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王避暑宫是湖北省
鄂州市西山公园的重磅风景点,是一座掩映在苍松翠柏之间的仿汉风格的殿堂,依山势而建,由
武昌楼、避暑宫、读书堂和议政殿等组成。1999 年吴王避暑宫迁址椅子山顶重建,成为西山又一个新风景区,有避暑宫、读书堂、议政殿、武昌楼等汉代风格的仿古建筑群,总占地面积 80 余亩。
地理位置
吴王避暑宫位于湖北省鄂州西山公园内,这里松荫铺地,山泉潺潺,气温比城区要低2——3℃以度,历来被称为武昌城中的“清凉福地”。
人文历史
吴王避暑宫始建于公元221年——229年之间,相传
孙权在战争期间常在西山避暑读书,在西山寒溪建了这座避暑行宫。“昔日吴王避暑宫,三分割据各称雄”,“岂是英雄真避暑,遥看赤壁好鏖兵”,这些诗句道出了避暑宫内外的运筹玄机。
东晋太元年间(公元376年——396年),高僧慧远看中这块风水宝地,将避暑宫故基辟为西山寺。
20世纪90年代只保留避暑宫一间侧殿,人称避暑殿。1999年吴王避暑宫迁址椅子山顶重建,成为西山又一个新风景区,有避暑宫、读书堂、议政殿、武昌楼等汉代风格的仿古建筑群,总占地面积80余亩。
武昌楼西枕玉带萦回的百里樊川,襟江带湖,拔地而起。往北俯瞰,万里长江,滚滚而来,滚滚而去,隔江对峙的黄州赤壁遥遥依稀可见;依栏南眺,一脉九曲,九峰六谷,重峦叠嶂,松柏蔽空,吴王孙权治国、晋代高僧慧远参禅以及抗金名将
岳飞和历代名士在这里讲经布道、习武修文、游猎宴饮、避暑隐居的诸多踪迹掩没其中;临东俯视,迁建的避暑殿、读书堂、议政殿等楼台庭院掩映在花木丛中,远接繁华的闹市。登楼远眺,烟笼雾罩,水波流转,山绿如黛,山水、竹木、楼阁由浓到淡,由清晰到朦胧,构成了一幅恬适清谈的水墨画,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著名景点
武昌楼
传说武昌楼是三国时期东吴军事瞭望塔,后人据孙权“以武而昌”,命名为武昌楼。物换景移,几经兴衰,如今的武昌楼是1998年为重现吴王避暑宫原貌而迁建的吴王避暑宫建筑群中的一座标志性建筑,矗立于椅子山顶,楼高五层,气势恢宏,摩云映日,巍峨秀挺。登楼远眺,鄂州黄州景观尽收眼底。万里长江,烟波浩淼,百舸争流,汽笛响过,山鸣谷应,给人一种天宽地阔、气势磅礴之感。楼门横额上的飘逸遒劲“武昌楼”三个大字,是郭沫若的手迹,楼上还有我国当代著名作家王蒙先生撰写的《武昌楼记》。登其顶,倚回廊,迎面风猎,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周边景点
松风阁
松风阁在湖北省鄂州市之西的西山灵泉寺附近,“位于白虎山阴,郎亭山南”,是一组集亭台楼阁于一体的风格独特的建筑。宋徽宗崇宁元年(1102)九月,黄庭坚与朋友游鄂城樊山,途经松林间一座亭阁,在此过夜,听松涛而成韵,作了这首《松风阁》的诗。
九曲亭
九曲亭在西山南麓的九曲岭上,取“羊肠九曲”之义,命名“九曲亭”。九曲亭始建于三国时期,后来荒废。宋人苏轼谪居黄州,过江兴攀西山,觅得故址,扩地重修。九曲亭内黄屏红柱,屏壁正反两面,分别书有苏轼的《武昌西山》诗和苏辙的《
武昌九曲亭记》。此外,西山庵、松风阁、翠景园、秀园、试剑石、即位坛、退谷、石门开、庞统读书处等景观,也一定会给游人留下美好而深刻的记忆。
景点简介
位于鄂州市临江濒湖,拔地而起的西山。三国时期,吴王孙权建都鄂州后,西山便成为他讲武修文,避暑游猎的场所。西山一脉九曲,七峰并峙,林木葱笼,亭台 错落,飞泉漱玉,气候凉爽。公元229年,孙权在西山第二高峰处,筑坛告天,即皇帝位。从此这里留下了吴王避暑宫,读书堂,郊坛,广宴楼等三国遗迹。经过 西山寺大雄宝殿,向右拐,只见一道月门上面写有“英雄避暑”4字,背面写有“清凉福地”4字,相传这就是吴王孙权的避暑离宫。避暑宫正中是孙权的塑像,宽 额大口,目有神光,仿佛正在聚精会神地阅读兵书。走出西山寺10米多远,便到广宴楼,相传这里是孙权宴游之地。游人到此,可品尝泉茶,东坡饼和武昌鱼。再 往前走,就到九曲亭。苏轼在《樊山级》中写到:“山顶即位坛,九曲亭,皆孙氏遗址。”现存的亭壁上还有苏轼的《西山诗》和苏辙的《九曲亭记》。由此向北 走,可登上西山剑石山顶。这里的平台上,有一立一卧的巨石各一块,仿佛用利剑劈削而成,传说这是“吴王试剑石”。离试剑石不远处,有一巨石裂为4块,石上 隐约留有刀痕,传说这是孙权与刘备比试剑锋的必剑石。在此石左上方建有望楚亭。在这里扶栏远眺,还可见孙权迎接胜利归来将士的吴王散花滩,孙权,鲁肃商议 建都大事的凤凰台,孙权即帝位筑坛祭天的遗址和秀逸雅静的吴王钓鱼台。这些著名的三国胜迹,无不令人陶醉。
旅游信息
在湖北武汉武昌长途客运站乘坐“武汉―鄂州”长途客车,一般时节的价钱是26块,可以直接坐到鄂州客运站。到达鄂州后,出车站,右转,到三岔路口,再右转,步行约3分钟到达西山风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