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永健
重庆市书协主席
周永健(1952年3月---2008.5)1952年3月生于四川省南充市。1969年上山下文插队落户于四川省岳池县顾县区。1978年毕业于苏州丝绸工学院美术系。其后在南充绸厂、重庆绸厂设计室从事美术设计工作。1985年3月调入重庆出版社工作,1986年5月任重庆出版社美术编辑室副主任,1987年11月主持美编室全面工作,1992年起任美编室主任。“中国中青年书法篆刻家作品展”评审委员。
人物经历
周永健自1986年以来,先后担任“中国中青年书法篆刻家作品展”、“中国楹联书法大展”、“中国书法篆刻展”、“中国书法兰亭奖·编辑出版奖”评委;“中国草书展”、“中国书法学术讨论会”、“中国书法兰亭奖·理论奖”评委会副主任。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书协草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重庆市文联副主席、重庆市书法家协会主席、西南大学文学院教授、书法硕士导师、重庆出版集团副总编辑。
年仅56岁的周永健先生在2008年5月因病辞世。重病期间,他倾其毕生所得,捐出100万元设立重庆书法奖励基金,鼓励新秀传承书法艺术。作为原重庆出版集团副总编辑、编审,周永健担任总策划及责编的图书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其中《中国历代印风系列》获得“第五届国家图书奖提名奖”、“中国首届艺术图书奖一等奖”。
周永健长期从事书法创作、书画理论研究近30年,书法作品曾参加“中国书法篆刻展”、“中国中青年书法篆刻家作品展”、“中国楹联展”、“中国草书展”、“中国美术馆首届当代名家书法提名展” 、“日本·第一回全中国代表书家作品展”、“巴黎·现代中国书法艺术大展”、“国际书法交流大展”等国家级书法艺术展40余次。周永健作品被故宫博物院中国美术馆等国家级文博单位收藏。
周永健在《中国书法》、《美术史论》、《文艺报》、《中国美术报》等国家级刊物上发表书画专论及评论30余万字,发表书画作品100余件,曾受中国书法家协会之聘,连续7次担任“全国中青展”评委,三次担任中国楹联展评委。1987年5月,应新加坡书法家协会之邀,受中国书法家协会委派,赴“新加坡书法营”讲学。1996年12月,作为文代会代表参加“中国第六次文代会”。
主要作品
出版有作品专集《周永健书法》、《周永健书画集》、《周永健书法作品集》、《周永健书画艺术》;专著《隶书概览》、《周永健书法文集》;散文集《风幡琴指辨》《雪泥鸿爪》等。另有作品入编国家重点出版工程《中国现代美术全集—书法卷》。
出版图书
书法特点
周永健其隶书质朴而不失灵动,主要来源于《泰山经石峪》《四山摩崖刻经》,得其开张之势,兼取简牍率真之情。其用笔以中锋为主,柔中寓刚,平和简静,风格萧散。其形质背面,似以释家和道家文化为支撑,颇具几分仙风道骨之气。这与一些隶书家临汉简写汉简,效清隶就清隶,以厚重求厚重,以质朴作质朴,守成者自信,典雅者自足,小变者自满,重形轻质,滥施枯笔,破坏笔法,自以为天真、大气者有本质的区别。
周永健其草书气势袭人,挥毫绞转自如,用墨枯润相间,似绵裹铁的线条,泻出丰富的情感世界,内含张力和韧劲,绝无累佻流滑之习气,在以篆隶为根的基础上得到升华。究其源,肇于二王体系,深谙用笔贵用锋之理,藏露兼施,方侧并用,墨色华滋,气息直逼颠张醉素,形式多取宋人团扇和绘画斗方。其线条富有音乐般节奏,在一定层面上实现了对明清书家审美的超越。
艺术人生
年仅56岁的周永健先生在2008年5月因病辞世。重病期间,他倾其毕生所得,捐出100万元设立重庆书法奖励基金,鼓励新秀传承书法艺术。作为原重庆出版集团副总编辑、编审,周永健担任总策划及责编的图书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其中《中国历代印风系列》获得“第五届国家图书奖提名奖”、“中国首届艺术图书奖一等奖”。
