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岱峰(1903.02~2005.09.19) 名镇东,字岱峰。陕西安定(今子长)人。1926年参加革命,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大革命失败后,参与领导策划皖北和阜阳暴动,建立安徽省第一个苏维埃政权。1931年参与创建中国工农红军晋西游击队,任副大队长。1933年10月,临危受命担任陕甘红军游击队总指挥部总指挥,统一指挥红军游击队,巩固了陕甘边革命根据地。陕甘晋红军、西北红军和西北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人之一。2005年9月19日,在北京因病逝世,享年102岁。
人物生平
吴岱峰,1903年2月生,陕西省子长县人。1924年毕业于山西省汾阳县铭义中学。同年秋入杨虎城部教导队。受中共地下党的影响,于1926年11月参加革命,1927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杨虎城部队中任中共陕西省委掌握的军事政治队第二中队队长,西安中山学院第二、第五大队队长,中山学院党总支委员。1927年后在国民军第十、第四十七军做兵运工作。在皖北太和国民军第十军训练营(军事学校)任中共地下党营总支书记,组织并参加了阜阳、确山等地的暴动,失败后继续作兵运工作。1931年春,受中共山西省委书记派遣参与创建中国工农红军西北游击大队晋西游击队的工作,任红军晋西游击队副大队长、党支部委员。1932年1月游击队改编为西北抗日反帝同盟军,任第一支队第二大队副队长。2月同盟军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任第二大队大队长,第三支队参谋长、中共陕甘游击队委员会委员。陕甘游击队改编为红二十六军后,1932年底至1933年任红军第二十六军红二团连长。同年10月任陕甘边游击队总指挥部总指挥,兼任照金苏区薛家寨后方总指挥。
1934年陕甘边苏区革命军事委员会成立,5月至11月任军事委员会委员、参谋长,参与创办陕甘边苏区红军军政干部学校兼任军事部主任、副校长。1935年任红二十六军红三团代理团长,参加了解放陕北安定、延长等六县的战斗。后任陕甘宁晋红军军政学校校长。同年11月至1935年底任中国工农红军大学步兵营营长、游击营营长。1936年任北路军参谋长、红二团团长。1937年入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同年8月任中共陕北西分区委员会常委、军事部部长,陕甘宁边区陕北西分区保安司令部司令员、陕甘宁边区保安司令部教导营营长。1938年秋至1939年8月任陕甘宁边区庆环分区保安司令部司令员,陇东军分区司令员,中共陇东地委常委。出席了在延安召开的陕甘宁边区第二次党代表大会。1940年8月至1941年1月任陕甘宁边区陇东分区保安司令部司令员。1943年1月至1945年12月任陕甘宁边区警备第三旅副旅长,三边警备区司令部副司令员、三边地委常委。1945年4月至6月作为陕甘宁边区代表团成员出席中共七大。
1946年6月至1947年11月任绥德警备区司令员,地委常委。1946年10月兼任榆横军分区司令员,后任独立第一旅旅长兼绥德警备区司令员、旅党委书记。1947年3月国民党胡宗南进攻延安,参加了保卫延安保卫党中央的战斗。1948年3月任榆(林)横(山)北线部队总指挥、中共榆林地区工委委员。1949年2月至5月任西北军区榆林军分区司令员、党委书记、地委常委。6月任榆林军管会副主任,临时党委委员,西北军区八十六师整编委员会副主任、主任。陕北军区司令员、党委书记,陕北行署常务委员。1950年1月任中共陕西省委委员、省人民政府委员。后任陕西省军区副司令员、党委常委和西北军政委员会委员。1950年10月至1952年7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事学院学习。1952年至1954年任最高人民检察署西北分署检察长,西北行政委员会委员,西北政法委员会委员。1954年8月到马列学院学习。1955年任中共中央监察委员会中央监察员。1965年1月调中央组织部。1956年列席中共第八届代表大会,第三届第四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2005年9月19日,在北京因病逝世,享年102岁。
南征北战,临危受命
1928年春,吴岱峰受党组织的派遣,调入第十军驻安徽太和县军校,任第三大队长及中共地下党总支书记,协助中共皖北特委书记、第十军地下党军委书记魏野畴同志开展兵运活动。在魏野畴同志领导下,发动了阜阳暴动,宣告皖北苏维埃政府和皖北工农红军诞生,这是安徽大地上建立的第一个苏维埃政权和第一支红军队伍。
1931年春,吴岱峰受中共山西省委派遣,在汾阳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晋西游击队的创建工作,任副大队长。
1932年初,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成立,吴岱峰任第二大队队长。在谢子长指挥下,吴岱峰带领二大队率先攻入旬邑,歼敌百余人,这是陕甘游击队成立以来第一次打开县城,震慑了敌人,鼓舞了人民,激励了广大指战员。不久,陕甘游击队改编为红二十六军二团,下辖4个连队,吴岱峰任红二连连长。
