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的战火中,举家逃难到上海,他在中国科学社《科学画报》当美术编辑。后来又去无锡,以广告美术为职业。解放后,他先后在苏南农民画报、苏南人民出版社、江苏省
美术工作室、江苏省美术馆等单位。从事年画、连环画、宣传画、油画、水粉画、木雕等创作工作。
吴君琪先生以写实手法的年画、连环画为其代表,代表作有《农忙托儿所》、《互助组下田》、《粮食问题》等,从1957年起,他尝试着从西方
现代艺术和古代敦煌壁画中吸取营养,开始了绘画装饰性探索。曾轰动一时的水粉画《采桑》、《运秧》、《拔秧》等,富于浓厚的
水乡风味和单纯、概括、明快的装饰性的探索。在当时的美术界尚不多见。而油画《农具修配站》则是那一时期的油画代表,当时引起了争论和关注。有人认为是[形势主义],其时只不过是打破了当时所谓[正统]的画法模式而已,吸取了后期印象派以及表现主义的某些夸张手法,充分体现了先生开拓求新的创作思想。
他倾心探求东西方绘画的溶合,特别是在水粉画方面形成了他鲜明的绘画风格。由于他修养广博、酷爱音乐,使他对绘画的旋律与节奏、和谐与起伏、整体与局部等关系有着特别的敏感。由于他兼长多种绘画形试,才有可能在他的水粉画中,时而吸收油画的厚重与交响效国,时而吸收水彩画的滋润淡雅,时而又吸收国画的章法结构原理,使他的水粉画面貌丰富多姿。代表作有《灯节》、《孔雀》、《女神》、《桐荫》等。
2004年,先生将他的作品捐赠于江苏省美术馆。其中油画9件,水粉画9件,水墨1件,木雕2件,素描6件,这些都是一生的心血,已成为美术馆的宝贵财富。先生历经坎坷,文革中经受磨难,欣慰的是他对生活始终充满乐观,一生淡泊名利,这也使他有良好的心态面对艺术创作与研究。
上海《科学画报》、苏南《农民画报》美术编辑,江苏省
美术工作室创作员,江苏省美术馆创作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