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玑
乾隆三十七年的举人
周玑(1729~1819),字汉仪,号玉圃,桂阳(今汝城)县长塘周家(今土桥镇周家村)人,少年丧父,家庭贫困,以教蒙学私塾艰苦度日供养母弟。乾隆二十四年(1759)中举人,乾隆三十七年(1772),周玑以举人资格参加朝廷大挑,被取为一等。
逸事
调任杞县知县,两县学宫残破,周玑都捐俸重修。尉氏县正当官道南北冲要,官方公务交错,百姓的徭役长年不休。周玑用尽办法协调,渐次减除,人民得以休养生息。他办事果断,不拘泥坐堂,案无留牍,百姓告状没有等候之苦。两县初无书院,公事之余,召集县学生员至后堂,讲解课文经艺,文风蒸蒸日上。乾隆四十三年(1778),考城黄河决口,奉命带领河工治河,他露宿河滩,工费丝毫不侵扰百姓,经过精心组织调配用工,放归河工七百人,民间省费巨万。有侍从人员收受卖料者贿赂,即重挞驱逐。在杞县任上遇饥荒,报灾被上司阻挠,他自捐俸赈灾,救活不少饥民,又以捕获重犯有功,升陈州府通判嘉庆元年(1796),奉调代理邓州知州,当时,四川、河北、河南三省白莲教以复辟明王朝为号召发动反清复明的起义,攻城略地,烽火连天。与邓州毗邻的唐县、新野、淅川又是起义军的根据地。邓州乡间,入教者甚多,占据村落将作内应。周玑侦察确实,一面请救兵,一面组织乡勇到境内各处缉拿,他挂念乡间有很多胁从百姓,对负责侦缉的乡绅乡勇说:人命关天,远报儿孙,近报己身,千万不得滥杀无辜、草菅人命。他日夜督促防守、侦缉,食宿在衙门,几个月衣不解带,使邓州城安然无恙。对被捕的教众,周玑都详尽审讯确实才斩。当时有个统兵的大帅到邓州,传见乡勇头目,交给他一支令箭,嘱咐他,抓获教众,立即诛杀。周玑愤慨的说:教众造反蔓延,胁从者是大多数,令箭应交给地方主官手中,乡勇头目胡为,在大帅走后即将令箭交给周玑,因此,很多被捕的一般教众才保住了性命。白莲教首领姚之富带领三万多人来攻邓州,朝廷调来增援的官军不到一千人,城中武官仅有一员守备,却以守城推托,不肯出城迎战。周玑带领数千乡勇百姓到距城七里的刁河北岸孟家楼堵御。不少乡绅乡勇胆怯惧怕,他鼓励大家说:人都有一死,或死于水火,或死于盗贼,如今为国家而死,是死得其所。大家深受感动,齐说:“愿为公死!”呼声震天,人人奋勇,用牛车堆垒作木城栅寨,迎战五、六日,大批官兵自新野来增援,教众始退。虽遭大动乱,周边城池皆陷落,唯独邓州城始终岿然未动。不久,以军功升任南阳知府,邓州百姓恋恋不舍,直送到百多里外的南阳城。治理邓州一年,南阳府二年,战事不断。周玑能做到官与兵民一体,故屡建奇功。遇宝丰、郏县军情紧急,率兵奔赴叶县抵御,并命叶县知县廖寅统兵配合征剿,生擒白莲教大首领刘之协解送京师,获得“奋勇可嘉”的褒奖,赏道衔,升授江西粮储道兼管水利,德政卓著。又五年,申请退休。
回乡
回乡十五年,关心地方政教。为地方做了很多好事。捐资首倡重修学宫,捐资并主持续修县志成书。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2-06-19 11:37
目录
概述
逸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