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礼平(1915年—1945年8月13日),广东澄海人,中国著名抗日英烈、广东抗日游击队支队政委。
人物生平
周礼平,澄海樟林乡(现为汕头市澄海区东里镇东和村)人,抗日战争时期“汕青抗”的发起人和中共潮、澄、饶、汕党组织的领导人之一周礼平少时读书刻苦认真,成绩优异,待人处事机敏公正,成为班里的小首领,同学们称他为“晏子”。
1932年夏,周礼平考入汕头市大中中学。在学校进步教师和同学的影响下,周礼平的爱国主义思想迅速提高,成为抗日救亡运动中的活跃分子。
1936年上半学期,周礼平和大中进步同学林川、郑克临等组织半公开性质读书会,宣传抗日救国。同年10月,周礼平由共产党员李平介绍,参加中共领导的外围进步组织“华南人民抗日救国义勇军潮汕大队”,任小组长,在校秘密发展“义勇军”组织。并以此为核心,通过学生自治会和读书会,领导了大中的抗日进步活动。
1937年3月,他加入中国共产党,组建中共潮汕党组织恢复组织活动后的第一个学生支部,并担任中共汕头市学生支部书记。从此,汕头市的学生抗日救亡运动,就直接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更加蓬勃地开展起来。1937年8月13日,汕头青年救亡同志会成立,周礼平是该组织的发起人和起草大会宣言的负责人之一,并被选为常务理事,在汕公开领导抗日救亡活动。11月,周礼平任中共汕头市工委委员、组织部部长,负责工运工作。他深入到铁路工人中,建立党组织,胜利领导了潮汕铁路工人罢工斗争。这是中共潮汕党组织恢复活动后,党领导的第一次工人运动的胜利,对汕头市抗日救亡运动和党的政治影响都发生了积极的作用。
1938年上半年,由于开辟新地区的需要,周礼平回到家乡樟东一带做秘密工作,任中共樟东区委书记,为此后这一带的党组织和革命活动发展奠定了基础。1938年下半年,周礼平任中共潮汕中心县委职工委员会委员。汕头市沦陷后的1939年10月,周礼平任中共潮澄饶中心县委常委、敌后工作部部长,领导和指挥敌后武装斗争。1941年上半年,任敌后县委书记。同年9月,周礼平调任潮饶边县特派员,兼管整个沦陷区的敌后工作,周礼平常常领导武装小组神出鬼没打击敌伪。
1942年6月,“南委事件”发生,中共中央南方局决定潮梅地区共产党组织暂时停止活动,沦陷区的党组织也暂时停止活动。但周礼平认为国民党特务无法直接进入沦陷区破坏党组织,而沦陷区敌、伪、顽、土匪交错,情况复杂,正好利用这一混乱局面隐蔽行动。周礼平的建议得到上级批准,继续领导武装队伍活跃在敌后,抓汉奸,惩叛徒,摸敌情,缴武器,筹经费。
1944年冬,完成了处决叛徒姚铎(原“南委”秘书长)任务。1944年10月,中共潮澄饶县委重新成立,周礼平任县委书记,积极部署恢复共产党组织活动,布置建立公开武装。1945年3月,“潮汕人民抗日游击队”正式成立,与日、伪开展了艰苦顽强的斗争。周礼平成功领导了奇袭彩塘日伪警察署、智取东凤警察所、伏击日伪密侦队长方顺等战斗。从1940年至1945年这一时期,在周礼平领导下,当地的共产党组织得到保卫和发展,在经济上完成了筹款任务,在军事上配合了抗日战场,并为革命武装斗争培养了干部,积累了经验。
1945年夏,周礼平被任命为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韩江纵队第1支队政委。8月,周礼平率队驻潮揭丰边的居西溜。敌方调挺进队和洪之政、吴大柴等地方反动军队千余人,对抗日游击队进行围攻。8月17日凌晨,敌人围袭开始,在力量悬殊、万分危急的情况下,周礼平指挥队伍及时转移,并亲自率机枪班迎击敌人。激战中,几个机枪手先后中弹牺牲,周礼平仍然鼓励战士们说:“人民的战士是不怕牺牲的!为革命牺牲是光荣的!”最后,周礼平在弹雨中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年仅30岁。
周礼平故居坐落于樟林东和村。村中有三座小屋,互为犄角,构成了一个三角形的半包围院落。院里花坛葳蕤的富贵竹,秀逸的芙蓉花,簇拥着几篁修竹。一株龙眼树,巨大的树冠撑起了大半个天空。树下那几片被当作凉椅的石板,点染着这潮汕农家温馨的氛围。其中坐西朝东那一座,就是周礼平的故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