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村烧饼制作技艺,山东省淄博市传统手工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历史渊源
周村烧饼历史悠久,早在明朝中叶,周村贾商会集,各种小吃应时而生,一种上贴烘烤胡饼的“胡饼炉”传入周村,饮食店户的师傅采纳焦饼薄香脆的特点,用上贴烘烤胡饼的方法,创造出脍炙人口的大酥烧饼。至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据《资治通鉴》记载,汉桓帝延熹三年(公元160年)就有贩卖胡饼(即芝麻烧饼)者流落北海(今山东境内)。清代光绪六年(1880)后,“聚合斋”烧饼老店采用对环境没有污染的纸包装,这一形式一直沿袭至今。20世纪50年代,“聚合斋”老店并入周村食品厂,成为现今周村烧饼有限公司的前身。作为百年老字号的继承者,周村烧饼有限公司传承了周村烧饼制作技艺,并进一步将其发扬光大。
工艺特征
周村烧饼用料简单,只需用面粉、芝麻仁、食糖或食盐即可制成。它以薄、酥、香、脆而著称,“薄”是指烧饼薄如纸片,拿起折叠,会发出“刷刷”之声;“酥”是说烧饼入口一嚼便碎,失手落地即摔成碎片;“香”是说烧饼入口久嚼不腻,越嚼越香,回味无穷;“脆”则与酥相辅相成,给人以上佳的口感。独特的传统手工技艺、原料配方、延展成型和烘烤是周村烧饼成败的关键,其核心在于一个“烤”字。烤主要看火候工夫,所谓“三分案子七分火”,若非高手,掌握不好烤的技艺,烧饼质量就难保上乘。
工艺流程
周村烧饼做法大体可以分为三步:
第一步是将面粉放入盆内,加水二百五十克,再放入食盐和成软面。芝麻用水淘洗干净,晾干。
第二步是面团搓成长条状,摘成四十八个个面剂,制成正圆形,逐个蘸水在瓷质圆墩上压扁,再向外延展成圆形薄饼片,上面抹一遍水,使有水的一面朝下粘满芝麻。取已粘芝麻的饼坯,平面朝上贴在挂炉壁上,用锯末火或木炭火烘烤至戎熟,用铁铲子将其铲下,同时用长勺头按住取出。
第三步是后期包装成袋,每16个用纸包成一包,呈圆筒形,四十八个共包三包。如制甜酥烧饼,可将盐换成白唐,用温水化开,与面粉和好,制法同咸烧饼,比咸烧饼稍薄,五百克面粉可制烧饼三包半,共五十六个。
传承保护
传承价值
周村烧饼口味独特,主要有咸、甜两种口味。甜的香甜可口,久食不厌;咸的开人食欲,令人不忍释手。传统配方和独特的工艺保证了周村烧饼优良的品质,周村烧饼制作技艺制作的烧饼酥香薄脆,老少皆宜,是休闲美食的首选。
传承人物
王春花,女,山东省淄博市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山东省淄博市申报,申报项目:周村烧饼制作技艺。
保护措施
1956年8月,周村城区的所有烧饼业户共12家组织起来,成立公私合营周村烧饼厂(1958年更名为周村商业分局副食品加工厂),后更名为周村食品厂(现山东周村烧饼有限公司前身)。
2011年,集周村烧饼图片和实物现场展示、传统技艺现场制作、现场销售及游客互动于一体的周村烧饼博物馆正式开馆,成为古商城景区的一大亮点。
2015年9月18日,投资30余万元的周村烧饼传习所在淄博机电工程学校社会实践基地部安家落户。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山东周村烧饼有限公司获得周村烧饼制作技艺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2023年10月31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周村烧饼制作技艺项目保护单位山东周村烧饼有限公司评估合格。
社会影响
重要展览
2018年9月13日—17日,第五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在济南举办,周村烧饼制作技艺在其中得到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