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同甲(1861-1928)字棣轩。清末泰州人,祖籍江苏
高邮。
吴同甲(1861-1928)字棣轩。清末泰州人,祖籍江苏
高邮。少时受教于外祖父
刘熙载,以
宋学为宗。清光绪五年(1879)应举,主考认为他文章逼近
三方。次年成
进士,为翰林院讲学士,历任山西、河南、贵州、广东等地主考。光绪三十年署安徽提学使,调布正使,不久实授提学使。晚年回到泰州后,改号为“
苇塘”,自认为遗老,从此再不进入官署,仅与朋友诗酒流连,教授蒙童识字消遣。吴同甲生性耿介,又严于律已,谦恭近迂。即使书写便条,也要用端正小楷,一笔不苟。擅长医术,为人看病必步行到病家,尽心尽力,不厌其烦。生活十分俭朴,去世后家中只有敝衣残书而已。所作诗文未结集,后均散佚。
吴同甲故居位于泰州市海陵区城北南通路236号。晚年吴同甲回到泰州后,改号为“苇塘”,从此再不进入官场,只与当地文人诗酒往来,以教授蒙童识字消遣度日。吴同甲生性耿直,又严于律己,即使书写便条,也要用端正小楷,一笔不苟。还擅长医术,为人看病,必步行到病家,尽心尽力,不厌其烦。他生活十分俭朴,去世后家中只有敝衣残书而已,在泰州民间留下不少佳话。
故居南向,始建于清道光年间,新中国成立初期兴建南通路时,拆除大门、仪门及部分房屋,留下厅屋、堂屋及楼屋3座建筑。厅屋圆作,当心间梁架结构抬梁式,为5架梁前后加单步梁,用材较大;堂屋偏作,当心间梁架结构穿斗式,中间立中柱,柱两侧为带有弧形的月梁,柱下垫木础,屋面用方木椽,采用了一些明式建筑的做法,在泰州清道光时期的民居建筑中较为少见。厅屋在东侧,后有天井。天井北有1座2层楼屋。楼屋的屋面东西山墙处建有马头高墙,上下面阔各3间,楼梯在东南,楼上地面前低后高。
吴氏住宅后易主沈氏,由于房主是泰州知名商人,所存房屋质量尚好,青砖黛瓦,硬山屋面,平房后盖楼,前低后高,颇具时代特色,被列为泰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吴同甲故居因面对南通路,原厅屋曾被改作商业店房,楼屋则改为旅店客房,变为城北地区较为著名的“和平饭店”。用途变更后,原建筑风貌已面目全非,难窥旧貌。2010年起,城北破桥与扬桥之间的城北地段,实施旧城改造,大片旧民居房全都拆除,但保留了吴同甲故居。2014年起,海陵区住建局对吴同甲故居,进行了全面修复重建,并依照原有布局,恢复大门与仪门等,其将成为城北地区旧城的一处标志性建筑。