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创兵,男,汉族,1962年11月出生,江苏启东人,中共党员,水工岩石力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南昌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流域碳中和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
人物经历
1962年11月,周创兵出生。
1980年9月—1987年6月,就读于华东水利学院(现河海大学),毕业后先后获得学士、硕士学位。
1985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87年6月—1991年9月,历任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水电系助教、讲师。
1988年3月—7月,在国家考试中心(武汉大学)培训法语。
1991年9月—1995年5月,就读于武汉水利电力大学(现
武汉大学),毕业后获得水工结构工程专业博士学位。
1991年9月—1997年3月,先后晋升为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水电学院副教授、教授。
1997年3月—1998年4月,任武汉水利电力大学科技处副处长。
1998年4月—2000年8月,任武汉水利电力大学科技处处长。
1999年,遴选为博士生导师。
2000年3月—6月,在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青年干部培训班学习。
2000年9月—2003年11月,任武汉大学科技部部长。
2003年11月,任武汉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
2007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
2008年1月,入选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2009年6月—2013年8月,任武汉大学副校长。
2013年7月—2022年11月,任南昌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
2023年8月,入选“中国工程院2023年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
2023年11月22日,当选为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院士。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周创兵研究领域为水工岩石力学,主要研究方向为复杂岩体多场广义耦合理论与工程应用、岩石高边坡稳定控制、水利水电工程渗流控制、裂隙岩体渗流分析与控制、高边坡稳定性分析理论、坝体坝基及库水相互作用等。
周创兵聚焦不良地质与高水头条件下工程安全控制难题,创建了水工岩体渗流与变形协同控制的“一个理论、两项技术”,截至2023年6月,成果应用于
白鹤滩水电站、
锦屏水电站、
溪洛渡水电站、
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等40余项水利水电工程。
截至2023年6月,周创兵已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SCI收录169篇,他引6700余次。
据2023年11月水资源工程与调度全国重点实验室网站数据,周创兵已出版学术专著1部。
截至2023年6月,周创兵已参编国家标准1部。
截至2023年6月,周创兵已获得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4件,软件著作14部。
截至2023年6月,周创兵已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奖励5项。
人才培养
2020年,周创兵在南昌大学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上寄语青年学子:同学们,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你们既生逢其时,也重任在肩;你们既是追梦者,也是圆梦人。追梦需要激情和理想,圆梦需要奋斗和奉献。期待你们像香樟树一样挺拔坚韧,在逐梦路上感恩奋进,谱写与众不同的精彩篇章,共同守住我们中华民族的“根”与“魂”。作为新时代青年,希望你们克服妄自菲薄、崇洋媚外的“民族虚无主义”,摒弃绝对封闭、排外仇外的“狭隘爱国主义”,拒绝投机取巧、急功近利的“精致利己主义”,切实增强忧患意识,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矢志不渝与祖国同频共振,把个人理想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创建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
周创兵在南昌大学提出了“学生成才、学者成功、学校成名”的办学价值追求。他反复强调,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人才培养是高校的根本任务,人才培养水平是衡量学校办学水平的根本标准。只有学生成长了、学者成功了,学校才能成名。从高等研究院到未来技术学院,从际銮书院到焕奎书院,经过多年的改革与实践,南昌大学建立了书院与学科交叉平台协同育人新机制,形成了新时代书院制拔尖创新人才培养2.0的南昌大学新方案。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一流大学的本质在一流师资”,这是周创兵一直以来坚持的观点。工作再忙,每年他都要与青年教师座谈,倾听他们的心声,剖析青年教师成长过程中的困惑和困难,与他们畅谈成才成功之道,交流做教师、当导师、建团队的经验,分享提升能力素质的方法路径,勉励大家塑造自身“品格、品行、品味”,增强综合实力,提升发展能力;他自告奋勇为新入职辅导员授课,叮嘱他们要“做学生最亲近的人,打好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思政基石”,带班当班级导师。
荣誉表彰
社会任职
人物评价
“创兵(周创兵)同志不仅政治素质好,理论水平高,视野眼界开阔,管理经验丰富,是一位优秀的高校领导干部,更是一位好大哥、好同事。”(中国科学院院士
江风益评)
“周创兵是一位好搭档、好伙伴。”(时任南昌大学党委书记
喻晓社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