呴沫
汉语词语
呴沫,拼音是hǒu mò,典故名,典出《庄子集释》卷三上〈内篇·大宗师〉。呴,吐口水。互相吐口水,湿润对方。用口沫互相湿润,后遂以“呴沫“喻指抚慰或救助。
词语信息
词目:呴沫
拼音:xǔ mò
注音:ㄏㄡˇ ㄇㄛˋ
解释:喻指抚慰或救助。
详细释义
典源
《庄子集释》卷三上〈内篇·大宗师〉
死生,命也(1),其有夜旦之常(2),天也。人之有所不得与(3),皆物之情也。彼特以天为父,而身犹爱之,而况其卓乎(4)!人特以有君为愈乎己(5),而身犹死之(6),而况其真乎(7)!泉涸(8),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9),相以沫(10),不如相忘于江湖。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11)。夫大块载我以形(12),劳我以生,佚我以老(13),息我以死。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死也。
注释
(1)命:这里指不可避免的、非人为的作用。
(2)常:常规,恒久不易或变化的规律。
(3)与:参与,干预。
(4)卓:特立,高超;这里实指“道”。
(5)愈:胜,超过。(6)死之:这里讲作“为之而死”,即为国君而献身。
(7)真:这里指的是“道”。一说即上段之“真人”。姑备参考。
(8)涸(hé):水干。
(9)呴(xū):张口出气。
(10)(rǔ):同“濡”,一本亦作“濡”,沾湿的意思。沫:唾沫,即口水。
(11)化:这里是熔解、混同的意思。
(12)大块:大地;这里可以理解为大自然。
(13)佚(yì):通作“逸”,闲逸的意思。
译文
死和生均非人为之力所能安排,犹如黑夜和白天交替那样永恒地变化,完全出于自然。有些事情人是不可能参与和干预的,这都是事物自身变化的实情。人们总是把天看作生命之父,而且终身爱戴它,何况那特立高超的“道”呢!人们还总认为国君是一定超越自己的,而且终身愿为国君效死,又何况应该宗为大师的“道”呢?泉水干涸了,鱼儿困在陆地上相互依偎,互相大口出气来取得一点湿气,以唾沫相互润湿,不如将过去江湖里的生活彻底忘记。与其赞誉唐尧的圣明而非议夏桀的暴虐,不如把他们都忘掉而融化混同于“道”。大地把我的形体托载,并且用生存来劳苦我,用衰老来闲适我,用死亡来安息我。所以,把我的存在看作好事的,也就因此而可以把我的死亡看作是好事。
释义
呴,吐口水。互相吐口水,湿润对方。用口沫互相湿润,后遂以“呴沫“喻指抚慰或救助。
用典示例
《梁书·任昉传》:“﹝ 刘孝标 论曰﹞故鱼以泉涸而呴沫,鸟因将死而悲鸣。”
顾起元 《客座赘语·诠俗》:“以言呴沫人,令其意靡靡焉輭也,曰水。”
顾炎武 《寄弟纾及友人江南》诗之三:“虽邻河伯居,未肯求呴沫。”
参考资料
典故 濡沫.搜韵网.
大宗师.文言汉语网.
最新修订时间:2021-12-10 13:49
目录
概述
词语信息
详细释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