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淞口起义
1949年发生在上海市吴淞口的起义事件
1949年2月25日,国民党海军最大的巡洋舰“重庆号”,在舰长邓兆祥率领下,全舰官兵547人在上海吴淞口发动起义。该舰起义后由吴淞口向北航行到达东北解放区。“重庆号”于3月19日被敌派出的多架B2重型轰炸机炸沉于辽西葫芦岛附近的渤海湾内。舰上官兵安全登陆,进入东北解放区。“重庆号”的起义,粉碎了国民党调舰入江,阻止人民解放军渡江作战的企图。
事件背景
1948年5月19日,英国政府送给国民党政府一艘军舰,命名为“重庆号”。经近3个月的航行,于8月回国,停泊上海。“重庆号”是国民党海军中最大最强的主力战舰,被视为“王牌”军舰,不仅军政要员登舰参观,连蒋介石都在舰上召开高级将领会议。
1948年10月10日,“重庆号”在国民党海军总司令桂永清亲自指挥下,用舰炮从葫芦岛向解放军占领的塔山、高桥阵地猛烈轰击,“重庆号”被推上一线。国民党政府将此舰当成阻止解放军南下渡江作战的江上武库。
在舰上服役的近600名官兵,都是抱着建设中国强大海军志愿,1946年前往英国受训2年后,于1948年8月随舰归来的。舰上的一些爱国青年,在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形势的推动和共产党政策的感召下,逐步形成两个大的秘密组织,“重庆舰士兵解放委员会”(简称“解委会”)就是其中之一。
1949年2月17日,“重庆号”从高昌庙启航开到吴淞口,突然抛锚停下,根据种种迹象判断,可能要逆长江而上,配合江阴海防第二舰队,阻止解放军渡江。如果军舰驶进长江,因江面狭窄掉头困难,又处于江阴和吴淞口两地炮火威胁之下,处境将会对起义十分不利。“解委会”当机立断,改变原来海上航行中起义的计划,决定在停泊中起义。
起义过程
1949年2月25日凌晨1时30分,在“解委会”的集体领导和组织下,爱国青年们发动了起义。王洛切断电话电源,洪进先关闭、控制了所有无线电台,毕重远和于家欣诱引上甲板哨兵和司令走廊的值更士兵至雷达室缴了械,迅速打开枪架和弹柜的锁,武装了全体“解委会”成员。接着,“解委会”成员立即按照分工到达各自指定位置,行动组分舱逐段地拘禁了所有军官和上士,王颐桢并马上通知另一起义组织的王继挺,由他叫醒其起义组织的人员一同参加了起义。“解委会”作了最坏的准备,分工陈鸿源、周正负责炸舰任务。陈鸿源将三四十发4英寸炮弹垒在弹药库走道上,引信露在外面,一旦起义失败,引爆弹药库,炸沉军舰,同归于尽。
“重庆号”舰长邓兆祥,两次赴英留学,是一个正直爱国的老海军军官。“解委会”希望邓舰长深明大义,和士兵们一同起义,由他领航开船。邓舰长在事先不知道舰上酝酿起义之事的情况下,考虑到“重庆号”的命运和舰上几百名官兵的生命安全,毅然加入了起义的行列。亲自制定航线,下令开航,指挥航行。
1949年2月25日凌晨5时45分,“重庆号”正式开航,快速顺利地驶出航道复杂的长江口,转向北上,以每小时24海里的速度驶向解放区烟台港。1949年2月25日早晨,“解委会”发布了《重庆军舰起义告全体同学书》和《重庆军舰起义告海员同志及技工同志书》。王颐桢通过舰上广播向全舰宣告军舰已经起义,动员全体舰员拥护起义,号召大家:“为了四万万人民的解放,为了促进幸福的新中国的迅速到来,为了下一代子孙的生存,我们必须反对四大家族,将他们交给我们的武器,把他们消灭掉!”
1949年2月26日清晨,“重庆号”经过25小时的持续航行,行程520海里,胜利到达山东解放区烟台港,受到热烈欢迎。
意义
1949年3月24日,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给邓兆祥舰长和全体官兵发了慰勉电,热烈祝贺他们英勇起义,指出:“中国人民必须建设自己强大的国防,除了陆军,还必须建设自己的空军和海军,而你们就将是参加中国人民海军建设的先锋。”
为此,蒋介石撤掉了国民党海军总司令桂永清的职务,于3月18、19两日,派出B-24型轰炸机对“重庆号”轮番轰炸,舰上官兵进行了英勇还击,“重庆号”舰体严重受伤,6名士兵壮烈牺牲,近20人受伤。
舰长邓兆祥简介
邓兆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高级将领,著名的爱国主义者、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1949年2月25日,他与国民党爱国官兵在吴淞口举行了震惊中外的“重庆号起义”,加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行列,为中国人民海军的建设做出突出贡献。邓兆祥亲历了北洋政府、国民政府和新中国三代海军的建设过程。邓兆祥作为海军专家,指挥艺术和业务能力有口皆碑,在古稀之年仍坚持随舰出海执行训练任务,在世界海军历史上十分罕见。
最新修订时间:2022-08-12 15:28
目录
概述
事件背景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