究中心1个,自治区重点实验室7个,自治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自治区院士专家工作站3个,自治区众创空间1个,自治区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含培育)14个,自治区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5个,自治区高等学校协同创新中心2个,自治区高等学校工程研究中心1个,自治区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4个,自治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3个,自治区社会科学创新平台(重点实验室)1个,自治区高校新型智库1个,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1个,中国科协、教育部、科技部、国务院国资委、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家国防科工局等7部委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1个。
研究成果
截至2021年1月,内蒙古师范大学校组织申报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艺术体育类科研项目42个类别767项,共获批各级各类科研项目333项。其中,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2项、部委级科研项目12项、省厅级科研项目283项。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取得新突破,获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年度项目20项、重大项目3项、后期资助项目1项、教育科学规划项目1项、艺术科学规划项目1项,获准数量和经费连续两年居全国前列、自治区第一。
2012年至2021年,内蒙古师范大学共获得自治区科学技术奖20项。
学术资源
内蒙古师范大学图书馆是自治区最早成立的高校图书馆,由赛罕校区图书馆和盛乐校区图书馆组成,两座独立馆舍总建筑面积54255.97平方米,其中,赛罕馆11298平方米,盛乐馆42957.97平方米。两馆阅览座位4000余座。现有职工67人(在编、备案),其中,正高级3人,副高级24人,硕士学位人员48人,博士学位人员4人。
截至2023年8月31日,藏书总量288.8万册(含资料室藏书约30万册),中外文期刊1400余种,中外文数据库80余个。馆藏以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性文献为主,文理兼顾,纸电并重。其中,线装古籍6929部、12675函、80723册,含善本600余部。【清】雍正蒙古文写本《宁玛派伏藏》(369卷)《宁玛派伏藏注疏》(149卷)和《大唐六典》(30卷)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收藏民国出版文献及建国前解放区报纸合订本近5万册,另有学校名师学术成果、手稿及内蒙古地区中小学教科书专藏,自建 “内蒙古师范大学图书馆书目数据库”“内蒙古师范大学博硕士论文全文数据库”“内蒙古师范大学图书馆古籍线装图书书目数据库”等特色数据库。深入开展地方文献等特色资源的数字化和知识整序。
图书馆为大学数字图书馆国际合作计划(CADAL)成员馆、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CASHL)成员馆、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的成员馆和服务馆。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是内蒙古师范大学主办的综合性科学技术类期刊。主要刊登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教学、科研人员在基础科学、技术科学和应用科学领域的研究成果,设有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地理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科学技术史、教育信息技术、心理学等栏目。
校园文化
学校标志
学校全称为内蒙古师范大学,简称为内蒙古师大,蒙古文名称为,英文名称为INNER MONGOLIA NORMAL UNIVERSITY,英文名称缩写为IMNU。
学校徽志主体蒙古文字“ 教师”为钥匙图形的艺术体。蒙古文字代表蒙古族文化元素,象征内蒙古地域特色;“ 教师”体现学校的教师教育特色;钥匙图形喻意教师是开启人类智慧的钥匙。整体喻意“内蒙古师范大学”,体现学校的地区民族特色和教师教育特色;徽志整体为圆形,外圈蒙、汉、英三种文字围绕,体现学校严谨的教学氛围,体现各民族师生的团结和学校开放办学与国际接轨的发展思路;徽志颜色为绿色,象征着内蒙古大草原,喻意着生命、希望和活力。
学校校旗旗面为红色,旗面左上方为学校徽志,中间是学校蒙古文和中文全称。
精神文化
献身、求实、团结、奋进。
献身, 把自己的全部精力和生命献给祖国、人民或事业。 求实: 讲求实际;客观地或冷静地观察以求得对客观实际的正确认识求实精神。 团结,是由多种情感聚集在一起而产生的一种精神。 奋进:“奋”者,振作而鼓劲,“进”者,不停步,不停顿,勇往直前。
学校校歌为克凌木作词、郭德钢作曲的内蒙古师范大学校歌。
社团文化
截至2016年11月,内蒙古师范大学两个校区现有学生社团共119个。其中科技类社团18个,社团成员1880人,平均每年举办活动40余场次,覆盖学生近20000人;人文社会类社团20个,社团成员2494人,平均每年举办活动50余场次,覆盖学生近25000人;体育类社团29个,社团成员2864人,平均每年举办活动70余场次,覆盖学生25000余人;文艺类社团37个,社团成员3215人,平均每年举办活动80余场次,覆盖学生近25000余人;其他类社团15个,社团成员2134人,平均每年举办活动30余场次,覆盖学生20000余人。
校区情况
学校有赛罕校区和盛乐校区,占地总面积222.8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07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38.5亿余元,其中教学仪器设备总值8亿余元。
赛罕校区
赛罕校区是内蒙古师范大学的主校区,设施完善,风景优美,是学习生活的好地方。
盛乐校区
盛乐校区是内蒙古师范大学的分校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盛乐经济园区。
盛乐历史悠久 ,据记载,“盛乐或称盛乐古城,是拓跋鲜卑代时的北都。具体地址由年代久远而无法确定,经考古证明,位于今内蒙古自治区和林格尔县之北的和林格尔土城子遗址,为盛乐城遗址。
拓跋鲜卑迁居盛乐,由游牧民族崛起,建立代国和北魏,盛衰延续长达将近300年。自始祖拓跋力微以下,有十几位首领和皇后在盛乐去世。盛乐城延续使用时间长达一千多年,到隋朝筑起为突厥民族居住的大利城,唐朝先后改置为云中都护府、单于大都护府、振武军城。辽置振武县,金改镇。
校园环境
学习
图书馆空间规模巨大且功能齐全自习室、报刊阅览室等应有尽有。整洁利落又平易美观,是学子们最喜欢的地方之一。教学楼、各专业实训室、校内书店设施完备,让同学们能够学技能且展技能,是同学们必去“打卡”的学习宝地。
运动
偌大的操场,丰富的运动场所和设施。同学们可以选择自己所喜爱的运动,或尽情奔跑或追逐投篮,享受运动带来的快乐。
饮食
校内设有大型学生餐厅、多功能餐厅,饭菜美味可口,菜品多种多样。
住宿
排列整齐的宿舍楼,是师大学子们温馨的小家。同学们可以尽情发挥想象,将宿舍打造得温馨而舒适,充满幸福感地度过每一天。
行政管理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校友情况
所获荣誉
地图信息
参考资料
师大简介.内蒙古师范大学.
内蒙古师范大学章程.内蒙古师范大学信息公开网.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31 10:01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