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适
中国近代革命家
吴适(1878―1958),字任之,号兰园,福建连江人。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连江县透堡乡农民组织“广福会”,吴适被拥为该会“大哥”,改“广福会”为“光复会”,后加入同盟会。宣统三年(1911年)三月,参加广州起义,被清兵捕获,判绞刑,等候秋决。广州光复后获释,返福州任福建都督府盐政监督。民国2年(1913年)7月,“二次革命”爆发,吴适发动同盟会会员组成护国军第三梯队,攻人连江、罗源、宁德、政和、松溪各县。民国11年,孙中山誓师北伐,委任他为北伐军大本营第十一路司令。8月,廖仲恺命他重回福州,历任福建自治军第五路司令、第一警备司令、后防司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福建省文史馆馆员、福建省政协委员、福建国画会名誉会长。
人物生平
吴适(1878一1958年),字任之,号兰园,福建连江人,祖居东湖乡东塘村。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经其侄吴济金引荐,加入透堡广福会秘密团体,后被推为“大哥”(会长)。广福会在吴适主持下,以赛社形式定期聚会,练习技击拳术,积聚力量,商谈反清大计,会员迅速发展到300多人。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吴适参加同盟会,把广福会改称光复会,并秘密盟誓:“光复华夏,驱除鞑虏”,成为同盟会所属的一个革命团体,并在县城、马鼻、长龙、丹阳等地设活动据点,创立学生自治会等外围组织。吴适常到福州与林文、林觉民、刘元栋等联络,共图革命。
宣统三年三月(1911年4月),林觉民返榕,发动福建革命志士响应同盟会在广州的起义。林文写信告知吴适,并派刘元栋往连江联络。吴适动员和组织20多位连江革命志士前往广州参加起义。吴适一行于三月二十五日(4月23日)从马尾乘船出征,二十八日到达香港,住湾仔地方旅社。三月二十九日早,吴适及其率领的连江志士由香港乘轮船抵广州,编入黄兴率领的第一路“先锋队”,下午5点半,投入主攻两广督署的战斗,后转攻军械局,与清军李准部遭遇激战,因寡不敌众,起义失利。吴适与黄顺基等先躲在理发店,第三天沿路沟匍匐至城外时不幸被捕。吴适身陷囹圄,视死如归,理直气壮地自认革命党,并挥毫直陈政见,措辞激烈,被判绞刑待决,督府李准曾派员诱降被严词拒绝。吴适在狱中以画自遣,并分赠狱卒及司狱,因之未受虐待。一日,有个自称李蓉官的来狱看望,告知革命党人正在设法营救,吴适坦言“大事未成,当谋再举,勿以我为念”。
福建光复后,福建都督府电请广东都督府把吴适护送回闽。吴适获释离开广州,途经厦门被统制张海珊留作襄助,护送回闽。吴适获释离开广州,途经厦门被统制张海珊留作襄助,后由福建都督府派任省盐政监督。民国2年(1913年),孙中山发动“二次革命”,吴适继续参加反对袁世凯、捍卫民主共和的斗争。
民国11年,孙中山誓师北伐,委任他为北伐军大本营第十一路司令。8月,廖仲恺命他重回福州,历任福建自治军第五路司令、第一警备司令、后防司令。民国14年3月,孙中山逝世,吴适结束戎马生涯,居乌石山卖画自给。蒋介石委任他为闽海10县自治军司令,不就职。日军两次侵占福州,他逃往永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福建省文史馆馆员、福建省政协委员、福建国画会名誉会长。擅长国画,所作人物、花鸟、山水别具一格,水墨兰竹刚劲有力,用笔独到。诗作意境飘逸,诗画结合,书法圆劲有力。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1-08 10:42
目录
概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