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星驰现象
一种文化现象
周星驰现象是指在周星驰电影影响下的几代人中出现的一种模仿周星驰言谈举止,研究周星驰电影反映的社会意义的一种文化现象。
粤语地区
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周星驰的电视剧作品《盖世豪侠》中,周星驰有几句口头禅,例如“坐低饮啖茶,食个包”(即“坐下来喝一口茶,吃一口包”,意指有事坐下来慢慢谈),“你讲嘢呀?”(即“你讲什麼吗?”,暗讽对方说废话),成为了当时香港人的口头禅,造成一种社会现象,这就是周星驰现象的开端。随着周星驰电影在粤语民间的普及,周星驰的大量经典口头禅已经成为粤语民间的日常用语。
台湾
台湾出现一种异常的周星驰现象,一些知名知识分子、文化人士、甚至政界名人,突然从他们偷偷藏着周星驰电影DVD、VCD的房间里走到阳光下,大声地承认他们其实都爱周星驰的电影,并强调周星驰电影绝非没有品位的低级搞笑,他本人不但是位喜剧大师,电影中更充满着各种后现代啦、解构啦、拼贴啦、挪用啦等等文化意涵。
在台湾网络上流行的Kuso文化,更是深受周星驰的影响。Kuso就是以一种不正统、不按理出牌的方式,讲述一件很严肃正经的事,又或者正经八百地讨论一件穷极无聊的事。前者如国父成了“铁拳无敌孙中山”(模仿周星驰口头禅“南拳北腿孙中山”),描述他因见清廷腐败,前往大英帝国学习武功心法,以“五拳宪法”运功,而练成可以明足、明拳、明身的“三明主义”内功心法。而后者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有人在网上拍卖坦克、战机等令人匪夷所思的物品,也有大量买家故作认真提问,在卖家和买家短短对谈之中,大量引用周星驰口头禅。
台湾中央大学文学教授何春蕤说:周星驰现象是很有生产力的文化实践,那些挪用、改写周星驰经典名句的人,并不只是在模仿抄袭而已,而是把台词挪移到完全预料不到的脉络中,对周星驰的创意进行举一反三的创意响应;他们对既有的社会文化成规本已进行着抗拒,而在周星驰的作品中找到了范例和灵感,也激发了他们捣乱颠覆之心。
中国大陆
功夫》的上映,成了内地当代人的狂欢节日,周星驰不可思议地成了内地当代文化的一个象征。这当然是意外,却也有自己的脉络。
其实周星驰所迎合的正是中国内地在丰裕生活中成长的当代人的需求,让他们凸显了自己和过去匮乏时代成长起来的老一辈人大不相同的兴趣和爱好。周星驰的一系列饶有趣味的电影都不可思议地成为了在市场经济和全球化时代中成长的当代人的最爱。对于他们来说,周星驰不仅仅是一个迷恋的对象,而且还是他们在QQ或者MSN里对话的语言框架,他们引用周星驰的语言进行交流。
周星驰不仅仅是偶像,而且还是网络语言新的创造的象征,他用自己的特殊的语言形态创造了新的交流形态。
周星驰语言的妙处在于它的反逻辑和无意义的力量。在这里,周星驰语言的特征就是他特有的逻辑与常规的颠倒和嘲笑。这种颠倒和嘲笑让语言变得有一种间离感,这种间离感让人感到奇特的力量。
这力量在于语言脱轨后的狂欢。每句话都似乎颠三倒四,但总体上却意外构成了一种对于原有的秩序的颠倒。这种颠倒让感情能够通过变形的方式更容易表达,让原来对于他们过度浪漫和夸张的东西由于片断的反讽性而更加容易被接受。
当然,周星驰的“无意义”的语言也大有作用。这种“无意义”就像他在电影中用无数语言骂人,但却根本不将这些话明说,只用连环画的一个圈就标识了。这种无意义的语言看起来是浪费和冗余,但其实却是当代人交往中不可少的消遣。它们没有深度,也没有所指,根本没有意义。但却是陌生人熟悉所需要的一套程式和方法。于是对于网民的行为有相当的意义。其实这些语言就像电子游戏,看起来什么都有,但深入了却是一无所有。游戏的意义其实也就是无意义。于是周星驰在成年人的意义的世界之外建立了一个无意义的世界。这个语言世界就像电子游戏在成人的真实空间之外建立了一个新的虚拟空间一样,它是一种快感的来源,却没有什么深层的追求。周星驰于是变成当代文化的一个象征。