周永健更是一位知名的书法家。通过数十年深入对古代书法艺术的不懈探索研究,他出版了研究书法的学术专著《隶书概览》、《风幡琴指辨》两部,有论文及艺术评论35万字;出版艺术专集《周永健书法作品》、《周永健书画作品集》两本,书画作品200余件发表于《人民日报》、《中国书法》、《美术观察》、《中国书画报》等全国性报刊和各类出版社出版的作品集中。他的书法作品也多次参加“中国书法展”、“第一届全中国代表书法家作品展”、“第三届国际书法交流东京大展”等国家级和国际书法交流大展。
庄天明在《周永健书画集·序》中说:“当世之时,惟潜心向学向艺而不易,惟物欲横流而心志不颓者难能,永健于学于艺不废热爱,旅尘旅俗清操自立,所以他又是我常怀感念而抱以更多希望和期待的人。”
缘艺证慧
在当今书坛中,以自己的个人修为、文艺素养和通融的人生境界立身,而口碑、声誉日隆者,中国书协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重庆市书协主席周永健是颇为典型的一位。周永健身兼数务而多分身之术,在书法绘画及著述、书法组织、编辑等方面都有杰出的表现,其多才多能和不断进取的精神令人肃然起敬。览文观艺,睹迹明心,更佩服他“缘艺证慧”的人生观和人生实践。
人物轶事
著书与文艺新见
周永健早年所著《隶书概览》已显奇识,而《风幡琴指辨》一书中的书画论评,尤以善辩的机锋、参悟的智慧、圆融的性情怡人。他的《元人绘画艺术概说》、《近世画坛论三杰》、《扫除封尘见真质》、《徐渭绘画艺术散论》等,则文笔清新,字句浏亮,而远见卓识更使其论艺恬淡通脱。他的近著《周永健书画集》,新色浴眼,书画合璧,较全面地反映了他近年来的艺术成就。
周永健的艺术取向与其人生态度一样,标举“清而厚”的风格,精拔深稳,秀润华滋,为其人格之象征。其书法以晋韵唐骨为基,得意碑帖之间,流丽刚健,法意相参,巧拙互用,旷达冲和,如其人,如其志,真正体现了他“艺道一体”、“缘艺证慧”的心性修为。从创作心态上看,周永健主张“平常心”,即“闲散”、“闲适”的心境,追求“真性真趣”;从艺术家立世的原则看,主张“善取大慧”、“物尽自然”、不与俗世同化的艺术天性,力主“具聪辨之质兼以真性情者则艺近于道”;从对艺术的把握上看,他主张消除“法障”、“心障”,而追求以“通”为特征的“真智大慧”,并以“参悟”为根本,以“打通”为手段;从艺术风格上看,他更偏重于“淡”、“清”、“雅”的文人趣味,提倡学术研究之风,主张以学养艺,并身体力行,带动了重庆市书协的读书风气。他始终把读书、从艺视为“求慧”、“格物穷理”的手段。其论别开新境,睿智灼见于此可见。
养心与时代取向
周永健书画兼善,取法高古,不染时风。他对当代书坛不屑的正书用力甚多,节临的《荐季直表》古雅真率,显示出他入古为新的努力。另外,其大草的恣肆与碑体的凝重,均见古贤遗风。他认为:“心法、技法的一体性,表示着人的心性修为的重要性。心性修为的层次是以智力、定力、人生境界为验证的。验证的另类,便是心性的外化——散溢于书法作品中的气格。于此可以更深一步地体认,书法中的气格实为人的生命气息和生命状态在书法中的反映。这样,‘人成则艺成’、‘人品即书品’的立论便有了准确的对应。”
他在《明轩题跋》中写道:“文岗问余书道如何更进,余曰,清奇古怪,斯为书之异格。清,气格清逸、风韵超迈是也;奇,拔俗去媚、出以奇格是也;古,法不乖道、质古意淳是也;怪,天趣盎然、心性自在是也。余审文岗书知对应有据,正可倚斯精进,何顾世论短长,众议纷纭也耶!”其“清奇古怪”之论足可启愚发智耳。
修身与广结善缘
周永健的书画艺术是他综合修养的结果古人谓“心中具千古之思,腕下呈万里之势”,当不为虚言。其书作中的“静气”,表现为心手相忘、不激不厉的魏晋风韵。而在对古典形态的书画作现代诠释时,他也注重审美的视觉冲击力,如采用包装纸、广告纸、挂历纸等材料作书,以获得新奇的艺术魅力。周永健于教育出版、组联、创作多方面都有建树,其全面的成功全赖其非凡的“定力”和圆融的“悟性”,故虽忙累而心境澄明。
周永健在书法界以谦虚谨慎、尊老爱幼而颇孚众望。古人谓“身正者不令则行”,重庆市书协有着令人羡慕的凝聚力、艺术活力和良好的形象,与周永健扎实的工作作风和人格魅力有着一定的关系。周永健在《马世晓行草二种读后》中说:“书法所以为艺术,恐于积学一途外尚有非学而应具的东西,那也许就是精神无累的自由和纯净。”此语明示了他的所持所守。观他丰富的学养与艺术实践,更加了解他“缘艺证慧”的人生观和艺术观的殊胜之处。
最新修订时间:2023-10-29 07:01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