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远廉(1930年12月12日—2020年5月19日),汉族,四川资中县人,1955年毕业于四川大学历史系。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研究员、著名清史专家。曾兼任
辽宁师范大学兼职教授、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兼职研究员、日本
东洋文库(1982年)外国研究员、
日本学术振兴会(1982年)外国研究员、
北京满学会副会长。
人物生平
1930年出生于四川资中。1955年毕业于四川大学历史系。
从20世纪60年代初期起,周远廉开始发表文章。1963年,《新建设》刊发与王戎笙等学者合写的《关于明末农民军“均田”口号的几个问题》一文,内中引录大量档案和其它资料,对有学者提出的“均田”实质上是“均赋”观点提出质疑,认为“均田”就是平分土地,而不是“均赋”,受到学界重视。
1977年起,周远廉以自己全部精力从事满学、清史的研究和著述,内容涉及清朝开国史、政治史、军事史、经济史、民族关系史和满族领袖人物,先后出版满学、清史专著9部(包括主编、合著)、满文老档合译1部、清代长篇历史小说数部。其中多部堪称论述该题的“第一部”著作,在学界中有良好影响。
1986年被评为研究员。
1991年春退休。
2020年5月19日,周远廉在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病逝,享年90岁。
主要影响
周远廉开创了清朝开国史研究的两种范式。其所著《清朝开国史研究》《清朝兴起史》,集中体现了他对清朝开国史研究的一些思考。在前著中,他以社会性质为纲,按照满洲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分原始社会末期(16世纪40—80年代)、奴隶社会(1587—1621)、封建社会(1621—1644)三部分,详细阐述了不同时期满洲部落及后金政权发展情况;在后著中,他从政治史的角度,撰述了满洲从部落到国家的建立历程,着重对一些历史谜案作了解答,对八旗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体制的确立等政治制度作了考证,对八旗贵族集团的形成和权力结构进行了解析,对明清几次大战的成败作了评析。两著在研究路径、研究视角方面,皆有不同,开创了清朝开国史研究的两种范式。
清入关前满洲社会的性质问题,始终是学界讨论的焦点问题。他先后撰写了《关于清代皇庄的几个问题》《从“诸申”身份的变化看入关前满族的社会性质》《关于16世纪40—80年代初建州女真和早期满族的社会性质问题》《关于满族从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问题》《入关前满族的社会性质》《关于1587—1621年满族的社会性质问题》等文章,综合考核了皇庄的建立、发展和规模,皇庄的生产方式,入关前土地所有制的演变,“诸申”身份的变化,清前期赋税和劳役制度等相关问题,认为:在努尔哈赤起兵之前,建州女真尚处于原始社会末期;从万历十五年建费阿拉城、定国政起,到天命六年间,满族处于奴隶社会发展阶段;天命六年进入辽沈地区后,满族开始从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天命十年的编庄,标志着封建农奴制上升为占居后金政权主导地位的生产关系,这一观点成为解读入关前社会性质的代表性观点。
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历史作用和阶级阶层是臧否人物的两大主要标准。90年代以来,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标准开始多元化、具体化,如生产力发展、民族统一、大一统国家构建,都成为评价历史人物的重要考量。周远廉较早突破了传统评价体系,是否顺应历史发展大势,是否符合国家和民族利益,是周远廉评价历史人物的主要标准,这为科学、客观的历史人物评价标准的形成,提供了借鉴。
历史评价
主要著作
学术著作
《清朝开国史研究》,1981年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获该省优秀图书一等奖;
《清朝兴起史》,1986年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
《清代八旗王公贵族兴衰史》(杨学琛、周远廉著),1986年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获北方十五省市优秀图书一等奖;
《清代租佃制研究》(周远廉、谢肇华著),1986年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
《皇父摄政王多尔衮全传》(周远廉、赵世瑜著),1986年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
《乾隆皇帝大传》河南人民出版社1990年出版,1995年被评为“全国畅销优秀图书”;
《中国封建王朝兴衰史》(八卷本)(任总主编,兼写第八卷《清》的三分之二),广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出版,获第十一届“中国图书奖”;
《顺治帝》,吉林文史出版社1993年出版;
《中国通史》(白寿彝先生任总主编)第十七卷、十八卷(周远廉、孙文良任分卷主编,周远廉兼写了二十五万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出版;
《清朝通史》第八卷、第九卷(第九卷为周远廉、杨学琛合著),紫禁城出版社2003年出版。
小说
《香妃入宫》,华艺出版社1993年出版;
《乾隆皇帝下江南》,北京燕山出版社1996年出版;
《天下第一清官》,河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出版。
出版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