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11月出生,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
青藏铁路公司副总经理、青藏铁路建设拉萨指挥部指挥长。获得“
中国十大杰出青年”荣誉称号。
人物简介
吴维洲 男,1966年11月出生,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毕业于
西南交通大学,
青藏铁路公司副总经理、青藏铁路建设拉萨指挥部指挥长。
工作成就
吴维洲1987年被分配到铁道部第二工程局工作,靠着勤奋刻苦和塌实肯干,从见习生、技术员到副队长、指挥长,一步一个脚印走上重要岗位。自2001年调入青藏铁路建设拉萨指挥部以来,他不畏艰险,深入一线,靠前指挥,带领全管段人员攻克一个又一个难题,圆满完成了安多至拉萨段的施工任务。2004年初,为保铺轨,他深入施工一线45天,精心组织,顽强拼搏,以瘦掉近20斤的付出换来了三个标段如期交付铺轨。他重视环境保护,主持草皮移植试验,攻克了“脆弱生态条件下的环境保护”难题,使藏北数百公里的铁路线上呈现的绿色走廊与原生植被浑然一体。他注重民族团结,通过卓有成效的工作,圆满完成了全管段的征地拆迁工作。获青藏铁路建设建功立业先进个人、西康铁路建设功臣等。
相关内容
记者:18岁时,您的人生梦想是什么?是否实现?
吴维洲:那时候我的梦想是当一个工程师。我家在一个贫困的农村,直到上大学前,我从来没出过远门,能接触到外界信息的就是电视,那时候在电视上看到火车能把人带到各种各样的地方,我非常羡慕,就想,将来如果能做一个铁路上的工程师,就能到处走了,结果上大学就考了铁道专业,就成了铁路方面的高级工程师,我觉得至少我18岁时的人生梦想已经实现。
记者:您如何定义“杰出”?
吴维洲:以前我对杰出的理解就是最终的结果——荣誉或者成就。这么多年过去了,我所认同的杰出正好相反:过程,就是产生结果的付出,这才是你真正得到的东西,也是杰出的表现。每一个行业都一样,没有艰苦的努力,就没有杰出。这样的过程是一个人自己独有的东西,无法分享,别人也很难体会,但它对一个人的成长却是最重要的。
记者:在实现理想的道路上,您最艰难、最具挑战性的时刻是何时?是如何走过来的?
吴维洲:最具挑战性的时刻是1993年,我只有27岁,当时大学毕业五年,在中铁二局攀钢的轧钢专用铁路桥项目中担任了指挥长,这座桥因为技术难度而成为亚洲第一,但在我担纲之初,攀钢领导找到中铁二局,要求换指挥长——他不相信一个27岁的年轻人能做这样的工作。
我豁出去了,带着一帮和自己差不多大的青年人,两个多月吃住在工地,人晒成了包公,最终交出的答案让所有曾不信任我的人刮目相看,这个过程最艰难,也是对我最大的锻炼。
记者:在您所处的行业,个人在追求实现理想的过程中,最需要具备怎样的素质?
吴维洲:我概括为“三心二意”。所谓三心,是信心、决心和恒心;所谓二意,是创意、乐意。具备了这样的素质,没有什么事情能难得倒一个人。
记者:您觉得今天的青年人具备哪些特质,优点是什么,不足在哪里?这些优缺点会给工作事业带来什么负面影响?怎样克服?
吴维洲:我参加工作的时候,工作和成长的压力没有今天年轻人面临的那么大,社会对年轻人要求更高,压力更大,对素质的要求和能力的要求都和以前不同,一方面要求少而精,这就意味着他们的担子更重;一方面要求多而全,这就意味着他们什么都要学什么都要会,同时,日新月异的技术更新也迫使他们必须有一种“两敌相遇勇者胜”的竞争智慧。
记者:许多年轻人渴望“当大款”“当大官”,或者渴望一夜成名,他们认为这才是杰出,您怎样看待这种现象?
吴维洲:所谓杰出其实就是优秀,你要有能够让人借鉴和学习的地方,大款有什么不好?大多数人是因为有能力才当上的大款,凭自己的能力;大官也一样,素质要求更高,成名了,说明人家有独特之处,这都是好现象,不用大惊小怪。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存空间,这也是今天年轻人选择面临多元化的表现。
记者:作为“
中国十大杰出青年”,您在事业上的优秀毋庸置疑,生活中的您是怎样的呢?
吴维洲:生活中我是一个积极乐观、正直善良、豪爽的人,朋友非常多。尤其这几年在青藏铁路,不仅认识了好多一起工作的朋友,也结交了不少藏族朋友,他们都教给我很多东西。
记者:您最想感谢的人是谁?在您成长的过程中,对您激励最大的人是谁?
吴维洲:我最感谢我的爱人。在她最需要我的时候我不在身边……这是永远无法偿还的精神债务。
对我激励最大的人是我的母亲,她没有文化,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却培养了两个大学生,从小她通过言传身教对我怎么做人做事的影响,是我这一辈子也受用不尽的财富。
记者:可否对您的同行,说点儿什么?或者有什么经验要与他们分享?
吴维洲:努力耕耘,总会有收获的时候。脚踏实地地去做事,一个人的行动越多,得到的成就才会越大。有一个词儿叫“落实”,说得特别好,什么事情都一样,停留在计划书上,永远不会有做成的一天。
记者:在抵达了“中国十大杰出青年”这样一个荣誉的高峰之后,您给自己设定的新目标与要抵达的高峰是什么?
吴维洲:我下一步关注的是中国高速铁路的方向,希望能把这些年在建设青藏线中积累的知识和经验,应用到国家高速铁路发展和客运方式的转变上面,并有一些新的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