1933年7月,红二团在蓝田县张家坪被敌人包围,吴岱峰和高锦纯率领红二连保持建制,顽强战斗,与刘志丹、王世泰等同志退人秦岭山区,坚持战斗近两个月,终因弹尽粮绝,被迫分散转移。9月,吴岱峰历尽千辛万苦,返回照金苏区养病,参加了保卫薛家寨的壮烈战斗。
1933年9月下旬,西安绥靖公署纠集铜川照金周边各县民团武装上千人,趁红军主力北上外线作战之机攻打薛家寨,留守军民奋.勇抗击,多次将反动民团武装击退。陕甘边区游击队总指挥李妙斋在战斗中不幸被冷枪击中,英勇牺牲。刚刚经历了红二十六军在秦岭山麓残酷战斗的吴岱峰临危受命,接替李妙斋职务。
10月13日,国民党第十七路军孙友仁团数千人,在反动民团武装的配合下,向照金苏区发动大规模进攻,合围薛家寨。此时,周围其他地方均已失守,主力红军又在外线作战,照金留守军民仅200余人(包括许多后勤人员),敌军在人数、武器装备、后援补助等方面都占有极大优势。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吴岱峰与将士们顽强坚守,浴血奋战,利用险要地势,防守严密,敌人屡攻不克。
10月15日,疯狂的敌人发起了密集的轮番进攻,用山炮、重机枪向薛家寨狂轰乱射,使我军阵地淹没在一片火海之中。吴岱峰临危不惧,沉着指挥,同敌人进行殊死搏斗,打退了敌军一次又一次的进攻,给予敌人重大杀伤,我军也受到了较大的损失。由于十分熟悉薛家寨地形的陈克敏(陕甘游击队的一个分队长)叛变投敌,将其驻守的战略要地龙家寨变成了反革命武装攻击薛家寨的重要突破口,把我方兵力部署告诉对方,还带敌人在深夜从我军未曾设防的崾硷村攀爬小树登上薛家寨。
10月16日,寨外的敌军用山炮把前山险要处轰垮,地方民团武装紧紧包围后山,加上叛徒陈克敏偷入山寨,敌人对薛家寨前堵后击,里应外合,企图彻底围剿我守寨军民。
吴岱峰和战友们为了保存革命实力,决定突围。他们选择了悬崖陡壁、怪石突兀的寨子东面突围,那里平时很少有人出人,敌人也料想不到。游击队员们用集束手榴弹连续爆炸,打开一条通路,使机关和后勤人员首先突围出去。吴岱峰和战士们边打边撤,组织大家用绳索、绑腿、布匹连在一起,从悬崖吊下山底深沟里,成功突围。
在照金革命根据地处于十分危急时刻,党组织任命病患在身的吴岱峰为陕甘边区游击队总指挥。吴岱峰和习仲勋、张秀山等人率领突围出来的照金游击队六七十人,继续在宜君、黄陵一带坚持游击斗争。不久,他们就越过桥山,到陇东盘克塬与王吉泰、刘志丹率领的主力红军会合,保留和培养了陕甘边根据地的骨干力量。
1934年2月,陕甘边革命军事委员会在华池县南梁成立,刘志丹任军委主席,习仲勋任陕甘边苏维埃政府主席,吴岱峰任军委委员兼参谋长。同年10月,西北红军第一所正规军校一陕 甘边红军军事政治干部学校成立,刘志丹兼校长,习仲勋兼政委。吴岱峰受命参加了红校的创建工作,任学校军事部长、副校长,主持红校日常工作,与马文瑞一起写教材、上讲台。
1935年2月,吴岱峰接替战斗中负伤的红三团王世泰团长,任红二十六军三团代理团长,率部从陕甘边进入陕北地区。在西北红军前敌总指挥刘志丹同志的领导下,转战八百里,先后攻克安定、延长、延川、安塞、靖边、保安等6座县城,使陕北和陕甘边两块革命根据地连成一片,形成陕甘革命根据地。
心系家乡,严以律已
新中国成立后,吴岱峰常年在北京工作和生活,十分关心家乡人民的生产生活。1964年,他曾回陕北子长等地考察,看到子长县生产方式落后,农村依然贫苦,就想方设法,资助家乡人民发展生产。他个人出资从长白山地区购买树籽,从天津杨柳青购买树苗,寄往家乡。他还组织家乡的农业技术人员,到北京的四季青和天津的杨柳青,学习种植和养殖技术。
吴岱峰在晚年,经常读《人民日报》《陕西日报》和《参考消息》。他特别关注陕北老区的经济建设和发展,经常询问亲戚朋友和身边工作人员家乡有什么新变化。多年来,他总是同一些陕西籍的老同志议论如何帮助陕北老区谋发展,不断地呼吁对老区要扶贫。1982年,他已近80岁了,还同老伴冯玉芳一起去陕西延安、 山西晋西等地方考察。百岁高龄后,他还参加了一些家乡和老战友组织的重大活动。他念念不忘家乡人民,时时关心着家乡人民生活和生产建设情况。
吴岱峰原则性强,对自己和家人要求都非常严格。1960年初,小儿子工作调到甘肃庆阳,当时那里的工作和生活条件都非常艰苦。吴岱峰要求儿子不能搞特殊,要安心大西部建设工作,并要求让孙子也应该从小在艰苦的环境中磨炼,养成吃苦耐劳的习惯。
1973年初,长孙吴云章因化工系统专业技术工作需要调到北京燕山化工总厂。他带着孩子去看望爷爷奶奶,吴岱峰高兴地问:“是出差到北京吗?”吴云章说工作已由甘肃调动到北京了,吴岱峰竟然板起面孔严肃地问:“ 是不是打着我的旗号调来的?”老伴接过话茬:“1969年你在五七干校生病时,云章写信给你,让你和他们单位说说,让他到干校照顾你。结果,你不但没说,还写信批评他不安心工作、拈轻怕重、对不起国家对他的培养。说得孩子一塌糊涂,他还怎么敢再打着你的名义办事呀?”
在家庭生活中,吴岱峰一直保持着自力更生、艰苦朴素的作风,只要自己能做的事决不麻烦和依靠别人,他用自己朴素的言行为我们树立了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