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兰街道,隶属于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地处
呼兰区南部,东与
双井街道接壤,南与
建设路街道接壤,西与
兰河街道接壤,北与
兰河街道接壤。2018年末,区域面积15.1平方千米,总人口28041人。
历史沿革
清,属呼兰城。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设呼兰府。
民国二年(1913年),设呼兰县遂办呼兰县城。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属城关区。
1958年8月,设呼兰镇。
1958年9月,镇改公社。
1984年,公社改镇。
2000年,利民、腰堡2镇并入。
2004年,属呼兰区。
2004年12月,呼兰镇分为呼兰、兰河、腰堡、利民4街道。
2010年,析呼兰街道置建设路街道。
行政区划
2011年末,呼兰街道辖胜利、金街、新华、繁华、师范、新民、文化、铁东、东门、东风10个社区,伟光1个村民委员会,下设199个居民小组,7个村民小组。
2019年10月,呼兰街道下辖胜利社区、东风社区、金街社区、铁东社区、文化社区和伟光村民委员会。
地理环境
呼兰街道,地处
呼兰区南部,东与
双井街道接壤,南与
建设路街道接壤,西与
兰河街道接壤,北与兰河街道接壤。2018年末,区域面积15.1平方千米。
人口
2011年末,呼兰街道辖区总人口72947人。
2018年末,呼兰街道户籍总户数12612户,总人口28041人。
经济
2011年,呼兰街道生产粮食850吨,生猪饲养量9000头,年末存栏2600头,牛饲养量400头,年末存栏400头,家禽饲养量3万羽,生产肉类6.8吨,鲜奶830吨,畜牧业总产值810万元。
2011年,呼兰街道农民人均纯收入9300元。工业企业1家,职工160人,实现工业增加值0.6亿元,比上年增长20%。商业网点3214个,职工1.1万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亿元,比上年增长7%。财政总收入431万元,比上年增长5%。
社会事业
文体事业
2011年末,呼兰街道有艺术表演团体1个,演职人员25人,剧场50座位,年演出30场次,观众达200人次,公共图书室1个,建筑面积200平方米,藏书0.8万册。体育场地1个,体育社团1个,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16人。每年定期举办的体育活动有春季运动会、冬季运动会,70%的城市社区和100%的村安装了健身器材,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30%。
教育事业
2011年末,呼兰街道有幼儿所55所,在园幼儿2600人,专任教师440人,小学2所,在校生4600人,专任教师170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30%,初中3所,在校生0.3万人,专任教师220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普通高中3所,在校生3200人,专任教师340人,普通商等院校1所,其中省属高校1所,在校生0.1万人,成人中等专业学校1所,在校生0.1万人。
医疗卫生
2011年末,呼兰街道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3个,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均为100%。
社会保障
2011年,呼兰街道有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515户,人数2722人,支出979.9万元,比上年增长3%,月人均300元,比上年增长5%,
城市医疗救助1000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400人次,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08户,人数159人,月人均275元,比上年增长2.5%,农村五保集中供养9人,农村医疗救助45人次。
交通
呼兰街道已形成由公路运输为主的交通运输网络。2011年,222国道过境,境内长2千米,双向4车道,通往伊春。呼兰公路站为客运站,日均发送450辆客车,日客运量1.8万人次,货运汽车90辆,年货运吞吐量800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