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守义
小儿骨科专家、上海瑞金医院院主任医师
吴守义(1921年— 2019年6月27日),男,教授,主任医师,1946年毕业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前身圣约翰大学,获医学士(Bsc.)与医学博士(M.D)。中国儿童骨科事业创始人之一。
人物生平
1961年2月,吴守义在新华医院创建小儿骨科病房,成立单独的小儿骨科。当时很多患儿家庭慕名前来看病。但那时,中国在相关领域还没有很好的治疗方法,患儿一旦错过了最佳治疗期,就意味着将终身残疾。1973年,吴守义和胡清潭等率先研制出胫骨延长架,取得较好疗效。这项新技术为小儿各种肢体畸形的矫形手术奠定了基础。
之后,吴守义开展了大量灰髓炎后遗症的矫形手术,总结编撰中国最早的灰髓炎手术参考书——《脊髓灰质炎后遗症手术治疗》。上世纪80年代,中国肢体延长术的研究与治疗水平接轨国际先进水平。
吴守义是中国小儿骨科创始人。生前任上海瑞金医院卢湾分院主任医师,新华医院专家。曾任前美国小儿矫形杂志编辑.美国脑瘫学会会员。1984年被聘为美国小儿骨科杂志(J.P.O)的中国编委,美国脑瘫学会会员,美国天方骨科学会会员以及大会讲学学者。国内方面曾任小儿麻痹症学会副主任委员,小儿外科杂志编委,上海骨科学会.小儿骨科学会常委。
擅长疾病
小儿矫形外科.各种先天性畸形(髋脱位.马蹄足.斜颈.肢体发育不全),后天性畸形(大脑性瘫痪.灰髓炎后遗症.脑脊髓膨出的肢体畸形),各种儿童骨折与损伤.脱位.臂肌挛缩等。临床上对儿麻后遗症.大脑性瘫痪.儿童骨折.骨骼损伤.先天性畸形如髋脱位.马蹄内翻足.斜颈.X形腿.臀肌挛缩.手指各种畸形,各种良性.恶性肿瘤.肉芽肿有深刻的理解与治疗经验。各类临床总结,发表论文约50余篇。
人物成就
吴守义在小儿髋脱位(DDH)研究和诊治方面做出突出成绩。他开展了数万例新生儿的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普查,发现国内发病率为0.91‰,还在病因学研究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填补了国内空白。他引进并改良国外术式,创立了髋臼造盖成形术,并沿用至今。他还创造了新华髋关节造架术治疗大年龄儿童髋关节脱位,以及多种先天性髋脱位的非手术治疗方法。
2011年“7.23”甬温线铁路重大事故中受伤的小女孩“小伊伊”在新华医院治疗,九十高龄的吴守义亲自进入手术室认真查看下肢创面。吴老指出,尽管后期功能恢复的可能性极小,但孩子保肢可能性还是大的。他的判断给了整个治疗团队极大的信心。
最新修订时间:2024-01-02 16:22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