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淞街道,隶属
上海市宝山区,地处宝山区东部,东临
长江、
黄浦江,南起长江路延伸至东海船厂南围墙,西沿泗塘河,北到双城路。行政区域总面积7.52平方千米。截至2021年末,吴淞街道有户籍人口约6.9万人。
历史沿革
南宋嘉定十五年(1222年),析昆山东境置嘉定县,隶嘉定县。
清雍正二年(1724年),析嘉定县东境置宝山县,隶宝山县。
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海关在吴巷桥东设卡。
道光三年(1823年),清政府划吴淞口地区为吴淞厂。
同治九年(1870年),原驻宝山城的吴淞营在吴巷桥北建提镇行辕,移防至吴巷桥,吴巷桥逐渐改称为“吴淞”。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5月,吴淞区接管委员会在吴淞镇设第一办事处。后称吴淞镇办事处。
1955年3月,在蕴藻浜以南设第二办事处。同年11月,更名蕴藻浜办事处。
1956年2月,吴淞区并入北郊区,同年3月,吴淞镇和蕴藻浜两办事处合并成立吴淞镇。
1958年9月,分设红旗、先锋2公社。
1959年3月,为宝山县的直辖镇。
1960年1月,重建吴淞区时为淞兴路办事处。同年4月,为吴淞城市公社蕴藻浜分社。同年10月,恢复街道建制。
1962年3月,为蕴藻浜街道。同年4月,更名为吴淞镇街道。
1964年5月,撤销吴淞区建制,隶属杨浦区。
1980年1月,划归宝钢地区办事处。同年10月,重设吴淞区,隶属吴淞区。同年划出泰和路以北地区成立海滨街道。
1988年1月,撤销宝山县和吴淞区建制,建立宝山区,隶属宝山区。
2006年4月,撤销海滨新村和吴淞镇街道建制,建立吴淞街道。
行政区划
2011年末,吴淞街道辖海滨新村、海滨二村第一、海滨二村第二、海滨三村、海滨四村、海滨八村、牡丹江路、西朱新村、三营房、永清新村、永清二村、海江二村、海江新村、和丰、淞新、泗东、李金、八棉一纺、八棉二纺、桃园、淞西、长征、吴淞三村、吴淞新城24个居民委员会;下设2018个居民小组。
截至2021年10月,吴淞街道辖28个社区,街道办事处驻淞滨路385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吴淞街道地处宝山区东部,东临
长江、
黄浦江,南起长江路延伸至东海船厂南围墙,西沿泗塘河,北到双城路。街道办事处驻地距宝山区人民政府6千米。行政区域总面积7.52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吴淞街道地处长江与黄浦江交汇处的吴淞口,海拔4~5米,为长江三角洲的滨海平原。
水文
吴淞街道的临长江、黄浦江,是水路进入上海市区的咽喉,黄浦江支流蕴藻浜穿镇而过。
人口
2010年,吴淞街道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统计辖区总人口10.42万人,外来常住人口26543人,城镇化率100%。总人口中,男性5.27万人,占50.62%;女性5.14万人,占49.38%;14岁以下8423人,占8.09%;15~64岁8.25万人,占79.17%;65岁以上13276人,占12.74%。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达10.35万人,占99.32%;另有回、满、侗、蒙古、布依等31个少数民族。共705人,占0.68%。
2011年,吴淞街道人口出生率4.2‰,人口死亡率6.84‰,人口自然增长率-2.64‰。
截至2021年末,吴淞街道有常住人口约10万人,户籍人口约6.9万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末,吴淞街道完成区级财政收入20297万元,比上年增长5.1%。
2020年,吴淞街道收入支出总计28912.56万元。与2019年度相比,收入支出总计增加351.22万元,增长1.23%。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支出19033.34万元,占本年支出合计的70.96%。与2019年度相比,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支出增加5547.03万元,增长14.50%。
金融业
2011年末,吴淞街道有工商、建设、农业、交通等8家银行在街道内设营业网点。
交通运输
吴淞街道有S20和轨道交通3号线从区域中心穿过,外环线高速与上海绕城高速呈十字形穿越辖区。外环隧道连接浦东新区。吴淞客轮公司航船直通崇明三岛,吴淞客运中心航船达浙江普陀山以及长江航线各重要城市。吴淞长途汽车站设有通往华东六省的客运长途线路。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11年末,吴淞街道辖区内共有中、小学15家。
医疗卫生
2011年末,吴淞街道有各级医疗机构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一级甲等医院。
邮政电信
211年末,吴淞街道辖区内有邮政局2家,邮政电信设施完备,网络服务全覆盖,宽带设施逐年升级。
荣誉称号
2020年5月13日,吴淞街道获2018—2019年度上海市文明社区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