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斯曼江·司马义 男,维吾尔族,1977年2月生,大学学历,中共党员,现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英吉沙县萨罕乡副乡长。
简介
吾斯曼江·司马义扎根基层的大学毕业生
吾斯曼江·司马义 男,维吾尔族,1977年2月生,大学学历,中共党员,现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英吉沙县萨罕乡副乡长。
他大学毕业后,扎根基层,艰苦奋斗,利用所学技术知识为当地农牧民服务,引导群众树立科学观念,带领群众走上科技致富道路,在平凡岗位上取得了不平凡的业绩。作为乡镇基层干部,他时刻把群众的冷暖挂在心上,始终牢记为群众谋利益的崇高使命,热情关心群众生产生活,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成为深受群众爱戴的贴心人。他用自己朴实的理想和执着的追求,在基层工作岗位上努力工作,在无私奉献中谱写着亮丽的人生。
所获主要荣誉
2004年 被自治区人事厅评为优秀选派大学生
先进事迹
吾斯曼江·司马义2001年7月毕业于新疆农业大学动物科学系,同年考入自治区乡镇公务员,2002年5月分配到英吉沙县萨罕乡,从事农村基层工作。4年来,他担任过乡政府畜牧技术指导员、农村经济办公室生产干事等职。在工作中,他立足平凡岗位,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用科学知识引导和带动农民脱贫致富,被当地群众誉为科技致富的带头人。
踏上梦想舞台
2002年5月,年仅25岁的他,带着自己美好的愿望,来到这个陌生的地方,看到这里朴实的农民,还过着贫困的生活,他心中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愿望:立志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帮助他们富起来。2002年5月初,萨罕乡党委和乡政府决定在乡哈提克农场建立畜牧养殖示范基地,并用4.7万元引进了50只小尾寒羊,由于缺乏专业技术,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有3只小尾寒羊先后死亡,这不仅使基地遭受了损失,更使农民的养殖积极性受到打击。此时,示范基地建设也面临着严重考验。在这紧要关头,他主动向乡领导递交了到养殖基地当一名技术员的申请报告。乡领导考虑到他刚出校门,又没有实践经验,怕难以担此重任。在他再三的要求下,乡党委最终同意了他的请求,成为养殖示范基地的技术员,为自己施展才华、实现梦想搭建了广阔舞台。
推广科学养殖
科技养殖既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项科技含量较高的工作。到基地工作后,他深感自己肩上的份量。尤其是在经济欠发达、农民思想守旧的乡镇基层,他知道,如果自己不能通过科学养殖给群众带来实惠,就会影响到群众学科技、用科技、依靠科技脱贫致富的积极性。经过调查,他发现基地里47只小尾寒羊普遍患上了肺炎或支气管炎。为此,他首先认真研读《兽医学》等书籍,针对小尾寒羊的病情采购了药品和针剂,及时喂药、输液和精心护理,用2个月时间基本上控制了病情。
随着时间的推移,经过仔细研究和分析,他认识到环境差别和不懂科学喂养是造成小尾寒羊死亡的主要原因。于是认真收集有关材料学习研究,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指导实践工作,通过采取科学配制多种维生素饲料、炎热季节给小尾寒羊洗澡冲凉、早晚放牧等措施,使小尾寒羊的生长状况出现了转机,病情痊愈,体重增长,并开始产羔。小尾寒羊一般一年产两胎,一胎1-5只。为切实解决羊羔缺奶的问题,他及时建议乡里购买了一头价值1.9万元的黑白花奶牛进行人工喂养,使羊羔的成活率达到95%。同时,为便于管理,他为每只羊建立管理档案,进行分类管理。通过一年多的努力,基地小尾寒羊由原来的47只发展到现在的430只,卖出商品羊320只,价值14.2万元。
在抓好小尾寒羊管理的基础上,他充分发挥养殖基地的空间优势,搞起了立体养殖,在养殖基地养起了鸡和鸽子,2006年基地的鸡和鸽子分别达到了4500只和1600只。2003年到2006年期间,基地将1500只鸽子无偿分配给了60户贫困户,帮助其发展养殖业。随着基地养殖规模不断扩大,不仅增加了集体的收入,也让群众看到了科学养殖产生的巨大效益。
立足本职岗位,把自己所学的知识转化成经济效益,让群众依靠科技加快脱贫致富的步伐,是他给自己人生的定位。在实际工作中,他不仅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为带动农民发展养殖业,他把自己的养殖经验编写成宣讲材料,利用宣讲日广泛向农民进行宣传讲解,义务为周围50户农民提供养殖技术指导和服务示范。在他的示范和帮助下,全乡饲养小尾寒羊的农户由原来的4户70只,发展到了现在的67户950只,不仅收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也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注重科学,移风易俗
作为一名普通党员,他努力实践着自己的诺言,时时处处体现党员的先进性,为维护萨罕乡的社会稳定,促进民族团结发挥着光和热。萨罕乡哈提克农场离乡政府较远,农民群众宗教意识浓厚,广大农民从事传统的农作物种植和畜牧的养殖,对先进的农村实用技术接受慢,甚至有个别群众有抵制思想。面对这种现实,经常深入到田间地头,采取对比的方式,向农民群众宣传农村实用科技知识,引导群众依靠科技勤劳致富。2003年10月的一天,在他入户走访时,部分村民反映,他养殖的小尾寒羊吃的饲料中有添加剂成份,有毒不能吃。针对这一问题,他在征得乡党委同意后,采取巡回宣讲的方式,在全乡各村召开群众大会,从营养学的角度向群众宣传科学的喂养知识,给群众进行耐心的说服教育,引导群众改变一些落后的思想观念,树立尊重科学思想。并在哈提克农场现场宰杀2只,让干部、党员带头吃,消除了群众的疑虑。
萨罕乡由于离县城较远,交通条件较差,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简陋,人多地少,水资源缺乏,农场大量剩余劳动力滞留。针对此现状,他认为组织农民外出务工是条出路,把一些富裕劳动力鼓动外出发展劳务经济,既可以开阔思维、增长见识,还可以增加些收入。但农场的农民总认为出去打工是一件丢人的事,都不愿外出务工。对此,他深入到农户家中一边了解情况做耐心细致的说服工作,一边与远在阿克苏的亲戚联系,帮助农场富余劳动力找工作,在他的努力下,农场每年有60余户农民外出到阿克苏务工。
奉献着的人生最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