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墓,又称吴名将周公瑾之墓,古称周郎墓,位于安徽省合肥市
庐江县庐城镇晨光社区,占地8648平方米,始建于
东汉建安十五年(210年)。
历史沿革
明
正统七年(1442年),提学御史彭勖令知县黄金兰重加修葺,并立“吴名将周公瑾之墓”碑碣。
民国十五年(1926年),周瑜墓重加修缮。
民国三十年(1941年),国民党桂系驻庐部队一七六师五二六团团长覃振元掘墓。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周瑜墓重新修缮,后筑墓成台,改圆形墓为凸型墓,分三层台阶,正方体,圆顶。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兴修水利,周瑜墓沉入黄大口水库。
1993年,文物部门重修周瑜墓园。
2002年,庐江县文化旅游局对周瑜墓冢进行了重新修复。
2008年9月,周瑜墓墓园区正式竣工并对社会开放。
建筑格局
周瑜墓底台阶边长10米,墓高约5米,墓四角配以4头石狮,墓正面竖立“吴名将周公瑾之墓”石碑,碑面两侧刻有对联,文曰:“君臣骨肉江东水;儿女英雄皖北坟。”二层台阶竖立3块石刻碑记;墓前两旁竖立一对高大的长方形砖柱,上书对联:“赤壁展鸿图,三十功名公已勋垂宇宙;佳城封,两千年后我来树此风声。”
主要建筑
胭脂井
周瑜墓胭脂井,又名周公井,原建筑已损毁,现存建筑用汉砖恢复为东汉体制。
享堂
享堂正门两侧的抱柱上挂着由艺人
孙文光教授撰文并书写的一副楹联:上联“伟烈震三吴,故垒犹凝江水赤”;下联“英名播九域,佳城常共冶山青”。享堂飞檐翘角,灰瓦彤柱,中心高支仿红木雕刻“周瑜与赤壁之战”屏风。
历史文化
相关诗文
周瑜墓
挥毫欲写周公瑾,江左谁当不世雄。料敌未烦玄德虑,运筹常与仲谋同。
吴人醉在醇醪里,汉贼魂沉燥荻中。今日巴丘一坯土,尚应千载赏英风。
冬日雨中过公瑾墓
踏破寒威过野村,周郎遗迹至今存。森森古木参云表,寂寂残碑守墓门。
冷雨欲添吴主泪,凄风遥断小乔魂。可堪凭眺东郊晚,犹忆醇醪带醉吞。
江北纪行十六绝(其十四)
破尽曹瞒百万师,建安遗叟望传麾。可怜皎皎钟山月,不照成都赤羽旗。
题周瑜墓
一代英雄公瑾郎,烟消赤壁惊涛狂。功名未就身先逝,日落巴丘锁大江。
相关人物
周瑜(175年-210年),字
公瑾,庐江
舒县(今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人。东汉末年名将,出身
庐江周氏,洛阳令
周异之子,堂祖父
周景、堂叔
周忠等都官至太尉。
周瑜少与
孙策交好,21岁追随孙策奔赴战场平定江东。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任,周瑜将兵赴丧,以中护军与长史
张昭共掌众事。建安十三年 (208年),周瑜率军与刘备联合,于
赤壁之战中大败曹军,由此奠定了“
三分天下”的基础。建安十五年(210年)病逝于
巴丘,年仅36岁。
范成大誉之为“世间豪杰英雄士,江左风流美丈夫”。北宋徽宗时,追尊其为平虏伯,位列唐武庙六十四将、宋武庙七十二将之一。
文物保护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庐江县文物部门对周瑜墓进行了维修。
1987年,周瑜墓被庐江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9年春,
安徽省文物事业管理局召开有关专家论证会,对湖南岳阳,江西新淦,安徽庐江、巢县、舒城、宿松等地的周瑜墓进行了全面的科学论证,取得一致意见,确认安徽省庐江县的周瑜墓为周瑜首丘之地。
1989年5月27日,周瑜墓被
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开放时间
早08:00~晚06:00。
交通路线
从合肥北站(火车站,即合肥站)出发,乘坐绿色火车到达庐江站,出站后乘坐1路公交车即可到达周瑜墓园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