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郡张氏
吴郡四姓之一
吴郡张氏,吴郡四姓之一,相传出自姬姓三国时吴郡张氏有张温张俨张敦,皆张睦后人。
家族渊源
吴郡张氏,吴郡四姓之一,相传出自姬姓黄帝少昊青阳氏第五子挥为弓正,始制弓矢,实张罗以取禽兽,主祀弧星,世掌其职,子孙赐姓张氏。周宣王时有卿士张仲,其后裔事晋为大夫。张侯生老,老生走翟,走翟生骼,至三家分晋,张氏仕韩,韩相张开地生平,凡相五君。平子即张良,汉封留侯。良生不疑,不疑生典,典生默,默生大司马金,金生阳陵公乘千秋,千秋生嵩。嵩五子,其四子张睦字选公,东汉时为蜀郡太守,始居吴郡。此见于欧阳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亦见于邓名世《古今姓氏书辩证》。三国时吴郡张氏有张温张俨张敦,皆张睦后人。张温文辞雅重当时,孙权征为议郎、选曹尚书,甚见信重。张俨博闻多识,纬文经武,子张翰清才美望,博学善文。 翰第勃,撰《吴录》三十卷。此后有张澄,入晋为光禄大夫,吴郡太守,子孙繁衍,累朝不衰。
发展
刘裕崛起之时,张氏一反前代崇尚玄学清谈、以任清贵之官标榜,不屑地方与武职官之旧习,开始走军功之路,而使吴中张氏有复兴之势。张澄之后,张裕张邵兄弟并为镇军将军。高祖北伐,张裕出为持节督广交二州诸军事,绥静百越,岭外安之。张邵则预为谋划 ,舟船武库 ,一时俱备 ,武帝重其临事不挠。 文帝镇荆州 ,以邵为司马领南郡相 ,军国大事 ,悉决于邵。张裕子永 ,幼涉书史 ,骑射杂艺 ,触类兼善 ,太祖谓堪为将。 永光中 ,四方反叛 ,以张永为冠军将军 ,假节镇吴郡 ,率军东讨。又持节监青、冀、幽、并四州诸军事 ,统诸将讨徐州刺史薛安都 ,累战克捷 ,破薛索儿。张永为将三十余年 ,累建功勋 ,亦三次折兵受损。其间 ,张氏子弟为将军尚有张岱为冠军将军领益州刺史;张悦为持节辅师将军领巴郡太守;张辩为广州刺史 ,张兴为右卫将军雍州刺史;张瑰为辅国将军等。
张氏之族由宋入齐有张岱张绪张瑰。 张岱为张裕之子 ,少与其兄太子中舍人张演、新安太守张镜、征北将军张永、弟广州刺史张辩俱知名 ,称张氏五龙。 宋明帝时 ,四方同反 ,帝以岱有才堪任 ,使持节督西豫州诸军事、益宁二州诸军事 ,数年 ,益土安其政。迁吏部尚书。入齐出为左将军领吴郡太守 ,齐高帝手敕岱曰: “大邦任重 ,乃未欲回换 ,但总戎务殷 ,宜须望实。今用卿为护军加给事中。”次年迁金紫光禄大夫。 演子张绪 ,少以清简寡欲、善谈玄理为时所重 ,仕宋为太子太傅、长史加征虏将军 ,入齐为中书令。 王俭尝盛赞“张绪过江所未有” ,齐高帝欲用为右仆射 ,以问俭 ,俭曰: “绪少有清望 ,诚美选也 ,但南士由来少居此职。”褚渊曰: “俭少年未忆耳 ,江左用陆玩、顾和 ,皆南人也。”俭曰: “晋代衰政 ,不可为则。”乃止。这仍然是北来侨姓士族对吴姓士族的权力限制。但琅琊王氏终竟未能限制吴郡张氏的发展 ,张绪后为吏部尚书 ,迁金紫光禄大夫 ,领南郡王师 ,加给事中。永子张瑰亦英武有勇 ,入齐迁侍中 ,持节督雍、梁、南北秦四州及竟陵、随郡军事 ,以功授散骑常侍光禄大夫加金章紫绶。 张氏子弟还有张冲 ,初随族叔张永为将 ,除绥远将军 ,冠军将军 ,持节督南兖、兖、青、冀、徐五州军事 ,永元中封定襄侯。永子张稷 ,建武中曾助宁朔将军沈文秀镇豫州 ,破魏兵百万之围。 梁王萧衍起兵 ,张稷与王珍国部将杀东昏侯以献 ,入梁为中书令。由齐入梁 ,吴中张氏未能继续保持军功家族的地位 ,除张稷外 ,绪子张充、瑰子张率、稷子张嵊、由事武复归于文 ,以学尚风流 ,人物俊彦享誉吴中。
参考资料
吴郡张氏.国学网.
最新修订时间:2024-08-17 12:01
目录
概述
家族渊源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