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波,毕业于
南方冶金学院,在2009年度福州大学材料学院被评为先进个人和先进科技工作者。
人物简介
教育经历
1992年9月—1996年7月于
南方冶金学院(现江西理工大学)有色金属冶金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
1996年9月—1999年4月于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稀有金属冶金与材料研究所获
工学硕士学位(与北京科技大学研究生院联合培养)
1999 年9月—2002年8月于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稀有金属冶金与材料研究所获工学博士学位(与北京科技大学研究生院联合培养)
工作经历
1999年4月—1999年9月在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功能陶瓷实验室从事研发,营销工作。
2001年01月—2002年04月,承担
哈尔滨工业大学金属精密热加工
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客座研究员
2003年01月—2004年10月,在德国卡塞尔大学机械工程系,材料技术研究所,质量与可靠性研究室博士后研究(University of Kassel, Scientific Staff)
2004年11月—2006年10月,在德国马克斯-普朗克金属研究所进行博士后研究(Max-Planck Institute for Metals Research, Guest Scientist)
2006年11月-,在福州大学材料学院工作,研究员,2010年平级转教授。建立了
福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多尺度材料设计与应用实验室。
社会兼职
旅德中国物理学会高级会员
中国物理学会相图专业委员会会员
中国金属学会材料科学分会材料计算与模拟学术委员会理事
荣誉称号
校级关键岗责任教授,硕士(2007)、博士生导师(2011);
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负责人;
福州大学“纳米表面技术创新团队” 研究骨干;
2009年度福州大学材料学院先进个人和先进科技工作者;
2010年度入选“福建省高等学校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2010年度入选“福大先锋—科技创新党员示范岗”。
教育科研
教学情况
1、教学工作,特色鲜明
承担三门本科生课程,即《材料科学与工程导论》双语课程,《计算机在材料科学与工程中的应用》必修课程,《计算材料学导论》选修课程;一门硕士生学位课程《
计算材料学基础》;一门硕士生选修课程《材料加工过程数值模拟仿真基础》;一门博士生学位课程《计算材料学》的建设和教学工作。
2、重点课程建设、大胆创新
《计算材料学》获得福州大学首批研究生重点课程建设立项,由“211工程第三期”建设项目资助。我们的课程特色跨越多尺度计算材料与工艺仿真优化,在材料基本原理的基础上,着重应用软件的快速入门与提高,通过研究项目的实战模拟训练,深入发掘计算模拟结果的内涵,产出学术小论文,应用于材料科学与工程实践。具有可教、可学、可用性。
3、教材建设,成绩显著
出版《计算机在材料科学与工程中的应用》国家级教材,获兵工高校优秀教材一等奖(副主编);应邀作为主编,在
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多尺度计算材料学》通用教材(2011年)。
研究领域
多尺度计算材料学,金属材料和陶瓷材料的结构、相变和性能研究,特种加工过程模拟仿真,新材料开发。研究课题选题广泛,科研经费充足。
论著成果
代表性学术论文如下:(*标示为通讯作者)
合金设计与制备
《热处理制度对Ti-22Al-27Nb合金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作者:作者:吴波*、张翥、沈剑韵、惠松骁、彭德林、柳松青,发表于:《金属学报》2002年38期(增刊1)第514~517页。
(功能)陶瓷设计与制备
《Co、Al 共掺杂ZnO 靶材溅射过程中离子与固体相互作用的模拟》,作者:付金彪、吴波*、张朝辉、刘海龙、韩维儒,发表于:《
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38(4)期第552-556页;
《Si3N4在BaTiO3基低阻高性能PTCR陶瓷材料中的作用》,作者:吴波*、黄松涛、沈化森、帅世武、胡永海、沈剑韵,发表于:《电子元件与材料,》2000年19(4)期第15~17页,获本刊2000年“海星杯”优秀论文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