周星驰现象其实显示了在一个物质开始丰裕起来的社会里的当代人的趣味。由于成长在中国可以说最丰裕的时代,没有过去的悲情和重负,他们的感情和情绪就没有那么沉重,又有中国二十多年高速经济成长带来的财富的物质基础。而周星驰的语言正好让当代人寄居其间,享受快感和兴奋。于是周星驰经久不衰,成为我们时代的象征之一。这当然浮浅,也当然没有太多深度。但却是中国新的“和平崛起”告别悲情的象征。
——北京大学教授张颐武
全球
1992年,美国最权威的主流文化杂志《人物》评选周星驰为全球最有趣男明星第一位;首位华人获此殊荣。
1999年,中国最高学府北京大学邀请周星驰到大礼堂演讲;首位演艺人士获此殊荣。
2000年,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威尼斯国际影展举办“周星驰周”,集中放映周星驰的作品;获邀举办个人电影周,首位华人获此殊荣。
2004年,美国哈佛大学文学教授李欧梵公开表示哈佛的大学教材使用周星驰电影,哈佛师生反响之热烈和对周星驰的喜爱远超他的预想。
2004年,周星驰凭着自编自导自演的《功夫》创下(亚洲)印度、泰国、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台湾、香港、卡塔尔、(中东非洲)约旦阿曼科威特巴林安哥拉、(欧洲)白俄罗斯、斯洛文尼亚、罗马尼亚、西班牙、葡萄牙、匈牙利、挪威、爱沙尼亚、(美洲加勒比)墨西哥、玻利维亚哥伦比亚、巴拿马、哥斯达黎加多米尼加牙买加、库拉索、乌拉圭委内瑞拉等数十个国家和地区的华语电影票房纪录。其中几个国家甚至是首次引进华语电影。
2006年,中国队没能踢进世界杯,但是周星驰却踢进了。德国世界杯主办方邀请周星驰与世界杯吉祥物共演世界杯音乐大碟的MV,作为本届世界杯的纪念品在全球所有国家发行。德国世界杯主办方还向周星驰买下《少林足球》的版权,在慕尼黑世界杯体育场内的大屏幕上,专门播出了《少林足球》片断。不仅如此,德国世界杯主办方给周星驰配上“满口德文”后,亦在德国电视台反复热播。
2006年,《米兰体育报》报导,世界杯冠军意大利队的王牌球员皮耶罗在世界杯决赛前的训练场上模仿周星驰的表演。原来,周星驰在意大利风靡一时,托马西、佩鲁齐等意大利球员被专门邀请去为《少林足球》配音,其中,现已成为意大利球员工会主席的托马西就为周星驰做的配音。
2008年,在欧洲杯的赛场上又看到了周星驰。欧洲杯主办方也向周星驰买下《少林足球》的版权,在奥地利和瑞士的电视台上反复热播。
2009年,《功夫熊猫》导演约翰-斯蒂文森对媒体公开表示自己是周星驰的影迷,他曾组织好莱坞的工作团队专门观摩学习周星驰的电影,而《功夫熊猫》的灵感就来自周星驰的《功夫》。
2010年,据美国ACNeilson统计,周星驰电影包揽台湾电视台播放率前三名,其中一部一年的重播次数竟高达800多次,破了世界纪录
时代意义
《自由时报》:周星驰之于一般社会大众,已经不仅仅是一个电影明星而已,他幽默的表演方式、对时局与人性的嘲讽以及将中文做极为夸张连结的能力,让当代人对周星驰陷入集体式与接龙式的疯狂创作。周星驰现象已成一股显学,在各行各业中蔓延。
亚洲周刊》:在特定时空的背景下,周星驰和他的幽默被中国观众“第二次创造”。人民群众“借力打力”,藉着对他的喜欢,对社会的不公平和传统意识形态的束缚作出反讽。
当代汉语贡献奖颁奖辞:中国有悠久的君师合一之类的传统,如何言语多是自上而下赏发的,甚至非礼勿言。语言表演也为政客道学所专,优伶戏子滑稽者的努力于事无补。作为一个影视明星,周星驰的表演技巧和语言风格影响深远。他的语言为当代中国的悲苦现实注入了一道喜剧亮色,他的无创造的“创造”话语有力地消解了前现代社会的专制和等级。
1999年北京当代汉语研究所:周星驰对当代中国语境的影响是罕见的,他的出色工作表明,民族演进的历史的指归,或说现代社会的福祉,如果不能使人创造,它也应该是任人表演的。
参考资料
德国电视台热播《少林足球》.新华社柏林体育专电.2006\u5e74
最新修订时间:2024-06-27 11:31
目录
概述
粤语地区
台湾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